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设计与自然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设计与自然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郭晓彤,女,山东巨野人,武汉纺织大学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摘要:自然具有客观存在的本质属性,人是自然之子,没有人能离开自然。而设计是人的活动,在人们的日常世界中,经过人为设计的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演变为“人化的自然”,本文首先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更好的思考设计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设计;自然;人;关系

一、人与自然

“天下有始,可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论道与天、地、人的关系,“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在他看来,道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或“法自然”。人类生存于自然之中就应该遵从自然生成、发育、成熟、收藏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体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一个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和谐环境,实现生存价值和人自身的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这就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不能不能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某种内在联系,只按照自己的意识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二、设计与自然

(一)设计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设计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坚持为了人的目的能动的改造自然,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更好的在自然界中生存、发展。自然物经由人的加工改造后,就被打上了人的烙印,使原来自在自为的自然成为了“人化的自然”,都显现了人类的需求、目的、和意识等特征。在广义上,文化即是“人化”,它包括人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人既创造文化,同时也被文化所创造,人在本性上就是文化的动物。而人所设计的产品在广义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存在,是与一定文化符号体系相结合的。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把人与自然联系到一起,例如,我们欣赏、敬慕于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这种审美心理,并不仅仅是由于山水本身的自然属性带来的,文化历史原因使我们有了祖国母亲的概念。道家赋予武当以仙境,少林让嵩山更加挺拔,爱国主义情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渗透于我们的审美活动之中。这种文化的传承实质就是前人把后人与自然联系到了一起。

艾兹拉.庞德关于设计与自然的关系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扯去你的虚荣,去探知绿色的世界,从中找到,你在艺术创作中的真正位置。人是自然之子。没有人能离开自然。自然孕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培育了我们。我们所有的东西都与自然发生联系,都应该与自然融合,都要被自然检验,都应该保护自然。自然是艺术家,是哲学家,是思想家,是文学家,是音乐家,是设计师,是医生,更是老师。

我们喜欢选择天然麻制的衣服,喜欢选购带有花卉图案的窗帘和床上用品,喜欢在房间里插上美丽的鲜花来美化环境,喜欢实木家具,更喜欢露出木纹的开放涂装,喜欢穿不带人造纤维的内衣来呵护我们的肌肤;喜欢用天然香料制成的香水,喜欢听原生态的民歌,喜欢看原生态的舞蹈,喜欢购买标有绿色标签的蔬菜水果。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例子,证明人们对自然的追求和钟爱,证明人是自然之子,总是希望自己贴近自然,享受自然,得到安全。

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享受愉悦与舒适,让人思考,让人振奋,让人道德,让人善良,让人睿智。即使要满足最基本的视觉享受功能,也是要通过观察自然才能培养起来的。自然可以为设计找到表现形式、传达设计的内涵、提供设计的素材,打破某种文化特定的僵化思维模式。设计与自然无法分离。

(二)设计的未来

奥地利艺术家和教师鲁多尔夫.兹代因埃将自然精神与政治和设计形式联系起来,提出了世界各时代的设想,预测了一个美学趣味时代的出现。他相信这个时代就会出现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他说:“那时,具有智慧但不道德的作者的思维能力一定会衰弱。”在此后一个时代,“没有道德的智慧将不复存在。”尽管很多人觉着这种预言很荒诞,但他认为,通过向自然学习,借助艺术及设计的力量,就一定能实现。我想今天,鲁多尔夫的预言已经开始实施和再现,从水立方的体育馆,到悉尼歌剧院,从北京的鸟巢体育馆到上海很多栩栩如生的自然与科学、生态和功能、艺术与技术、材料与结构完美结合的各国展览馆,太多可以例举的事实验证着他的预言。

21世纪的设计更多聚焦在生态环保的方面,这就要求设计师重新思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一件东西,一个室内装饰方案,一个系统,而是对自然和人之间关系的整体意识的觉醒和构建。设计与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科学强调自然中过程的重要性,而不是对成品的研究。而设计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并以成品和环境设计为表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作为设计师,只有深刻地认识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做好设计,并且做一个维护和平,建立和谐,创造愉悦与幸福的天使。(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