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调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旨在调查研究三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状况,对地震灾区初中生的中后期心理辅导,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口学资料问卷。对象:汶川第一中学327名初中生。结果:三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66.2% ;各个因子在心理问题上所占的比重不尽相同;测评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为14.98%;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由初三向初一递减(24.5%22.6%19.1%);地震灾区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症状自评的各因子比例大且有根本性的不同。结论:三年后的地震灾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长期关注,须针对不同群体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三年后;地震灾区;初中生;比较研究;心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 R-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20-02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此次以汶川第一中学初中部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从三个年级中各抽出2个班,每个班均以全班学生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共调查327人,获得有效问卷314份,有效应答率为96.0%。有效问卷中男生共计152人,女生共计162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14人,初中二年级学生100人,初中三年级100人。

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是目前应用心理学典型量表,包含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等。该量表共包含有90个日常生活的相关问题。每一个问题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标准,从1分代表无症状到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分别是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该量表可以分解出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心理症状。

(2)采用特别编制的人口学资料问卷该问卷主要针对灾区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可以分析地震后影响学生心理康复的因素,有助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spss1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和百分比,其中,我们主要对因子1――因子9进行了分析。

沃们统计出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数和百分比,任意因子分中因子

分析表明,随机抽取的314名学生中,有心理问题(任意分子>=2)的人数为208人,占所选出样本容量的66.2%,

2、scl-90各因子均分及各因子在心理问题上存在的比例问题

我们按各因子对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数和比例进行了统计,具体数据如下:在因子一中(2

上面的各项数据主要反映了各个因子在心理问题上所占的比重,根据各个因子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得出所调查者各个症状的严重程度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恐怖―敌意―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

3、学生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情况

任意因子分>=3,即是中等及中等以上心理学问题,需要重点关注,这一人数为49人,参见表(一)的统计结果。

从统计数据的结果分析,进一步发现每个因子都有学生出现较严重的程度(因子>=3),具体数据是躯体化6人,强迫13人,人际敏感13人,抑郁14人,焦虑9人,敌意13人,恐怖14人,偏执7人,精神病性8人。

4、心理状况的年级差别

我们对心理状况的年级差异进行了统计,初一,初二,初三中任意因子大于2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9.1%,22.6%,24.5%。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在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中,心理问题(任意因子>=2)的比例递减依次是初三,初二,初一。

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分析

此次的问卷中,人口学问卷共设有十二项。即是从十二个方面去分析特定群体中不同类型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此处结合两个人口学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我们对地震灾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重点分析。

(1) 是否是留守儿童的不同心理状态

其中留守儿童在从因子一到因子九得出的因子数大于二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6.7%,30%,23.3%,23.3%,20%,26.7%,30%,23.3%,23.3%,20%.因子大于二则说明这部分学生存有心理问题。而非留守儿童的因子数在各因子中大于二的比例依次为21.1%,16.4%,15.3%,16.4%,14.6%,27.9%,23.2%,20%,17.9%。

在抽样调查的6个班中,共有留守儿童30人,占总人数的9.6%,其中初一有14人,初二6人,初三10人。可见地震后灾区留守儿童人数相对整体来说较多。另外从上数据中得出:

1.在留守儿童中心理问题占比例最大的因子是因子7―恐怖,其次是敌意,再次是强迫。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却集中在因子2―强迫和因子3―人际敏感中,与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因子数有根本性的不同。

2.在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各个因子进行比较中发现。即使在同一因子的比较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中有心理问题的因子比例要大,且几乎每个因子都要高于非留守儿童。

讨论:此次研究显示,1.三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初中生整体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66.2%,这是一个比例相当大数据,这说明地震后及时的心理干预指导、与后续的心理辅导工作未获得明显的成效,三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初中生仍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应值得长期关注。

2.各个因子在心理问题上所占的比重不尽相同,三年后地震灾区初中生因为所面对的学习生活、家庭环境、接受的心理指导程度、自我调节能力的不同,出现心理障碍的因子数不同,且突出表现在强迫和人际敏感两个心理问题上,故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

3.测评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为14.98%,这部分的同学虽然占的总体比例不大,但是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达到干扰学习和生活的程度,因此必须特别加强关注和采取及时的心理干预,以免因心理问题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4.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由初三向初一递减(24.5%22.6%19.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的也越来越懂事,对地震所带来的伤害就更加的难以忘怀。此外,初三学生要面临升学,所以年级越高学习的压力也就越大,心理问题也就越突出。

5.地震灾区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症状自评的各因子比例大且有根本性的不同。相对来说此类学生更加缺失家庭的温暖、受到地震影响的恢复时间也更长,难度也更大。故应该得到针对性的心理指导。

总体来说,三年后地震灾区的初中生整体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应深入研究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外因素,针对其不同群体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