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提问成就有效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提问成就有效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有效提问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文章试图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提问存在的常见问题,根据课堂提问的分类和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提出科学提问成就有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提问;有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08-03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科学提问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检验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能触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开启学生的心智,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问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提问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1. 以答案是否唯一为标准来划分。以答案是否唯一为标准,教师提问的问题可分为趋同问题和趋异问题两类。趋同问题只允许有一个正确回答,其中包括关于具体事实的问题。例如,地球上七大州是哪些?趋同问题也可以促使学生通过综合和分析后得出一个预想的正确答案,只需要做肯定或否定回答或只需要做真假判断的问题也属于趋同问题。那些需要阐述个人观点并需要做出分析与评价的问题就是趋异问题。趋异问题允许有多种答案。又如,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如何呢?他能不能适应劳累的田园生活呢?趋同和趋异问题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应始于趋同问题,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再选用趋异问题。

2. 以心理操作系统为标准来划分。如果以心理操作系统为标准来划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记忆性的、理解性的和应用性的。记忆性的问题难度最低,对学生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并对记忆信息进行回忆后做出简单回答;问题的答案往往是规定的和封闭的。理解性问题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能够表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解释、概括说明的能力。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学习过的知识形式加以变化使用。应用性问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超越了记忆和对知识的转述阶段。应用性问题“鼓励”把新学的材料用于新的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应用中让学生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其尽快形成自动化的知识序列并用于新的问题解决。

3. 以提问的目的为标准来划分。根据提问的目的,教师的问题可分为焦点式问题、启发式问题和探索式问题。焦点式问题主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焦点式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并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启发式问题主要是在提问的过程中,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启发式提问可以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果学生的回答缺乏深度,教师可以选用探索式问题,帮助学生做进一步阐述或提供更多相关的信息。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1. 趣味性原则。提问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建提问,力求提问形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维。

2. 目的性原则。设计问题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设计关键性问题。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 启发性原则。提出的问题要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提问时,要设计一些带有拓展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4.可接受性原则。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年龄及认知水平,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兼顾“尖子生”和某些有个性的学生。

5. 顺序性原则。教师要按照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远及近地设计问题,注重循序渐进,先提问记忆性问题,再提出理解性问题,最后提出应用性问题。

三、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常见问题

1. 课堂提问案例。

(1)某英语教师讲解“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时问:“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动词的时态。请问什么是一般现在时?”学生照着书开始一字不漏地念道:“一般现在时表示通常性、规律性、习惯性的状态或者动作(有时间规律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时间状态。”接着问:“这种时态往往和哪些时间状语连用呢?”学生继续看着书念“它常常和often,usually,always,sometimes,every 等词连用”。这样的提问学生得到的信息是很抽象、模糊、机械的,即使花时间回答了问题也感到难于理解,更不易掌握。

(2)有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问题:①托盘派送物品时,其重心在不断变化,为防止翻盘,服务员应怎么做?②总结行进中托盘的操作要领。这样的问题,学生不用细读课本,就直接从书本上找到答案,而且还是整段的。这样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阅读,激发他们积极思考,那么对他们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知识的能力都没有很大的意义。

(3)目前,教师提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问频繁。教学中的提问源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孔子教弟子时与弟子的一问一答行为。有研究报告表明,有的课堂教学提问每小时多达100多次。Gall甚至指出,有时候在校时间的80%都用在提问和回答上。提问作用固然很大,但是过于频繁,使学生忙于回答问题,精神高度紧张,产生恐惧心理或者厌学心理,因此使学生失去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提问太多,学生也无暇思考。比如,有位教师上英语公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一连问了学生十个问题,而且全部是以when,what,where,how,why等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学生一看到满屏幕的问题时,所有的积极性全部消失了。

第二,提问过难或过易。不少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不太了解,对学生的能力过高地进行了估计,所提问题没有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去,学生无从着手,无力回答,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摘苹果一样,如果学生跳起来也未必摘到,学生就会放弃,适得其反。太容易的问题学生则会因轻而易举就会回答而懒得思考。

