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死亡”温柔地浩访心灵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死亡”温柔地浩访心灵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她的敏感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小薇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八岁大的女儿聪明乖巧,丈夫有着稳定丰厚的收入。但小薇并不为此感到温暖幸福,尤其自丈夫被调到另一座城市后,她感到自己患上了一场大病。

一天,小薇依依不舍地送走回家度周末的丈夫,心里很失落,她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看着路灯下自己形单影只的身影,她突然感觉心里发慌,四肢痉挛,顿时大汗淋漓,只觉得全身的血液直往头上冒,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慌乱中,小薇拨通了好友的电话呼救。然后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急救。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后证明小薇并没有患病,身体的各种机能都非常正常。小薇并不相信医生的话,坚持让医生给她用一些帮助镇静的点滴,并要求留院继续观察。

然后,小薇焦急地给远在外地的丈夫打了电话,哭诉自己遭遇到的死亡威胁,丈夫心急如焚,连夜就赶回到小薇的身边,有了丈夫守在身边,小薇奇迹般地恢复了,患病的幻觉和对死亡的恐惧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丈夫走后,失眠、心悸、惧怕、孤独甚至惊恐等情绪,依然经常造访小薇。晚上,女儿睡熟后,只要听到窗外有一点风吹草动,小薇马上幻觉自己面临死亡的威胁,继而担心因为无人帮助而孤独地死去。

最后,小薇敏感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比如,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一点点的不适,甚至胳膊上被蚊虫咬个小疙瘩,都会引起她的恐慌,心跳加速,进而怀疑心脏病发作,慌慌张张地拨120。

她的童年里,安放着恐惧不安

从小医院到大医院,从绵阳到成都再到北京。小薇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检查,所有的医院给出的检查结果是相同的:她的身体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家人也安慰她,不要成天疑神疑鬼的。但小薇却认为医院和家人合伙瞒着她,骗她。“病人”身份使她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老公的事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夏天的一个傍晚,小薇随丈夫来到了一间心理咨询室。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优雅和蔼的女士。她领着小薇到了一间布置温暖的工作间,空气中飘着轻灵欢快的音乐,让人心情愉悦。

咨询师微笑着和小薇说话,拉着家常,似乎漫无边际。不经意间,小薇便说出了小时候的她,以及她的爸爸妈妈……

小薇幼时,爸爸在城里工作,她和妈妈生活在乡下。距离并没有让父母依恋相爱,每次相聚父亲总要和母亲吵闹甚至大打出手,小薇的童年里,安放着数不清的恐惧和不安,像家里昏暗的灯光笼罩着破旧的蚊帐,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小薇七岁那年,父母因为无法调和的矛盾离婚了。

她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放学,意外地被爸爸接出了学校,虽然很久没有见到爸爸,但是因为爸爸很少关照她,小薇并不显得十分高兴,反而感觉好像有某种不好的预兆,爸爸生硬地拉着小薇的手默默地在狭窄的田间走着,直至把她带到了一个亲戚家里。

刚吃完晚饭,小薇就在屋里听到了妈妈的声音,小薇喜出望外,以为妈妈来接自己回家了,却听到父母的争吵声。争吵声中,小薇才知道父母真离婚了,虽然妈妈也给她说过:爸妈迟早要离婚,你跟着爸爸会有好的前途。当时她还不懂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而此刻,近在咫尺的妈妈自己已不能够相见,也不能呼唤她,小薇的心碎了。因为之前,爸爸已警告过她。不能发出声音来,也不能让妈妈看见她。

妈妈孤独地呼喊,却发不出声来

妈妈带着遗憾和痛恨离开了,小薇无声地流着眼泪。她在心底一遍遍呼喊着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妈妈。第二天,小薇就被爸爸带到了他工作的城市,那里离妈妈很远,到底有多远,小薇小小的年龄也不知道,只记得坐了很久的火车才到达。小薇在心底发誓,长大了要挣很多钱。为妈妈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小薇藏着这样的心愿开始了和爸爸的生活,虽然很想念妈妈,但爸爸总是拒绝她见妈妈的请求。后来爸爸又结婚了,因为顾虑新妈妈的感受,更是忌讳谈论有关小薇生母的任何话题,小薇想妈妈的时候,就只会独自流泪,或者期盼在梦中和妈妈相会。

离开妈妈后,小薇变得郁郁寡欢,很少见到她流露出天真的笑颜。她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快快长大,有了工作,有能力赡养妈妈、为妈妈治病,可以和妈妈永远不分开。凭着这样的信念,小薇默默忍受了思念妈妈的痛苦和内心的孤独。

可是,命运无常,就在小薇正式参加工作前的一天夜里,小薇得知妈妈因病离开了人世。那一刻,小薇惊呆了,她难以抑制的痛苦状吓坏了爸爸,她已不记得自己当时怎么了,只是感觉爸爸拼命拽住她的双手,后来听爸爸说当时她没有一滴眼泪,只是不停地颤抖。绝望地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妈妈。

当小薇回到从前和妈妈一同生活的小院,已经是人去屋空,妈妈已经被亲戚们草草安葬了,小薇没能见上妈妈最后一面,面对妈妈的坟墓,小薇欲哭无泪,只是小薇的记忆被定格在了想象的这一幕画面:妈妈孤独、凄惨地躺在床上呼喊她的名字,却又发不出声来

每个人都渴望最幸福的时刻

心理咨询师长长地叹了口气,她在惋惜之余,一切症结已轻轻解开。

小薇假想的妈妈临终前的情形,定格成一张画面,深深地植入到她的潜意识里,伴着深深的遗憾、内疚和被剥夺感,让小薇在儿童期直至青年时期两次遭遇到分离性焦虑所致的创伤体验,这种痛苦的体验时刻吞噬着她的心灵。

两次和妈妈的分离是那样忽然,难以预料。所以长大成人和丈夫的分离,难免不唤起分离带给她的恐惧感和孤独感。她会幻想自己将在孤独绝望中死去,然后又被自己的想象吓得惊恐不安,那种难以排解的濒临死亡的感觉时常光顾她,让她痛苦不堪,只得想尽办法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唯恐稍有疏忽危及生命。

心理咨询师告诉小薇不要慌张,经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她会找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治疗的重点首先放在小薇的丈夫身上,丈夫要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妻子的疏忽,以为自己在外面打拼挣钱就是为了能让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因而情感的交流越来越少,小薇只是无意识地选择了让身体来述说内心对情感的需求。每次小薇发病时丈夫果然表现出对她的关心和体贴,有时甚至会星夜兼程回到她的身边,这个时候往往是小薇感觉最幸福的时候。

通过心理辅导,夫妇俩加强了情感的沟通,平时丈夫工作之余总不忘了通过短信或电话和妻子说些温柔体贴的话;小薇也如期前往咨询室接受辅导。当她再次因丈夫在外地而感到寂寞时,她会主动给丈夫电话倾诉,同时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中,还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渐渐地,小薇能够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她成长了,最终摆脱了心灵的痛苦。

心理咨询师姜华华点评:

如果一个孩子想妈妈,而妈妈一直不出现,那么孩子爱的需求就会受到伤害。分离会带来焦虑甚至创伤,但这并不意味着妈妈和孩子永远不分离。重要的是家长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分离,怎样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抚平创伤,以及怎样赋予孩子“自我痊愈”的能力。

我们周围有很多孩子都遭遇到父母离异的事件,和孩子分离的有时不是母亲而是父亲,但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丧失,这样的丧失不经过正确的处理,就等于是未完结的事,它终究需要你去面对。

责编 宿 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