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应转变认识和观念,改进教学态度和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素质; 成功教育; 转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已近十年,新课程也在一些边远落后的省区最后实施。但就教育教学的现状看,教师和学生仍在分数的浪尖上拼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仍怀着焦躁与不安的心情在频繁的考与被考中轮回,心理严重失衡。那么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应转变认识和观念

教育管理机构应把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指导教育和考核的一项内容。教育者应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处理好各种素质间的关系,把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做到系统化。特别要注意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以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二.改进教学态度和方法

中学生大都还是未成年人,生动活泼,最不喜欢那些不会幽默、连个笑脸都没有的老师。如果老师能讲求教学艺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灵活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地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学生的浮躁、焦虑情绪就能得到遏制。

比如采用“学生试讲”的教法,给更多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困生学习上的“三无”心理――无目标、无所谓、无兴趣也就有了较大转变。也可切合学生心理特点,采用讲故事、背诵比赛、知识竞答等形式,使学困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地参与,他们接近了老师,接近了知识,厌学情绪就大大减弱了。

三.讲求惩罚上的鼓励原则

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底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差生大多有自卑心理,但又很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肯定,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他们成功的一点一滴,多给予肯定和鼓励。首先,要对他们寄予期望。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的力量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话、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满怀期待的热忱之中。”一种善意的手势、一个期望与鼓励的眼神,也许就会引发他们心底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其次,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苏霍姆林斯苦基曾说过:“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要引导学困生全身心投入他们应该从事的最为“积极的活动”――学习,是很重要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肯定他们哪怕是很微小的成绩,并适时在同学面前提出表扬。这样,他们会增强信心,对学习有了兴趣,逆反心理也会消减以至消失。

四.发扬教学民主作风

我们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并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平衡的心理状态主动地投入思考,投入学习。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不受“行家学说”的束缚。在我的教学中,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有学生质疑“蔺相如会把和氏璧击碎吗”;在学习《失街亭》一文时有学生出奇地提出“失街亭,罗贯中之‘错’”的观点;等等。而提出这些问题的,都还是平时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此,我们绝不能理解成是在为难老师或耍小聪明,而应肯定并激励他们进行争论,然后进行引导、提升,使之达到统一的、较高的认识。

同时,要把书本的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消除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心理上对书本与现实的差别所造成的下意识的对抗情绪,纠正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认为书上一套、现实一套的错误观点。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消除那种小小年纪已经玩世不恭、行为乖张的心理,也才有可能养成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的素质结构得到合理、平衡的建构。

学困生转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更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而又艰辛的劳动。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代替学生做好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中的所有工作。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全部工作在于通过引导,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最终成为具有进行自我疏导、调整、平衡能力的人,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人,才可以认为是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差生转化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王快平,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