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青海深水潭金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青海深水潭金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青海水潭金矿地层、岩浆岩、韧性剪切带特征、断裂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深水潭金矿 地层 构造特征 构造控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84-1

1深水潭金矿地层

深水潭金矿位于东昆仑中段北坡五龙沟地区黄龙沟中游一带,研究区范围西起五龙沟之水闸东沟沟口:东至小泉沟,北界月亮湾以南,南到三窝水南坡,地理坐标为东经95052'45"-95058'00",北纬36011'00"-36014'35",面积约30 km2。

该矿段出露的地层主要有: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Qb):是该矿段的主要地层,展布方向为NW-SE向,呈带状分布,主要是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出露宽度为250-1000m。该套地层又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下部为丘吉东沟组(Qbq),上部为变火山岩组(Qbh)。下部丘吉东沟组(Qbq )主要分布于红旗沟一水闸东沟地区,走向为NW-SE,倾角50°-70°,主要是由灰白色千枚岩、灰黑色板岩、片岩组成,局部夹透镜状大理岩,与上覆变火山岩组呈整合接触。上部变火山岩组(Qbh ),主要分布于水闸东沟一红旗沟,地层倾向为20°-80°,个别岩层倾向为125°-140°,倾角30°-85°,岩石组合主要有灰绿色凝灰质板岩,灰黑色、灰白色砂质板岩,灰绿色硅质板岩、灰黑色糜棱岩化板岩、深灰色晶屑凝灰岩、灰黑色千枚岩夹大理岩、灰白色花岗岩。深水潭矿段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该套地层内的断裂带中。该套地层中岩石受后期构造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影响,地层连续性较差,岩石破碎,劈理发育,产状为10°-40°∠55°-80°,部分被分割为条块状。该套地层与岩浆岩接触带为断裂构造发育区,是本区金成矿的重要区段。

中元古界长城系小庙组(Chx):呈条带状分布于五龙沟中游一带。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及大理岩、斜长变粒岩等。变质程度低于下元古界。上述各地层周边均为侵入岩包围,受岩浆侵入活动影响,地层多断续出露,部分呈残留体形式产出。

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区内各沟谷、沟口及北部山缘区,形成一些冲积、冲洪积、风积砂砾石、砂土等松散堆积物。

2深水潭矿段岩浆岩

深水潭金矿内岩浆活动强烈,具多期次,规模大等特征,其活动形式主要以岩浆侵入为主,火山喷发次为。区内主要有晚元古代、晚志留及早泥盆时期的不同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主要以中一酸性岩浆侵入为主,岩性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表现出多期次、多类型的岩浆侵入活动特征,沿断裂呈NW-SE向展布。

3深水潭金矿韧性剪切带特征

深水潭矿段内有两条韧性剪切带,即深水潭韧性剪切带和黄龙沟韧性剪切带。

深水潭韧性剪切带:位于深水潭岩体的南侧,剪切带宽1 km左右,倾向为30°-45°倾角为55°-80°。带内主要发育灰白色、灰黑色、黄褐色的板岩、片麻岩、千枚岩、糜棱岩。局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石中的长石发生拉长变形,可见残余的旋转碎斑。深水潭矿段内①号含矿蚀变带存在于该韧性剪切带中,从矿洞内观察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脆性断裂的叠加在该剪切带内,发育于该带的脆性断裂带中发育断层泥、透镜体状的角砾及细粒粉末物质,断裂带中的角砾及岩层都有微弱的变形。根据野外特征及其镜下特征判断其剪切方向为右行剪切。

黄龙沟韧性剪切带:位于黄龙沟东西两侧,剪切带宽1 km-2km左右,倾向为NW-NWW,倾角为50°-60°。带内主要发育灰白色、灰黑色花岗质片麻岩、花岗质糜棱岩,其糜棱面理产状为30°∠48°。局部岩石中长石发生拉长呈透镜体定向带中变形强弱交替出现,变形较强的地方可见残余旋转碎斑。此带中无脆性特征,仅见韧性变形的特征。根据野外特征及其镜下特征判断其剪切方向为左旋剪切。

