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股骨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072-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病变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是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终疗效的关键因素,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2~81岁,平均58岁。髋关节假体包括生物型和骨水泥型,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后3 d开始下床,术后1周坐直或应用座椅,但每次不超过1 h,2~3次/d。2~3周可扶双拐行走,3周时,护士可握住病人的手平起行走,开始时要2~3 d下床锻炼1次,每次不超过30 min。假体为非骨水泥固定型一般5~7 d可下床,但绝对不能负重,2周可下床锻炼,6周后方可离床练习走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目的是使患者逐步了解并适应术后康复锻炼的内容,为术后开展功能锻炼做好心理和技术准备,如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直腿抬高训练等,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床边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证机体组织的有效灌注。

2.2.2 切口渗血的观察切口引流保持负压有效,注意观察引流量、原色、性质,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或血凝块阻塞。24~72 h拔除引流管。

2.2.3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或将T型垫放在两腿之间1周,避免患肢屈髋、内收内旋位。

2.2.4 体温观察① 数天内体温38℃左右;② 体温持续高热,切口出现红肿热痛。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考虑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联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2.5 血液循环功能(近期感染)观察皮温同健侧比较相同或稍高1~2℃为正常,肤色红润按之有弹性,若皮肤青紫肿胀,表示静脉回流障碍;肤色苍白,皮缘不出血表示动脉供血不足。

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关节脱位:本组有2例发生脱位,1例为术后第4天,经手法复位加皮牵引等处理后康复;另1例为出院20多天后发生,给予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等处理后康复。一旦患者发生髋关节活动时疼痛,主动、被动活动受限,下肢内、外旋异常或短缩畸形,应高度怀疑有髋关节脱位的可能,故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应会阴置三角垫,足穿防旋转T形鞋,使足尖向上,患肢下垫一软枕并保持15°外展中立位,以防止髋内收外旋和关节脱位。

术后伤口有红、肿、热、痛症状且持续体温异常,均应警惕感染的可能。术后应动态观察体温及伤口情况,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对伤口周围迅速增大的肿块要及时报告医生,对伤口愈合不良持续渗液者,要积极处理,必要时协助医生切开清创。本组有1例病人发生伤口处皮肤浅层感染,经积极处理后感染控制,伤口愈合良好。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运动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本组无1例出现。

术后游离脂肪颗粒由破损的静脉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情况,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复视、尿失禁、神志不清或在肩、颈、胸、腋部出现散在分布的出血点等,要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无1例出现。

深静脉血栓:手术后长期卧床及下肢肿胀压迫易导致末梢循环障碍。术后患肢明显肿胀及静脉走向有压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应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足趾活动、皮温以及足部的感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加速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可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如速避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并注意观察出血倾向,本组有3例病人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初步症状,经及时发现处理后无不良后果。

教会病人如何使用便器,做“抬臀运动”,防止便器损伤皮肤;按摩背部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在臀部加软垫,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

3 讨论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的重要性正逐渐被大家重视。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前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和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助于病人恢复。单纯的术后指导练功不足以改善病人术后关节功能,而术前的心理暗示及指导可增加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信心[3]。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术后对病人全身及局部的护理保障了手术效果。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护理人员对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明显减少此并发症的危害程度。我们认为,康复护理能使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原则是必须尽早付之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收稿日期:200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