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闽西培田古村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闽西培田古村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村旧韵

培田古村落位于福建闽西连城县宣和乡境内,从连

>> 古村月韵 培田村 民间故宫 参天古树 装扮兰田村 西浦 千年古村南国韵 闽西客家走古事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培田的立村之本 培田乡村精要 古之韵 村韵(1) 村韵(2) 田之韵!田之魂 闽西客家古陶瓷的外销考析 返乡的培田人 雨后培田,游人滋味 现代古村高碑店 古村掠影 高原古村丹巴 古村胎记 山西古村纪行 探寻市郊古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闽西培田古村韵 闽西培田古村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林岚")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古村旧韵

培田古村落位于福建闽西连城县宣和乡境内,从连城县城出发,驱车上高速路,向西北方向行驶约30分钟后,这片古民居建筑群就呈现在我眼前。沿着石板小道走进村口,老水车把我们带进这有八百年历史的吴姓古村落。一座巍峨的牌坊屹立道口,石牌楼上光绪皇帝御赐的“恩荣”二字,似乎在昭示着这座古村落曾经“不论文官武将至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一律步行”的荣耀。 1. 曲曲折折的巷道里转悠,走着走着便会怀疑自己是否走在江南水乡的哪个古镇上。 2. 培田古戏台后厅墙上写着“忠孝廉节”四个黑色大字,古村的村民不忘祖训也受益于祖训,千年血脉生生不息。3。恩荣牌坊是光绪皇帝御赐的,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御前侍卫、武将军吴拔祯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

培田古村落有着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南脉三道绿色屏障,自北向南直落培田,如三龙环抱,抵挡了寒流霜害、夏秋台风的侵袭。村外五个山头,又似五虎踞护,护佑着古村的一方安宁。一条官道擦村而过,通往长汀、连城,这个村庄就是古时官道上的一个驿站。一条河源溪绕村而去,既供村边农田灌溉之用,又保村内生活所需。村落南边水口处,古梅、香枫茂密掩映,似巨人把口,“保端避邪”。

这是我第二次探访培田古民居,前后虽然间距了十年时间,但所看到的一切都还保持着十年前的原样,可见客家人对老祖宗遗留下的文化古迹的保护有强烈的意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农耕制度的反映和产物。它视“耕田读书”为人生第一要义。因此,“耕读传家”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培田原名赖屋,吴氏三世祖吴文贵深得耕读文化的真传,取培育和耕作之意,把赖屋改名为培田。培者,益也,养也;田者,耕作也。“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春下一粒粟,秋收万斛粮”。从此,培田拥有了一个书香味十足的面孔。 恪守规格

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1000多人的培田村里却保存着30幢清时建的高堂华屋、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它们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村落。我在曲曲折折的巷道里悠转,走着走着便会怀疑自己是否走在江南水乡的哪个古镇上,但又不全是,因为满眼的古建都是布局完整的壮观和谐明清民居的风格。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构造的大型民居建筑。“九厅十八井”建筑群与土楼、围龙屋、吊脚楼、徽派民居齐名,有着“辉煌的客家庄园”之称。村中间有一座高堂大屋为“九厅十八井”的建筑──官厅,又称侍卫府。村东南角是一座比官厅更大的九厅十八井建筑──大夫第,又称继述堂。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这座“大夫第”的宅院,这座大宅坐西向东,占地7200余平方米,是士绅吴昌同的家。从1884年开始,他携四个儿子经过11年的时间建造而成。族谱记载:“集十余家之基业,萃十余山之树木,费二、三万之巨金,成百余间之广厦,举先人之有志而未逮者成于一旦”。吴昌同号一亭,以乐善好施而声名远扬,得朝廷封赠,享奉直大夫、昭武大夫之殊荣,因此其宅院尊号大夫第。这“聚族而居,五代同堂”的大屋,迄今仍是培田保存最完美、最大的宅院。老建筑古董“大夫第”在整体的建筑上,还科学地运用了梁柱式框架结构,使得这座大院在经历了十余次4.5~6.9级的地震后,至今仍安然无恙。

