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未来究竟会怎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某方便面西北大区省区销售经理,1998年大学毕业至今,几乎跑遍了西北、华北的城市、乡村,从一名助理业代成长为一名资深销售经理,薪水也从刚刚毕业的一个月800元涨到现在的年薪10万元。但是7年过去了,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工作的乏味和枯燥,越来越害怕出差,害怕业务应酬,越来越迷茫,我不知道这么多年,我得到了什么?我将要干什么?我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每当晚上,一个人孤零零地睡在宾馆的床上,盯着看不到星星的城市夜空,我反省着自己的过去,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站对VS站队
刚刚从学校毕业那年,市场营销专业在国内还是一门新专业,绝对的热门。我选择进入了台湾的一家方便面企业。刚踏入此行,我每天都抱着学习的态度,跟着老业务员扫街,铺货,填写报表……台企有效的业务训练方式加上强有力的执行保障,对于新人的成长相当有效。在台企,我学会了所有的业务动作,并从一名助代成长为业代,再到营业所所长。但是在台企,也让我认识了企业政治,认识了派系斗争。
2002年底,随着派系斗争的加剧,我一直很尊敬的上司被迫离职了。他走之后,我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以前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在年后都升迁了,但是我却被调到一个新市场。表面的原因是我“业绩出众,能力过人,公司派我开拓新市场”,实际的原因全公司都知道,因为我没有站好队,一直力挺我的老上司,曾经因为一些工作上的分歧,在公司大会上公开和那些不懂大陆市场的台籍干部叫板,让他们下不了台。而那些比较聪明的人都学会了妥协,能够顺着某些领导的意愿改变方向。当然,那些会选择方向、“站对”的人这次都得到了升迁,尽管,他们在上年度的销售工作中,无论是回款率还是毛利贡献都要比我低,但是领导会说他们市场基础差,公司定的指标有些高。
半年后,我心灰意懒,离开了奉献5年的台企,跳槽来到一家民营企业,还是做方便面,职位是城市经理。
在民企,我在方便面行业的资历以及能力都比较出众,销售业绩也让公司很满意。等到2003年年底,我就被升为西北某省的省区经理。
两年过去了,我对新东家的情况已经很清楚了。不大的公司,有5个副总,其中销售副总是老板的本家兄弟,营销副总是老板的外戚。现在是本家兄弟总想挤垮外戚,而外戚却想独揽销售大权。现在有老板在,还能够平衡一下双方的关系。实在看不过去的时候,就请一个职业经理人加入,淡化一下双方的矛盾,让他们能够“国共合作”共御外敌。这样的结果是往往不满一年时间,职业经理人挂靴,然后就是“国共合作”破裂。
那两个副总都欣赏我,均单独和我谈过话,表示要重用我,让我表态支持。但是我却再一次不知道该站在哪边?记得看过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这个时候,我该选择“站对”还是“站队”呢?
在台企时,上面有台籍干部;在民企,上面又都是老板的亲信。而我只能被调来调去,选择从陕西到甘肃,还是从甘肃到青海……
销量VS利润
以前上学时,学习营销和销售的区别。老师告诉我们,营销是创造和满足需求的过程。销售是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从那时起,我认识到营销是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它关注消费者,关注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关注利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销售只对渠道商、产品的销量感兴趣。
在台企时,考核回款的同时还考核毛利贡献率,但是到了民企,老板总是关心销售额,总想给社会证明自己的企业有多大,今年5000万,明年突破1个亿,鲜有关注产品的利润率,结果是便宜的好卖的产品越卖越火,但是卖得越多,企业亏损越多。
