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有效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有效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是信息时代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信息接受渠道也变得多元化,但对“白纸黑字”的文本阅读的价值是永远不可取代的,因为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而人类记录的最成熟、最完美的符号系统是文字文本。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对学生来说,在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技能中,阅读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在阅读教学和实践中,我们既作为读者,也作为教者,与学生一起感悟,共同探讨,尽量走出费时低效的怪圈,掌握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阅读过程,从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一、阅读设想

培养兴趣—循序渐进—掌握规律—提高能力。

二、阅读步骤

1.找出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一个再创造、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个体的情感体验,丰富个体的机会。然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未走出传统教育的范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学生有无充分的时间阅读体验无足轻重,致使他们在阅读文章,尤其是在参加阅读理解考试时,不能娴熟地运用各种阅读技巧,阅读速度太慢,时间不够用,而影响整个环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略学生作为读者的个体差异,剥夺了一千个读者对哈姆雷特的一千个阅读体验,学生在学习中已养成做听众和书记员的习惯,没有了做评论员的激情和再创造的喜悦,从而“顺理成章”地演绎出阅读中的种种弊端:

(1)重语表意义,轻语感训练

(2)重课堂传授,轻课外实践

(3)重知识积累,轻技能掌握

(4)重理性抽象,轻情感体验

2.进行合理的阅读教学

(1)尽可能运用整体教学法,给学生时间,培养阅读兴趣

这个阶段有两个注意的问题:教师的统筹规划和学生的强度感受。我们的教学侧重点不是对一个句子进行分析,也不是对每一个词进行讲解,而是整篇文章的结构,准确掌握文章主题和中心,搞清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并进一步把握其深层含义。在这里,需要突出一个“导”字,导入情,导入境,导入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脑髓,放出眼光,去思考,去投入,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进而感知,进而联想。比如,我讲授《药》时,在介绍了小说的故事背景和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这篇小说主题的深刻性。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精心设计了一连串问题:小说中的“药”是指什么?它在小说的情节上起什么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我“导”学生思考,学生顺着我的“导”,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回答问题。“药”是指治疗痨病的“人血馒头”。“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连接华、夏两家的故事、明暗两条线的纽带。”……以问题带思维,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活了课堂教学,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主动权。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以此给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

(2)尽可能多选一些简单文章或浅显小说,循序渐进,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多选择、多接触一些易理解、易接受的作品,让学生直接感触到语言的精华,获得对语言现象的大量感官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地对有难度的作品产生兴趣,如可以独自分析一篇文章或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从而有效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作为教师,不要拘泥于引导学生只知其意,不解其味。仅从表象去零敲碎打,得到的仅是一鳞半爪,且互不衔接,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和对作品的深层领悟。所以,不但要紧紧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有弹性又相对统一地进行组织阅读教材篇目,指导方法,而且要鼓励课外广泛阅读,多搞朗读比赛、故事会、作品交流等活动,掌握方向。

(3)尽可能多修炼语言基本功,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的技能。”一部作品,无论内涵多么丰富,语言多么精美,它必是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不可能脱离语言文字孤立的存在。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最好的机会莫过于从学生手中的语文课本做起修炼基本功。课堂教学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读教材时所出现的问题,紧紧抓住机会向学生传授策略,指点方向;让他们在不断地阅读实践中,逐渐把握内容所附于的外在规律;实现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深化;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阅读对象的特点,有意识地从方法到技巧过渡,触类旁通,洞悉阅读中外在与内在结合的有效机制;组建一座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大夏,并达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的目的。

(4)尽可能发挥丰富的想象,挖掘潜力,培养阅读创造能力。

阅读理解活动绝非被动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人主动接受各种知识、思想,并超越作者的认识和体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智力、能力得到升华,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挖掘教材和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因素,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见解,进行讨论和争论,创造性地解答问题,独立评价文学形象,如教《项链》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供同学们讨论:玛蒂尔德是一个坏女人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人说:她是一个极坏的女人;有人说:她是一个优秀的妻子;有人认为:不好也不坏,但应该同情。我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言之后,把作者批判的对象——虚荣心作为人性共有的特点加以引申阐发,使部分持“阶级论”的学生领会内容实质所在。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再认识的潜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在文字文本的阅读中坚持遵循“感受—领悟—升华”这一内在规律,就能切实提高阅读能力,使之不但成为阅读者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将“白纸黑字”作为阅读思考的生存方式,在新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独具人类文明的色彩而永放光芒。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龙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