细品这座老宅子,“三台拱瑞”横书在飞檐雕拱的大门门楣上,分明在告诉我们此处乃吉星高照的所在。门联为:“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垅有田”,内大门楣横书“大夫第”,更显此处人杰地灵,儒雅富贵,怎能不走进细观。

迈入“三台拱瑞”门楼,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雨坪展示在眼前,雨坪后方就是正房大屋。正房大屋位居中央,是待客吃饭的场所,主墙上悬挂着宗族的名号和先祖们的牌位。其他的房间以此为中轴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构建。此屋不似衍庆堂、官厅、双灼堂、敦朴堂等培田建筑那样严格对称,它多了两列横屋(厢房),形成了五列四进结构,但它仍然符合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以院子为中心,有显著的中轴线,在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院子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祖宗“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建制要求,又具有时代的延展性和尺度的科学性,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 易学建村

培田古村落的选址建造与周易风水学说中的村落选址原则极为一致。它西倚松毛岭,东仰笔架山,北踞太平岭、平峰山、雷公岽三座大山,其间蜿蜒流出三条溪水,分别自西北至东北汇聚到村东,然后环绕到村南向邻村流去。村内古民居群均以西边山体为后龙,主厅面迎东山旭日,大门稍与溪流相逆水,以此得“纳财得福,北朝天子”之灵气。

每一座古建筑都有暗沟,用来排泄家家户户的天井雨水、生活污水。天井将民居屋面流下的雨水汇聚一处,顺沟而出,流入石砌水池,满足“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心理。排水路径讲究宜暗藏,不宜显露;宜弯曲而去,不宜直泻而出,乃因“水为气之母,逆则聚而不散;水又属财,曲则留而不去也”。 庭中兰蕙秀 1. 今天的培田依然有村规,昭示着这是一个有优良传统的古老村子。2. 古村的三岔口,是村子里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有水的流过让培田古村落显得更加灵动起来,这里对水的管理很严格,走在巷道里时不时会看见老妈妈蹲在路旁的沟渠里汲水洗衣,有人不明就里就问村民,这个圳水也能用来洗衣吗?有人回答说过去圳水清澈见底,村里人就靠屋旁流动的圳水作为生活用水,洗菜淘米。问个明白才知道源头有闸,自古以来每天都有放水的时间,严格规定什么时候该淘米做饭,什么时候可以洗衣,就连用水都讲究科学。村中还有一口口水塘、古井,见于房前屋后。

穿过那条仅能容下一匹马行走的小石头路,就来到了横贯全村的千米古街。培田曾是古时官道上的驿站,汀州(今长汀)莲城(今连城)在这里分叉,这条街也就成了当时人们的必经之路。街的两边,民居、商铺、祠堂、书院,自始祖祠至“石背角”,沿线仅店面在鼎盛时期就有48家。漫步古街依然能忆起万福来客栈、大通公司、早珍号纸庄、振华新布店、仁和堂药铺、三角店肉铺、尚有理发店、豆腐作坊、轿行、银库、钱庄,往来如织的人群,不绝于耳的喧嚣,昔日繁华的胜景仿佛依旧触手可及。至今仍镌刻在古街一户人家门两侧的对联:“庭中兰蕙秀,户外世尘嚣”,这副对联为清邮传部主事项朝钦所作,足以佐证当时古街的繁荣。走在今天的古街上我们仍然能与保存完好的23间古店相遇,这始于明朝的约定,依然在这闽西的山下,和静清寂。

古村很美,村民的心灵更美,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想起走过的培田古戏台后厅墙上的“忠孝廉节”四个遒劲壮观的黑色大字,古村的村民不忘祖训也受益于祖训,千年血脉生生不息,被如此古雅的儒理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培田古村民们也自有一番别处少见的平和安然,我们亦感受到培田每个屋檐下透出祥和宁静的书香氛围。在我离开培田那一刻,漫天彩霞普照,西边日落方向漫天彩霞,那怒放的火烧云映红了半边天,映红了整条街道,映红了这里的每一张面容。云朵肆无忌惮地喷晒着热情,倾泻的火红美得灿烂,美到入骨入髓。 2. 古村的三岔口,是村子里最繁华热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