在我刚刚操作某省区市场时,我曾有意想改变这个局面。半年回款虽然只有600万元,但是1元及以上的高价面却占到60%,0.5元的面仅仅占到回款的20%,对于公司利润贡献率应该是比较高的,虽然我不知道给公司贡献了多少利润(可能财务副总以及老板也不一定清楚,哪个品项的面公司能够赚钱、毛利率是多少),但是在半年的考核中,我的得分是最低的,因为公司是以回款论英雄。
这次考核颠覆了我心底对于营销的概念,中国没有营销,营销就是销售,就是看能够卖多少货,看公司最终实现多少销售额。但是在老板明年做到1个亿的豪言壮语背后,我总是担心公司还能够再火几年,能再活几年。
理论VS实践
记得刚刚接触营销时,我们业代在一起总在谈4P还是4C,床头总会放一些科特勒、唐・E.舒尔茨的大部头著作,每天扫街回来都不忘看会儿书,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让自己学会从营销的角度思考问题。
后来,随着职位的升迁,时间是越来越少,应酬是越来越多,接触的经销商是越来越俗,渐渐也学会了陪吃、陪喝、陪玩。记得刚刚开始听一个同事讲,在饭局上,他和某经销商斗酒,曾经给经销商夸下海口,经销商喝一杯酒就多给经销商1万元的费用支持……刚刚听到这些时,我很诧异,原来这样也可以,不一定非要完成铺货、陈列、价格管理等基本动作才能做成业务。
销售是什么?销售就是吃、喝、玩、乐。第一次陪客户给职能部门送红包,我还脸红了好一阵子:第一次被客户请去洗浴中心,我是中途跑出来的,为这事,还被客户好一阵子笑话。但是现在我也学会而且习惯了在白天饭局上谈公务,晚上在麻将桌上切磋“麻艺”,或者请客户去桑拿,或者被客户请……
那些书籍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以前学老外的那些理论,也都给老外还得差不多了。虽然有时我也觉得日子过得很空虚,也想给自己镀金,学MBA什么的,但是现在却总也看不进去书,再说学不学MBA,收入还不都是一样,层次还不都差不多,只是听着好听一点。
在中国,在目前,重要的不是你是不是MBA,而是你能不能完成销售任务。至于你是用什么方法完成,以后市场会怎么样,那些都不重要。
这些也许就是我7年实践的经验吧,难道这不比理论来得实际?
家庭VS事业
工作7年了,说真的,我谈过几个女朋友了,但最后都是“小乔出嫁了,新郎不是我”。刚刚工作时,因为收入低,没有钱,我拼命地工作,没有休息,没有别人的花前月下,但是当我有钱时,大学时的女朋友却已经跟她的同事卿卿我我了。
后来,在担任城市经理时,陆续认识过一些女孩子,但是交往的时间都不长。因为我总要出差,没有闲暇时间用来谈情说爱,只能通过电话来维系日益淡薄的感情,时间久了大家都觉得累,感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省区经理任上,我倒是认识了一个不错的女孩,现在感情也很
好。但是每每说起结婚,我都很无奈,不知道自己下一站将是在哪里,不知道要把房子买在哪里?我不知道没有结果的过程女友还能够等待多久?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的生活,我们还要过多久? 生活永远在别处,销售永远在路上。作为一个销售经理,要想固定下来,只有回到总部。但是总部又怎么轮到我等外人呢?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早都排满了。有些部门甚至有1个副经理,还有一个经理助理。再说了,在外做了这么多年的诸侯,要想一下子规规矩矩地过“朝九晚五”的生活,我还真不适应。还有回总部之后,收入肯定不比在外,生活会清淡很多,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适应这样的生活。
女友问我,对将来有什么打算。说真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以前和经销商在一起时,觉得自己也能够作老板,还想过创业,但是一直缺乏实干的勇气,再说那个时候待遇也好,日子过得比较安逸。现在就算敢创业,时机也不比从前了,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不创业,那就做职业经理人。可是,我又如何能够成长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呢?在民企,有我成长的环境吗?
