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风先康胶囊治疗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给予上述患者口服风先康胶囊治疗,现观察上述患者的疗效。结果:①53例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浓度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氧化酶(SOD)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3例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BG)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先康胶囊治疗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的疗效显著,该药物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风先康胶囊;中风先兆;空腹血糖;血脂;超氧化物氧化酶;血液流变学

目前,中医学将中风分为3期:中风先兆期、中风急性期、中风康复期[1]。中风先兆期是中风急性期的前驱状态,预示着中风的发生,由中风先兆期到中风急性期可以看作为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本研究即旨在探讨风先康胶囊治疗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3例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中风病先兆证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2]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3],辩证为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②年龄<75岁;③发病后未服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因子药物、脑血管扩张剂类药物;④收缩压≤21.3kPa。包括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41~74岁,平均(54.2±4.1)岁;病程4~10个月,平均(6.3±0.9)个月。

1.2治疗方法

53例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每次口服风先康胶囊5颗,3次/d,连续服用1个月后观察疗效。风先康胶囊:由决明子,石菖蒲,胆南星,枳实,茯苓,天麻,,钩藤,水蛭等组成,每粒相当于生药4g。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各指标均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资料时使用)或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偏态分布资料时使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SOD浓度的比较

53例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后FBG、TG、TC浓度显著下降,SOD浓度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SOD浓度的比较(±s)

备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2.2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的比较

53例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BG)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的比较(±s)

备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中风先兆证是在脑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脂血症等基础上进展而来,与中风有着密切联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有眩晕、短暂性瘫痪、晕厥、四肢麻痹、语涩等。中风先兆易发生于体质肥胖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概念上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因此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均属于中风先兆的范畴[4]。

风先康胶囊是在中风先兆证的基础上制成,方中胆南星、枳实、茯苓、石菖蒲具有理气化痰的作用;水蛭具有破瘀散结的作用;天麻、决明子、钩藤、具有平肝熄风的作用。上述诸药同时使用,具有化痰、通络、熄风之效。在本研究中,我们给予53例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口服风先康胶囊治疗,结果显示53例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后FBG、TG、TC浓度显著下降,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BG)显著下降,SOD浓度显著上升,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面,水蛭通过拮抗凝血因子、血小板从而发挥抗血栓的作用,化痰熄风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风先康胶囊中各种成分相互协调,从而发挥对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郑琼娜,赵一蓉,郑彬彬,等.中风先兆期(证)CT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4):352-353.

[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分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6-67.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袁东远.中风先兆的防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6):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