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慢性盆腔炎治疗心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慢性盆腔炎治疗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医治法 医案

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腹及坠胀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带下量增多、月经失调、不孕等,全身症状常不明显。易反复发作,时好时坏。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依赖于抗生素、激素、理疗及手术等方法。所有患者均需要检查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病奈瑟菌,也应筛查HIV。但实际上临床上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做到明确病原体,导致抗生素使用的盲目性,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其副作用常使生殖道正常菌群失调而使患者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临床上常遇到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性感染的案例,使疾病迁延难愈。

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中药的许多优点,在女性生殖器炎症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体现出它的优势。祖国医学并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分属祖国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热入血室、症瘕、不孕等范畴。现代医家认为该病多由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平素体质虚弱,加之摄生不慎,湿热邪毒乘虚内侵,邪正交争,搏结成瘀,瘀滞胞宫、胞脉,以至经络闭阻而发病,故血瘀是本病病机关键所在。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因患者先天禀赋、长期用药所伤、病机转化可有不同,尽管病机转化和辨治分型及治法各不相同,但总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为指导,大致可认为本病多由湿热秽毒之邪,因性生活及手术损伤等原因趁虚而入,侵袭下焦,造成胞宫、胞络等病所气滞血瘀。湿热毒邪为本病主要病因,气滞血瘀、虚实夹杂系其基本病理过程,日久则正气不足,终成本虚标实之证。

在治疗女性盆腔炎症性疾病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还要注意患者的月经周期、孕产期等各种情况。特别是月经期,与平时的用药要有所不同,注意不要大量使用寒凉的药物,致经血遇寒凝滞而加重病情,而要适当添加补肾疏肝中药;在产褥期,更是不能妄投寒凉药物,导致恶露凝滞不下。对于正气虚弱的病人,要适时增加扶正的药物以祛邪。月经不调的病人,在清热祛邪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调经。同时据报道,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发生情绪抑郁及焦虑的比例较多[1]。慢性盆腔炎性疼痛患者因担心病程反复,久治不愈,往往精神压力大,或对中医中药的认识存在局限,常常出现抑郁、烦躁、焦虑等情况,从而加重病情,影响疗效。对于患者这种心理状态,采取因人而异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摆脱紧张、焦虑、苦恼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建立饮食起居的良好习惯,配合治疗。

病案举例:杨某,女,35岁,个体劳动者,已婚。2008年6月9日初诊。半年前人工流产后开始出现小腹部疼痛,白带量多色黄,经期小腹疼痛加重,伴腰骶酸痛,烦躁不安,月经周期尚规则,但血块多,色黯。曾诊断为盆腔炎,经多次口服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下腹部疼痛时好时坏。近日因劳累后腹痛加重,尤以两侧小腹为著,伴腰骶部酸楚,白带色黄量多,且恶臭难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末次月经2008年12月12日。B超检查:盆腔少量积液。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湿热瘀阻、肝郁肾虚。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瘀,经期予补肾疏肝。方选自拟清解汤:红藤、忍冬藤、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5g,丹皮、延胡索、茯苓、佛手片、厚朴、黄芩各10g,黄连5g,黄芪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由于患者有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先后不定,月经量偏少,经期延长,所以在治疗盆腔炎的同时,给予调经治疗,黄体期加用炒杜仲、菟丝子、桑寄生、枸杞子各10g。月经期加用柴胡5g、炒当归10g、赤芍、益母草各15g。卵泡期加用旱莲草、女贞子、白芍、荆芥炭各10g。并运用中医学五行理论指导患者调节情志、建立良好饮食起居。治疗半月后,患者两侧小腹部疼痛及腰骶部酸楚明显好转,白带量减少,色略黄。月经恢复正常,余症减轻。序贯服用3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张雨新.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技术[J].广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1618.

收稿日期 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