现在,我日复一日地喝酒、应酬,表面上与经销商称兄道弟,暗地里勾心斗角;一边嘴里面喊着竞争激烈,竞品打压厉害,从总部争取营销资源,一边心里面笑着那些领导一点都不懂市场……但是,笑过之后只会让我更加迷茫和痛苦。
我就像一个没有根的浮萍,飘在城市的上空,不知道哪天被什么风吹到哪里。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有了路,就不怕路有多远。可是,我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评析
文中主人公的状况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很普遍,在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中,同样的状况每天都在发生,都在演绎。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又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1.一定要有目标和规划
人没有目标,就像在森林前进没有方向作为指引,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出口,迷失甚至死在森林里。这个目标可以是人生目标,也可以是分阶段的目标,甚至是每年的目标,总之一定要有。
规划是什么?就是你通向目标的步骤和次序,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制定目标简单,而把这个目标转化成具体行动时就没那么容易了。就像从A点到B点的路,站在山顶上看起来简单,可下来一走就没那么简单,除非你有做好标记的地图,第一段到哪儿,向哪个方向拐弯,再开始第二段……这地图就是规划,把通向目标的路细分成一段段前进。有了规划,我们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早日达成目标,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
2.机会是创造来的,不是等来的
对于机会的理解最能看出一个人心态中的积极因素有多少。
截止到去年5月,笔者打了整整10年工,从基层业务人员做到全国市场总监,并且由于很早就开始了边打工边创业,笔者又当了6年的经销商老板。在笔者结识的同事和朋友中,几乎总能听到抱怨: 自己的工资少,发展空间小,老板太不近人情,总是小人得志,公司又没多大发展前景。同事们知道笔者认识的朋友多,总是让笔者帮着留意一下,希望给介绍个新公司、新工作。
既然是打算找新工作,那首先要把简历整理清楚吧,于是乎,笔者又很热心地提醒这些同事朋友,赶紧把自己的简历整理清楚,尤其要写清楚自己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与别人相比差异化在哪里,自己曾经有哪些实际的工作经历,对哪些方面的工作有着较为到位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等,没想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反应却没那么积极,简历要改么?等新公司有个初步意向之后再改不好些吗?
再有,即便是笔者为这些朋友推荐一些新的工作机会,反而大多数人又开始犹豫了,想来想去,新公司的薪水不是很高,职务不是很好,公司发展前景未卜,还是现有的公司稳定啊,暂时就不动了,以后再说吧。
下次遇见这些朋友的时候,又是那些话,工作难做啊,工资太少啊,老板太坏啊,发展不妙啊……笔者无语,心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哭着喊着说自己缺乏机会,可为啥就不为机会的降临做点准备工作呢?为什么有机会来临的时候却又放弃呢?他们到底在等待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为什么会出现晚上想想千条路,早晨起来走原路的状况呢?
笔者的媒体关系多,也就有条件推荐朋友发表些东西,这也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文笔能力,梳理自己思想的好机会,并且,还能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宣传自己,也是为今后的跳槽或是积累人脉创造机会,但是,当笔者找到一些朋友,建议他们写点东西,我来帮他们发表时,同样又听到许多这样的声音:写作头疼啊,没心情啊,没时间写啊,没啥写的啊,我还在上班呢,写出来单位领导看到了会不会有意见?
其实,每个人都不缺乏机会,关键是你是否具备正确对待机会的心态,笔者那些同事朋友们之所以一味等待机会,其实很大程度上受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总是认为这机会一定要是主动上门的,且是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合自己的,这样的机会,哪里去找?!
绝大多数机会,都要自己去争取的,主动的投入付出,至少是要做到主动地提前筹备。遇到问题总是习惯等、靠、要,或是设法回避,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思想上的惰性比行动上的惰性更为可怕,想都懒得去想,更别提去做了。归根结底,我们缺乏的不是机会,而是理性认识机会的心态,制造机会的心态,积极迎接机会的心态。
3.学会借力
个人的发展是需要各式各样的资源的,例如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物质资源,机会资源,但是,资源永远是相对缺乏的,个人的资源永远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去借。从哪里借,从自己的人脉资源里去借。资源是贵在借用。在个人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清楚这点,别指望别人能给予你多少资源,或者是自己拥有多少资源,关键是自己如何去借到资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里干出成绩出来。
“从熟人手里来借资源”,这个熟人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脉,要想自己有个好的人脉,就得有这个人脉的经营和管理意识,许多朋友自己反思一下,你对你身边的朋友有过系统的管理吗?有分类吗?有完整的通讯录吗?有定期保持联系吗?你知道你身边的这些朋友手里都有些什么样的资源吗?
4.明确自己的专业度
这个社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全能型人才与神仙无异,古语有云:一招鲜,吃遍天。还是很有道理的,专业技能不但是个人安身之本,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点,不过,个人的专业度和自己的性格、兴趣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有学习的愿望,才有深入研究的愿望,问题是,你找到个人兴趣与某个专业的结合点了吗?
5.学会整合自己的资源
个人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经营自己的过程,个人品牌、个人专长、个人传播,这三点一个都不能少,从发展次序来说,你分别需要做到如下三个阶段:
首先,你是一个好人(中国人往往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
然后,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好人(所谓能力就是加强自己在某个方面的专业度)。
最后,你是一个有能力且大家都知道、熟悉的好人(要想大家都知道,就得树立个人品牌,并且在更广的范围内来传播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