第三,问点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由于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深入了解,因而难以找到教材与学生的联系点,提问时对自己所教内容、重点难点、达成的三维目标,是问识记、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封闭性问题,还是问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开放性问题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信手拈来、不假思索,实在是浪费时间。

第四,问题设置不科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场面热烈,甚至为了提问而问,有目标,没实效想当然。曾经有位教师在上电脑操作课时就怎样进行QQ聊天提了这样的问题:“你们喜欢玩QQ吗?陌生人想加你为好友,你愿意吗?”这样的提问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没一点联系,耽误了学生的课堂时间。

第五,提问未顾及全面。很多教师无论在平时的课堂上还是在公开课时,所提的问题只面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问时教师只看他们,其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比例不大,这样会极大地挫伤基础不牢的学生的积极性。

第六,提问时方向性太强。有时教师提问时总是把所谓的标准答案牢记在心,当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符合期待的“正确”形式时,就会直接指出“错误”或全力顶回去,学生就只能屈从“权威”了。

四、优化课堂提问,成就有效课堂

1. 创设情境,抛砖引入,导出主题。曾经听过某高三英语教师的一堂有关“面试成功技巧”的公开课。在课堂教学的开始,他以一张大学生的毕业照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景激情,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因为他们也是毕业生,有情感共鸣。接着设置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他们为什么这么兴奋呢? 然后给出第二张图片,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毕业时的理想憧憬对比强烈,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何才能在应聘中取得成功。问题如下:①Why are they so excited ? 他们为什么如此兴奋?②What can you read from their faces? 从他们的脸上你能读到什么?③Job market is such a rat race! Do you have any idea what we are supposed to do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 劳务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你认为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在面试中取得成功?通过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主题。

2. 循序渐进,巧设梯度,完成任务。笔者曾上了一堂非常有成就感的英语课,要求是通过学习描写母亲的一篇短文后,让学生能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写自己的母亲。开始时让学生听过录音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uthor carefully describe to us?her face,her hands,her shoulders,her eyes,her legs,her blood,her fingers,her chin,her back,her tears,her head,her step.

(2)Why does the daughter say that her mother is a beauty?①She is really beautiful.②She has been trying to keep her body in good shape for many years.③She has worked hard and shown great love for her children.④She should be a guard for the rich.

所设置的两个问题都属于选择题,给出了所选范围,学生回答起来要容易很多。紧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设置了如下几个难度稍微大一点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①The writer’s mother was a strong woman, wasn’t she?

②How old was she?

③Can you say a few words about her face?

④How about her eyes?

⑤Can you say a few words about her double chin?

⑥How about her back?

⑦What did she use to do while her husband was at war?

⑧Why is her step slow?

⑨What do you know about her hands?

⑩Why are her hands rough?

不难看出,“听”和“读”后设置的问题难度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听”、“读”、“说”的教学活动后,由浅入深,不断地输入语言使之形成刺激,产生反应,让学生领会式掌握语言,再通过情景交流达到复用式、活用式掌握语言。

3. 明确目标,激发兴趣,引发动机。一位教师在上《导游实务》的“地陪的接站服务”这一内容时,她首先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今天下午3点将有一个韩国青少年旅游团从长沙乘火车到达常德,正巧我们就是接待该团的地陪,假如我们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接下来应该如何开展接站服务?该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设置了与学生专业、日常生活等息息相关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并为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4. 适时点拨,启迪思维,挖掘潜力。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令学生运其才智,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导者也。”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者、导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或引路人。例如,有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求地”时,有这样一道题:建造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深1.6米,在池的底面和四周铺砌瓷砖,如果每平方米用瓷砖25块,共需多少块?如果不讲解,不少学生会这样做:(30×20+30×1.6+20×1.6)×2×25。此时,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就能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①这样列式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②同学们去游泳池游过泳吗?③游泳池 “有盖”吗?④游泳池的“上面”铺了瓷砖吗?⑤如果游泳池的“上面”也铺上瓷砖,那成了什么?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经华,钟发全.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G D Borich.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Prentice-Hall,Inc,2000.

[4]K.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