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钟爱这方土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钟爱这方土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没有门却偏叫“门”,叫了门又叫错门。南京太平门外的尧化门,是明朝修筑内砖城外土城时的一个土城门名,尽管土城已筑有墙基而实未建成,但“姚坊门”已被定作了“外十八”门中的一个。后来,清朝修造沪宁铁路时,据传是一位洋翻译误听谬译,才将“姚坊门”错叫为“尧化门”。

尧化门,近靠沪宁铁路,远临长江水道,交通方便,人流踊跃。历史上,这里粮行、布店尽有,务商务农掺杂,“姚枣”远近闻名,“善陶”史书有载,传统庙会“二月八”为南京近郊首家庙会。

自小生长在这里的我,懂事起就耳闻目睹着尧化门的街容市貌,熏陶着尧化门的民情风俗。那时,玩耍上大街,读书近家门,活动范围不大,眼界涉及有限,尧化门给我印象最深的,仅是老辈们口中常说的“张家楼房,高家豆腐”一类具有当地代表性的口头语。要说还有其他什么更特别的印象,似乎真没有多少,倒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才让我逐渐对尧化门增添了了解,加深了情感,我也真挚地钟爱这方土地

记得当年,沪宁线仅有一条铁路西向傍街而过,西靠门里村有一座“洋桥”,东近尧化门在一座木质独木桥横跨铁路上方,供尧化门人通行。如今,华东地区最大的编组站——尧化门编组站建成后,数条铁路并列延伸,电气化机车来往穿梭。位于“洋桥”旧址重建的新大桥宽敞平坦,严谨流畅地衔接起新辟的尧新大道和仙尧大道,将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和栖霞区连成了一线。仅此一处地段的巨变,就让当地的老百姓经常感叹:尧化门变化太大了!

其实,尧化门的变化何仅于此。站上新大桥极目四眺,高楼林立,住宅连片,精美的住户装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排列有序的太阳能热水器一览无余地展示出老百姓的舒适生活。当我突然从接踵高楼的缝隙中看到老辈们常提及的“张家楼房”时,它那矮小破陋的现状,简直就让人觉得真像“鸡立鹤群”一般,与众多的住宅小区楼群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不禁又让我浮想联翩。

重见这座旧楼,我记取了尧化门昔日曾有过的荒凉和萧条。那时,太平山,聚宝山,银贡山、仙鹤山、杨坊山围圈着尧化门,土路和山路让人雨天不愿涉足,夜晚不敢单行,而连片的山丘上杂草丛生,荆棘窝卧,连土地贫缺的村民也不愿去开荒、种植。现在,户户门前水泥路,条条大道灯火明。太平山、聚宝山已建成和在建成公园,银贡山下别墅幢幢,仙鹤山脚大学城崛起,杨坊山边区委党校秀丽,昔日的荒凉地段成了纳凉、休闲的佳境,萧条的景象也早已“换了人间。”

十多年前,变化了的尧化门曾让一位多年未归的游子,下火车后因已不识街貌而又坐汽车到南京站,与家人联系后家人去接才归。而今,“井”字形大道四通八达,居民小区、市民广场、商业一条街布列广泛,就连平日少出门的尧化门人外出时,也不得不边走边看,找准方位后再行。前不久,我陪一位退休多年的区领导去栖霞镇,归来途经尧佳路,老领导问我到了什么地方,我告诉他车行之处的原地名,并告知他即将路过区政府时,老领导深有感慨地说:“变化真大,连我这还分管过城建的人也不认识了!”

有次,一位朋友来我处,他乘车前来时,我因疏忽未问清他所乘车的线路,朋友下车后由于弄不清道路便要我去接他,谁知两人对走了好长时间终走不到一块。后来,我只得问清他所在地点的明显标志,叫他止步静候待我前往才见到面。原来,他是被线路各异的“尧化门”,“尧化门东”“尧化门西”等站名难住,随意下车后迷失了方位。也难怪,尧化门原先仅有“南龙线”一趟郊区车,而现在却开通了“71”“76”“122”“140”等近10条无人售票车,线路不同,站名近似,虽同在尧化门地域内,但变化了的尧化门总会让一些乘客下车后“找不到北”。公交线路增加后,尧化门人频繁外出,外地人来尧化门逐年增多,长此以往,人流量大人气旺,投资办企外客猛,必然会促进尧化门的社会化进程,带动尧化门的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地方税源增加,政府财政壮大,百姓普遍受益,尧化门也活了起来。

尧化门活了,尧化门人自然也就活得更自在了。早先,尧化门人经商、务农,生活艰难。现在,尧化门人经商、务工,生活改善。虽然近年城镇建设拆迁较多,但有政府关怀、社区关心,老百姓们失地安工作,年老享低保,困难有救助,医病可报销,日子过得挺舒心。域区内,幼儿园、小学、中学配套,上大学、出国留学早已不奇;区医院、企业医院分设,一些重症大病也无需转治。假如早晨或傍晚你去市民广场走走,你一定会看见许多全神贯注的市民们,在锻炼身体,在练习歌舞,在共同寻求着更广泛、更深层的精神生活和向往。当地政府不定期在居民小区的市民广场举办的为民服务活动和大型文艺活动,更是吸引和活跃了广大市民。中石化二公司的老年秧歌队、区实验小学的少年舞龙队多次参加过区、市群众文艺演出,规范化、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也即将在太平山公园东边建造。

早前,尧化门也曾流传过诸如“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和“三转一响”等向往美好生活的俗语。现在,尧化门的老百姓们却注重起了“住要宽敞,用要高档、穿要名牌,吃要营养”。不少市民节假日小聚已不再仅是饮酒吃菜,而是在品酒论菜,一些饶有兴趣的人竟还能侃侃而谈,说出茶肴由“色香味形”到“色香意味形”再到“色香意味形养”的变化,似乎平民百姓真成了卓有钻研的“美食家”。有关方面瞅准了这个现状和趋势,也已申报和设计,着手准备在尧化门建造一座郊区居首的五星级大酒店。

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和谐家庭的营造和和谐社会的建立,这些都使尧化门人更加宽心、舒心、安心,也让尧化门人分外健壮了身体,延长了寿命。走在尧化门的街道边,六、七十岁的老人早已屡见不鲜,身板硬朗的八、九十岁老人也比比皆是。一位年近七十的尧化敬老院前院长曾感慨写过一首打油诗,其中有两句为“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犹如小弟弟”。有时,我在想:这老史现在骑车挑担,体魄强健,他应该更有感思,重改诗句为“八十犹如小弟,人生九十不稀奇”了吧?!

钟爱这方土地,我尤其喜爱在热闹繁忙的大道边徜徉,不时会遇到开着私家车的熟人与我打招呼。站在道边,看着各种车辆来往穿梭于巨幅标牌和摄像探头之下,好似穿过一座座延续的高大彩门,此时,我总会想:没有门的尧化门,如今,“门”真的多了起来。虽然这些“门”形式各异,功能有别,但这些现代化,高科技的“门”,确实是本地人与外地人争相进出的门,是见证地区交流、变化、崛起的门。缘此,我又联想开:也许当年洋翻译并未谬误,而是他见到现状,在企盼能有否人来点化这方土地。半个多世纪以来,尧化门人展示着“六亿神仙尽舜尧”的精神、勇气和风采,当家做主,改变历史,“姚坊门”伴随时代步伐,变形易容,崭新更进,这门叫作“尧化门”,不是挺确切、挺响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