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养学生作文的“新感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学生作文的“新感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作文时,常常咬着笔头苦思冥想:写什么呢?有没有新鲜的内容呢?很多语文老师都想方设法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解决这一难题。如让学生每天写日记,积累素材;如创设情景,带学生去参观访问,观看展览,电影等;如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这些故事情节,思想意境融进小朋友的大脑,到用时随时提供这些“现成”的创作素材。无疑,这些方法和手段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

我在分析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着培养学生不断发现“新感觉”,捕捉“新感觉”,积累“新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表达能力,打下扎实的作文基础,几年来,尝到了甜头。

一、“爱心”是找到感觉的“阳光”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有阳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有阳光,才会呈现万紫千红,多姿多彩。世界才会显得那样令人神往,那样风光迷人。如果把“爱心”比作阳光的话,那么你感觉下的事物也会出现形态各异,光芒四射。

引导学生找感觉,我从培养“爱心”人手,使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动人的事迹,美好的情景。如:学校发动全体师生向残疾人献爱心的活动中,我就抓住时机,向学生宣传社会各届人士向残疾人献爱心的典型事例,以及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动人事迹,让这些“事例”、“事迹”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对残疾人倾注爱心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对大自然中各种美好景物,我也经常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有时让他们观察校园里的花、盆景、树木等。花儿开放时艳丽的色彩,醉人的芳香,盆景那独特的造型,树木旺盛的生命力。有时我携学生来到广阔的大自然中,欣赏它的美,感受它的博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花、草、树木、青山、绿水的“爱心”。有了这一份“爱心”,孩子们的心和自然中生物的心“搭”在一起,时时可以相互“交谈”。

当然让学生“爱心”起动的途径是很多的,如: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品赏优美、动听的音乐;挂出赏心悦目、韵味无穷的名家名画、书法佳作,指导学生欣赏,体会作者的心灵花火,在琴键上、笔墨中绽放。其中蕴藏着的“美”,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艺术品的强烈的美感,“爱”之心同时博动。

二、“思考”是捕捉新感觉的“钥匙”

学生有了内容丰富的感觉,教师应及时地启发、正确地诱导他们去“思考”,使感觉向更广阔、更深刻的方向发展,使先前产生的感觉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这一朵朵“花”,就是一个个新鲜的感觉。

例如:当学生观察小溪流以后,对“小溪流”泛着白花花、清亮亮的、流动的水,已感觉到溪流非常活泼、非常可爱。我就及时地启发学生思考:小溪如果没有千涸,他可能停止流动吗?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不会,它还是日夜不停地奔走。”我继续点拨,小溪流的这种不知疲倦的精神,在你周围的人群中,可有像它这样的品格?学生思维的闸门顿时打开了,有的说像下岗找工作的妈妈,总是不怕挫折,不怕劳累;有的说像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教育我们,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经过这么一推究,对溪流就有了“新感觉”。

当然,每个人对事物的思考角度,思考方法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有的同学喜欢在物与物之间,思考他们的相同或区别;有的喜欢将人类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寄托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则喜欢思考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却也能从中阐述自己的别样的理解等等。不管怎样,我常对学生说:只要你用心去感觉、用心去思考,“新感觉”的花朵随时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三、“随笔”是积累新感觉的“绿色通道”

同学们的新感觉一旦被“发掘”,我们决不孰视无睹,应该毫不吝啬地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表扬的话语如冠冕般戴到他们头上。当他们的情趣被激起,我们适当地引导他们表达这种感觉,先用口头表述,紧接着采用书面表达。否则,新感觉将会如昙花一现,一去不复返。

如何将这种新鲜的“感觉”,长久地储备,使之成为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仅仅做到零散的表达,这一步还是不够的。我要求学生人人都有一本小小的笔记本,随时把新鲜的感觉记录下来,这是别具一格的“随笔”。“随笔”不停地记录自己头脑中随时冒出的思想或情感火花。

同学们一天可以写一篇,也可以写多篇,倘若没什么感觉,当然也不强求。

看下边的这些“随笔”――不得不让我为他们鼓掌:

陈金超――《大山的孩子》:妈妈告诉我,大山的孩子是那蹦蹦跳跳的,朝我们走来的溪流。

胡丽君――《风的颜色》: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吹绿了田野,吹绿了山坡……冬天的风是白色的,吹白了屋顶,吹白了江河。

何 惠――《红又叉):发下考后的试卷,上边有一个个红叉叉。它可不是我的朋友,我汗毛根根竖起。发下的作业本,上边有一个个红叉又。它可不是我的朋友,我的脸比它更红。又该发本子了,红叉叉不会再来。我不会有这样的朋友,我深信!

而日记通常记录自己一天中做过的有意义的事,学生必须每天记,今天实在没什么可写,就记录一下从早到晚的行程。显然,让学生写“随笔”比日记更轻松、更有兴趣,“随笔”可以说是一吐为快,日记有时则带有一点任务、负担。

由于学生长年坚持写“随笔”,积累了大量作文的素材,也练出了过硬的笔力。因此,每当学生每每写起作文来,素材会像清泉一样流淌出来,清新而别致。写一篇作文,自然不需花费太多的精力,更不会有搜肠刮肚、满脸愁容的神情。对他们来说完成一篇作文,是一件轻松的事,是一件快乐的事。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效果,“随笔”确实立了大功,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随笔”是积累新感觉的“绿色通道”,当然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