4深水潭金矿断裂构造特征

深水潭矿段的断裂构造发育,根据野外观察可以把该研究区的断裂构造按其断层面倾向方向分为两组:

一组倾向向南,倾向为195°-225°,少数断层倾向为100°和240°-250°,倾角一般都比较陡,为40°-85°,个别断层产状近直立;另一组倾向向北,倾向为10°-50°,倾角为40°-86°,深水潭矿段内的断层构造从规模与数量上来说以这一类为主。根据野外的观察,断层性质判别标志模糊,不易判断。

这两组断裂构造除倾向不同之外,其断裂特征相似。根据断层剖面上的特征可以划分为两组:带状和线状分布。带状分布的断层带宽几厘米至几十米不等,断层带上宽下窄,呈楔状,断层带中可见灰黑色、灰白色、黄褐色的断层角砾岩和灰黑色、灰色断层泥,断层角砾岩中的砾石大小不一,在0.5-2cm之间,砾石主要成份为碎裂花岗岩及含矿花岗岩,砾石之间被细小的岩石碎屑和粉末物质充填,个别断层中可见灰黑色的断层泥,表面有时可见黄褐色、黄色、乳白色的蚀变粉末,砾石中可见呈脉状或侵染状的黄铁矿化,有些断裂带中局部可见灰白色、烟紫色的石英脉,在研究区的主巷道的断层面上可见两组擦痕一组擦痕走向为305°,另一组与之走向方向垂直,指示该断层先平移运动后发生正断作用。断层面一般比较平直,少数波状起伏;面状分布的断层平面上呈线状,产状平直,一般无变化。

5深水潭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分析

深水潭金矿主要产在韧性剪切带与断裂带复合的位置,其次为靠近脆性断裂的位置。控制矿体的主要为以NW-NWW向的断裂带与韧性剪切带及其复合带为主,除此之外,靠近断裂的中酸入岩体也与成矿有一定的关系,它可能为岩体提供了成矿的空间。因此,该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为NW向的断裂带与韧性剪切带复合带,NWW, SN向的断层和中酸入岩体则是容矿构造。

深水潭金矿的成矿时代具有多期性的特点,印支期为主成矿期,而主成矿期时代分别和该矿区内的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的活动时代相吻合。晚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发生变性活动,金矿开始初步富集;印支期(主成矿期),由于断裂与韧性剪切带的再次活动,沿断裂带处金矿再度富集,并沿构造线方向形成含矿破碎带。在晚印支期(侏罗纪),断裂又再次活动(185.5413.06 Ma-160.2 Ma),改造了原先形成的矿体。因此,深水潭金矿区内的韧性剪切带与断裂是控制金矿形成的主要构造。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复杂的复合型造山带,自早元古代固结成结晶基底、中晚元古代形成沉积盖层以来,从古生代开始经历了复杂的大陆裂解与拼合、褶皱造山及断块造山作用,并于早中生代重新形成完整的大陆地质构造单元。研究表明,东昆仑地区的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复合造山过程有关,这里的古生代造山作用经历了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两个构造旋回。造山内在野外可以明显识别的区域性断裂有2条: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经前人的研究昆中断裂的活动时代大致为加里东期,它是当时洋盆闭合的产物;昆南断裂在印支海西期层发生构造活动,它是古特提斯洋闭合的产物,这两条断裂的走向基本均为NW向。由于区域上受这2条断裂的影响,东昆仑地区在这两个断裂活动期间形成次级断裂、韧性剪切带及一系列的岩浆岩,同时也使大量成矿金属元素富集成矿,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洋盆闭合构造事件为深水潭金矿的形成奠定了成矿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志琴,杨经绥,李海兵等.造山的高原一青藏高原地体的拼合!碰撞造山及隆升机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陆露,吴珍汉,胡道功等.东昆仑耗牛山组流纹岩错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0,26(4).

[3]党兴彦,范桂忠,李智明等.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分析[J].西北地质,2006,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