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幅度斜扳法为主治疗顽固性腰三横突综合征42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幅度斜扳法为主治疗顽固性腰三横突综合征42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浙江省温州市后仓第三人民医院推拿科 (325000)

关键词 腰三横突综合征,顽固性 手法治疗 小幅度斜扳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推拿门诊常见病,患者有轻重不等的腰部外伤史,症状重者,坐立不安,疼痛难忍;轻者感腰部不适,不能耐久用力。顽固性腰三横突综合征常因病程过长、生活习惯不良、工作姿势不佳而致腰腿痛症状反复,腰肌痉挛、挛缩,L3横突处粘连明显,甚至呈肿大块状,对常规手法治疗不敏感。笔者自1994年10月至2000年5月以小幅度斜扳法配合常规手法治疗42例,并设常规手法对照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就诊月份,单月设为治疗组,双月设为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20~58岁;病程3月~13年。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17~56岁;病程3月~11年。二组病人均以25岁至40岁为多见。病程以2年以上为多见。

患者一侧或双侧腰痛,放射至臀部、大腿外侧,部分患者清晨因腰痛而醒,起床活动后症状缓解。腰痛因弯腰负重、弯腰时旋转腰部或腰部保持某一腰肌用力位置稍久而加剧,气候变化和劳累使症状加剧,症状顽固,反复发作,其他治疗效果不显,迁延难愈。体检可见腰肌紧张或伴股内收肌紧张、压痛,腰三横突处触及条索状、块状硬结或肌肉痉挛结,触之压痛明显可见向臀上皮神经方向放射,臀部外上方可及条索状物,臀上皮神经支配的皮肤区感觉异常,"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趾肌力正常。

2 治疗方法

2.1 患者俯卧位,在患者腰背、臀部、大腿外侧施以轻快柔和的掌揉法,待肌肉松弛后,再以深沉的揉法在腰三横突处操作,使局部有温热感。

2.2 医生以一指禅推法施于患者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下肢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经络,同时配合肾俞、居、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足三里等穴位的按、揉、点、压等手法。

2.3 在第三腰椎横突处的阳性反应物处施以弹拨法,数次后再以拇指平推法,然后在臀部及大腿外侧找痉挛的肌肉、筋束,施以理筋手法。

2.4 患者侧卧位,患侧朝上,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膝屈髋,医生立于患者腹侧以一手向外推患者肩部,另一手或肘臂部按压患侧臀髂部向内方用力,当脊柱慢慢扭转到弹性限制位后,作一突发扳动。手法宜轻,幅度宜小,点到为止。

2.5 以掌根在患侧大腿后外侧从下至上施以平推法,再横擦腰三横突处,以透热为度,拍击后结束手法。

治疗组上述手法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除不做2.4手法外,余手法同治疗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正常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或气候变化有轻微不适,但不影响工作;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能忍耐,基本不影响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32例,显效8例,有效2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25例,有效6例。两组差别显著。(X2=25.08 P<0.05)

3.3 疗程长短 治疗组所用时间为18.81±9.68次,对照组所用时间27.95±9.51次。两组有显著差异。(T=4.412,P<0.01)

4 体会

4.1 腰三椎体为腰部活动的中心,而其横突在5个腰椎中最长,横突末端受到肌肉、筋膜的应力最大,最易在长期外力作用下或突然一次过大外力作用而至局部出血、渗出、水肿、肌肉保护性痉挛、纤维化、粘连、钙化,附着在腰三横突处,影响周围组织,使肌紧张、痉挛并刺激或压迫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同时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是被束缚在肌肉筋膜之间的神经束,因神经本身的血液循环不足或中止而导致神经水肿变粗,因而形成臀上皮神经疼痛[1]。炎症粘连还可能牵涉性地影响脊神经前支,如闭孔神经受累出现了内收肌痉挛压痛,推拿手法可以提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的营养代谢,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达到松解粘连的目的[2]。

4.2 斜扳法是运动关节类手法,一般使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滑膜嵌顿、急性腰扭伤等需要调节小关节、椎间盘位置的疾病。其作用原理为通过手法杠杆作用,调整斜扳时的应力,使之落在需治疗部位,用来调整神经根管容积,松动上下关节突关节,使神经根管容积和小关节的粘连得以松解改变局部血循,回纳微膨出的椎间盘[3]或使小关节微动时,让嵌顿的滑膜囊自动回纳。笔者认为斜扳动作产生过程是医生通过杠杆作用有控制地运动病人肌肉韧带小关节椎间盘的递进而复杂的三维运动过程。它有灵活的可调节性,主要通过双手的配合来调节应力作用点的位置变化,因此医生可以调节用力的大小,使斜扳仅作用于肌肉和韧带;调节作用力的位置,使它作用在L3横突附近筋结上,所以若能施以轻力量、小幅度斜扳,就可使腹内外斜肌、背阔肌、腰背筋膜、下锯肌等肌肉一松一紧,尤如"水泵"推动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加速流动,使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生及时交换,起到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作用,利于粘连的松解[4]。

4.3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不少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医生治疗一段时间后,坐骨神经受压的症状消失,逐渐出现了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症状,而且进行性加剧。详细询问病史,考虑与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大幅度、反复的斜扳有关,斜扳在调整椎间盘突出物的同时,也给腰三横突肌肉、筋膜附着处造成了损伤,反复操作最终导致了腰三横突处的出血、水肿渗出、纤维化、粘连等病理过程。笔者认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如能注意斜扳的幅度、力度、频率,很多医源性腰三横突综合征是可以防范的。由此可见,斜扳手法在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中具有双重性,力量过重、幅度过大会加重原有症状,掌握得好则能大大缩短顽固性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参 考 文 献

[1]邵宣,许竞斌.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21~322

[2]曹仁发.中医推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7

[3]康复笑.侧卧位斜扳法在临床中应用技巧与机理探讨.按摩与导引;1994;(4):1

[4]张建华,等.推拿手法用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