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田园城市理论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田园城市理论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取自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意”结合到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相比百年前的霍华德时代,其内涵更加深刻、形式更加丰富,是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巨大推动。现今我国既具备建设田园城市的理论依据,也面临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将田园城市理论有机结合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无疑成为我国构建两型社会的重大动力。

关键词:田园城市;可持续;城乡一体化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霍华德出版论著《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构想出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的理想城市状态,明确表达即为:“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个委员会受托管理。”

从书中对理想城市的具体描述,可以把“田园城市”归纳为五个方面:首先是用区段作为基本单元,构成城市;第二,用同心圆带状表示土地的不同使用;第三,林荫主干路呈现辐射状形式;第四,具有145英亩的被水晶宫所包围的中央花园;最后,将农业区,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

2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的城市发展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90年代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两型社会发展要求以及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出的进一步阐释,都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布局,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实施,田园城市理念开始为国人关注,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成为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新道路。旧有观念认为城市是人工产物,主要强调其社会属性,如今大量城市问题的出现使人意识到,城市并非单纯的经济体,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田园城市”主要表现为城市具有田园特色,乡村具有城市功能,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扩展到乡村,社区化公共服务覆盖城市,城乡结合,一体发展,生态经济是城市的主导产业。可以说,田园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选择。

3田园城市的建设思路

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我国田园城市的建设,其战略推进的关键就是在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以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努力探索一条稳健、快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其建设原则为建设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统筹规划、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

(1)城乡一体。根据霍华德的理论,“田园城市”包含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二者同时存在,相辅相成。正如他所论述的:“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构成一个‘城市――乡村’的磁铁,以表明在这方面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长久以来基于建设的需要,国家发展的方针是“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社会体制实行 “一国两策,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和“城市偏向,工业优先”的战略选择。国家通过政策调控,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社会资源,迅速建立了大量城市。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发展道路的曲折,中国的城市综合水准普遍不足,导致“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没有被很好地执行,出现城市与农村差距拉大的现状,城乡发展极为不平衡。

如今,我国已经逐渐打破城乡壁垒,把割裂对立的城乡关系重新转变为良性互动,协调二者的关系,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迈进。

(2)协调发展。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要求城市和乡村实现有机动态平衡:既要具备生活居住社区,又有配套齐全的文教卫体等基础设施,同时对产业功能区进行集中布局,为工人提供就业保障和经济支持。城市的周边是大面积的生态用地和农业田地,以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其卫星城或者新城规模,单位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城乡用地比例合理,现今亦可作为大城市区域规划的比例参考。

城市单方面的过度发展,会带来包括人口膨胀、就业压力、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安定。因而重视城市环境发展,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形成城乡平等的社会环境,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

此外,田园城市理论所倡导的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完美结合。城乡一体,并非是无差别的现代化建设,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完全消除,而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田园城市的建设,既要打破城乡分割、缩小城乡差别,又要在坚持城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同时,实现包容发展。

(3)统筹规划。城市的建设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人口聚集,城市规模也随之扩大。而城市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城市不可能无限度增长,自然资源、空间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也会产生制约效果。当能源物资无法满足城市的消耗需求时,城市的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停滞。因而在对城市发展的规划过程中,就需要统筹安排,提前预备。

霍华德认为,一座城市的规模,其人口应当控制在3万人,如果超过了这一规模,就需要另外建设一座新城,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因为人口过度集中和拥挤而出现弊病。此外也能够保证每家用户的自然空间拥有。这一思路事实上就是追求区域的发展平衡。其发展战略目标就是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具体措施就是限制大城市的无限扩张,有计划地把人口和产业同时疏解到新城,最终保证区域内的每个城市都达到霍华德所推崇的“城镇――乡村”的平衡理想状态。

(4)生态宜居。城市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其最大的特征就是社会性。然而,城市无法脱离一定的自然基础而存在。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会对自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在现代社会里,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日益明显。城市发展的过程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支撑作用,资源成为城市生产力组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保证和必要条件。

我国基于可持续战略下提出的两型社会确立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标准。健康的环境不仅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体现和谐社会,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先决条件。田园城市的一大重点就是重视生态环境,保证城市的生态宜居。霍华德把城市和自然系统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田园城市概念,是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向。

经过对城市的研究发现,大凡先进的田园城市模式,无一不是郊区林野遍布,市区绿地广布,城市与田园连成有机结合的整体,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表现。

4结语

田园城市理论与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进行结合是城市规划的一块新领域,田园城市的建设,不仅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同时对城乡一体化、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市规划必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艾比尼泽・霍华德(英).明日的田园城市[M].商务印书馆,2000.

[2] 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美).景观设计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