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散文阅读“三要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学作品的阅读,特别是散文的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部分,也是同学们最头疼的题目之一。如果能在复习中抓住三个要素,散文阅读理解题基本就可迎刃而解了。
一、要理清思路
现代文阅读要求通盘考虑、整体思考,散文尤其如此。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散”,若不注意整体阅读,很难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或主题。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也就理清了文章内容,进而可以轻松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如2007年全国卷Ⅰ的散文阅读题《总想为你唱支歌》。先总写“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再描写三幅画面。之后在文章的第三层次写作者的感慨:“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最后将大西北与南方进行对比,寄予希望,抒发感情:“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理清了文章思路,后面几个问题就容易解答了。如第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由上面思路的梳理,发现这两个形象是先后出现的,不难看出二者的共同点是: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再如第15题:解释“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通过梳理思路可知,这句话是描写三幅画面之后作者的感慨,而三幅画面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虽然大西北环境恶劣,但那里的人和植物都顽强地生存着,即使死去也不肯倒下。由此可得出这句话的含义: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得坚强。
又如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在理清了文章前一部分的思路,明确了大西北的人和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之后,该题答案不难得出: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与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
二、要重组信息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最基本的原则是从文中筛选信息,不能脱离文本“想当然”。但是,由于答题信息的分散、文本表达与答题语言的差异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等因素,我们必须对所筛选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抄原文。
如阅读题林敬钧的《祈求》中有这样一道:作者不是“第一次见到鹰”,却“第一次为鹰震撼”,原因是什么?
解答该题首先要找出答题区位筛选出答题信息。该题的答题区位应是文章的前三段: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但有少数同学由第四段筛选出“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这就筛选错了,因为第四段是作者“后来”的所见所感。大多数同学能找准信息:“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但也出现了不少就以此为答案的现象。其实这句话并非我们通常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而是具有较强文学性的表述。所以该题答案可重新组织如下:在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雄鹰等壮阔背景下,鹰旗中的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传达出一种振奋豪迈的气势,让人浮想联翩,热血沸腾。
三、要读懂主题
散文的写作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由此及彼、以小见大,因而我们在阅读散文时就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要深入领会,借助联想和想象,读懂主题。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敏锐地捕捉关键语句,进而帮助理解文章主题。
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4题后半部分:作者描写(“左公柳”和“民勤人”)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对该题的解答,若紧紧抓住“左公柳”不放,大谈特谈“顽强的生命力”等,就属于就事论事。同学们应明白左公柳在此处绝非仅指自己本身,而是作为大西北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象出现的;另外,作者写左公柳也绝非仅仅为写左公柳,而是借柳写大西北,写大西北的人。于是该题答案可归纳为: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
再如林敬钧的《祈求》中还有这样一道题:文中“苍老的鹰”性格上有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前一问很好回答,如不甘屈辱、渴望飞翔、暴烈凶猛、渴望自由、宁死不屈等皆可。而后一问,有同学简单答成表现了作者对鹰的赞美之情,或答成表达了作者祈求人们爱护动物的感情。第一种回答,“赞美之情”固然是有的,但答成“赞美鹰”则属于典型的就事论事。第二种回答,由“鹰”想到了其他“动物”,虽然比前一种回答前进了一步,但仍局限在“鹰”这一描写对象的同类上。另外“爱护”的感情固然是有的,因为作者对那个用香蕉扔鹰的小孩持斥责态度,但更表现了作者对用铁链锁住老鹰使其无法高飞的行为的怨愤,以及对老鹰尊严受到冒犯却无法还击的厄运的同情。再抓住最后一段:“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我们便不难理解出文章的主题。作者对鹰的赞美其实是对那种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礼赞,作者对束缚老鹰、伤害老鹰的行为的谴责其实是对束缚自由、摧残英才的行为的愤慨。这才是作者借苍老的鹰所要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