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宁缺毋滥 适可而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宁缺毋滥 适可而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多媒体教学也已基本普及,历史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课程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影视资料;历史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多媒体教学也已基本普及,历史影像资料生动直观,在教学中被广泛地加以使用。很多历史事件的重现可以让枯燥的如压缩饼干的教材立体化起来,让学生触摸到历史的脉动,也会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对历史的真实感知。在课件的设计上“宁缺毋滥适可而止”,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材料的一个原则。然而,一个“度”字是最难掌握的。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影像资料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很多教师在视频资料的运用上仅仅停留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层面,或者简单地在观看完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往往不知所云,难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教师轻松了,学生爱看了,但是实效如何,往往令人质疑。几个月前,我听了我校一位教师的课,他讲的是《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一上课他播放了一段《孔子文化节》的视频,想用它导课,由于没有精选,该视频播放了将近十分钟,才导入新课,学生用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只是欣赏了文化节的盛况,感受了宏大的场面。因此,冲淡了对本课重难点的学习。整堂课该教师共设计了43张多媒体课件,又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又是孔子的名言,又是学生即兴表演(课前已准备好的),还有几个案例分析,一节课教师只是把课件一一展示给学生,表面看也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但收效甚微,学生只是看图片,欣赏视频,教师对本课的重难点处理得非常仓促,一节课非常紧张地过去了,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到最后已经下课几分钟了,该教师还没有忘记播放董文华的《孔子之歌》作为结束语,听完这节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那么,历史课堂如何更好地运用影视资料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影视作品对历史教学的影响应该是“宁缺毋滥,适可而止”

一切教学手段都应该服务于教学,不能为了用而用,要学会大胆取舍,更不能为了形式上的花哨而舍本逐末,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的轨道而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本色。影视资源决不是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使用的调味品,它是实现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充分做好利用影视资源的教学设计。具体来说,教师要结合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还有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来决定在某一堂课的哪些环节使用影视资源。是在导入,讲授新课,还是在小结时使用,是在讲解某个重点知识时加深学生印象使用,还是帮助学生突破某个抽象、枯燥的难点时使用,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教师在采用影视资料进行教学时,所运用的影视作品应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尤其要选择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且有益于学生真善美素养提高的影片。历史影视作品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节课内观看影视作品不宜超过10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和频度范围,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往往会忙于接纳,而疏于思考,以致达不到所要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每堂历史课上都撒上一点,那么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有时反而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弄巧成拙,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讲《宋金南北对峙》一课时,从新课导入开始,适时地利用一些影视资料。我在课件中图片右下方“精忠报国”上超链接了第一个视频“射雕英雄传的插曲‘满江红’”,并点出“靖康”“胡虏”“收复旧河山”,以此引入新课。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于83版《射雕英雄传》较为熟悉,所以对于主题曲也很熟悉,这样一开始便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插入歌曲《精忠报国》,让学生在激扬振奋的歌曲中,回顾岳飞的精忠报国,又一次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三、真实的才是最棒的

历史是真实的,选择影视作品,要选取真实、典型、生动的视频,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有些历史影视作品过分追求艺术化效果和市场化效应,从而难免忽视历史的真实性。教师在选择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要慎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往往带有戏说性质,不能作为历史课程资源。此类影视作品运用于教学时,千万不能全盘拿来,要查阅一些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影片的内容、背景和创作意图,进行去伪存真。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发现影视作品中的历史错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质疑精神。

四、历史课堂是充满感情的,只有流淌着情感的历史课堂才是最具活力、最能打动人心的

当枯燥的知识对于学生过于平淡时,我们就要适时运用影视片段,吸引打动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增强课堂教学的活泼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如在讲述课文《伟大的开端》第一目“五雷”时,我引入电影《我的1919》的片段: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了巴黎和会,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等拒绝和约上签字。顾维钧大声斥责西方列强的强盗行径:你们无视中国的权利,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的利益……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一问,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谁能接受!然后,他转身离开了会场。画面定格到这里了,教室里静默了……忽然学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此刻的学生心中必定涌动着各种不同的情感:既有对列强的愤怒,也有对旧中国的落后、任人欺凌的痛苦,更为我们国家有这样杰出的外交家而感到骄傲和敬佩。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一段视频所起到的教育意义远远胜过教师苍白的说教。

总之,利用影像资料进行教学是丰富课程资源的手段之一,但要用之有度,用之有效,宁缺毋滥,适可而止。只要我们紧扣教学目标和任务,精心剪辑、设计,使影像资料真正融入课堂,才能使之发挥在课堂上应有的效果。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