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新课程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新课程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效课堂”已成为当今新课程教学的流行话题。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设疑; 自主; 探究; 合作;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93-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教学是否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然,在新课程教学中,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氛围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了放任与浮躁,我们的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面临着一个急需深思的问题—如何有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而有效的教学呢?

1巧妙设疑,激发积极思维,引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人从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设“疑”,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

1.1在原认知处设疑。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选择、部署一个与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学“常函数”时,我设下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是函数吗?”学生满脸生疑。再问:“能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吗?”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议论纷纷。这样造成了知识的悬念,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1.2在知识点处设疑。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一节时,学生可带以下几个问题观察、归纳、定义函数的单调性。(1)自己画出函数的图象,看从左到右呈什么变化趋势。(2)这种变化中分别怎样变化?(3)能由右至左观察吗?结果又是怎样?学生的好奇性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难”成“疑”,使学生在学习函数单调性时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促动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3在易错处设疑。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丢三落四、抄错数字、不检查、不思考等。以这些错误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如学生作业中有这样一个题“已知集合A={x|3x

2引导主动探究,激励探索创新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1动手实践,启迪思维: 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更深刻。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时,我们让学生通过摸、画、折叠等动手操作,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体的特征。

2.2自主探索,培养自学能力: 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索,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因此,只要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指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实践的,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最后,可让学生提出疑问,再合作交流。如:在上“柱体、锥体与台体的体积”一节时,教师先拟出一个自学提纲:

(1)圆柱、圆锥体及台体有几个面?几条高?

(2)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为什么要除以3?是圆柱体体积的1/3吗?

(3)台体体积公式呢?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积极参与到自学活动中,在自我解决问题中获取了新知,营造出主动积极地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2.3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激发合作学习激情: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总结法则的关键处,分析易混的知识点时,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可以产生情感对流,使知识互补,在互帮互学中解决难题。如学习了函数概念后,研究“函数(1)y=(x)2 (2)y=3x3(3)y=x2 (4)y=x2x 中哪个与函数y=x相等?”时,学生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同时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处。通过比较与鉴别,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总之,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期待着与更多关注这一问题的教师交流,一起探索,再借助自身的反思,通过课堂教学的历练,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这样才能创造出“自主合作、大胆探究、有效”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1997年第9期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