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试卷讲评课与新授课、复习课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类型。可分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讲评、单元形成性检测讲评,以及月、期中、期末等总结性讲评和系统复习检测讲评。试卷讲评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试卷讲评课应遵循的原则

1.准确及时原则

讲评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反馈信息的准确与否,我认为:讲评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如有参考班级还应了解对应数据,以确定本班级成绩状况,各人所处的位置。对本次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等,将有关情况分类统计,落实人头,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准确统计、及时讲评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

2.典型性原则

把试题逐一分析,时间上既不可能,从学生实际来说也无必要。因此,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必须有所选择。选题应遵循典型性原则,即要选择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选择学生卷面上的独到见解的题,选择出错较多的题等来进行讲评,切忌面面俱到,逐题讲评。

3.系统结构原则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地理认知结构是由地理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要通过讲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系统知识网络,这样有助于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保持。为此,讲评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地理思想方法适当归类评价,形成认知和方法的系统结构。

二、试卷讲评课的案例研究

1.调查课堂。

讲评试卷内容的三种形式及弊端:

形式一:书面贴或在课堂黑板公布试卷答案就完了。

形式二:从测试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其弊端:浪费时间,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收益甚微。

形式三:根据测试情况,有所侧重,大多人做对的试题不讲,错误较多的试题重点评讲,这种做法虽比前两种好,但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一,就题论题。

2.调查学生。

我们设计了如下5个问题,从各个侧面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作为下一步教学改进的参考和依据。

问题一:你认为在地理讲评课上收获不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你对教师经常斥责学生“这个问题都讲(纠正)过好几遍了,为什么又错了(或现在还不会)!”有什么看法?

问题三:对一个较难的问题,或解题过程中的岔路口(关键之处),你希望通过老师讲解还是让你们自行思考、讨论而获得解决?

3.开设试卷讲评研讨课。

以往开公开课不是新授课,就是习题课、复习课,不重视试卷讲评课,觉得试卷讲评课没有内容可上,造成试卷讲评课教师懒动脑、学生不愿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课题组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一学期至少开一节地理试卷讲评的公开课,并在课后进行集体讨论。这就促使教师对这一课型进行准备和钻研,再通过课后相互交流、讨论研究教学方法。

(1)课题:溧水县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初二地理试卷讲评。

(2)教学过程:

①课前准备:

各题得分率分析(任选50份试卷抽样分析):最高分:49;最低分8;平均分37(总分50)。选择题中第1、2、3、5、7、8、9、11、12、20题得分率不高,尤其是2、3、7、8得分率偏低。判断题中第22、24题得分率较低。综合题中第26题中每小题的第一问,第27题第三小题,第29题第三小题得分率偏低。对得分率低的小题分析错误原因,并准备相关的知识链接和变式训练。

三、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

本节课是县级地理公开研讨课,笔者上课之前压力颇大。通过课前大量的资料学习和向同行们请教过后,总结自己的思路上完这堂二模地理试卷讲评课。课后与听课、评课的同行们认真研讨,对于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1.课前准备,做好试卷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在试卷评价前,教师必须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做好考试信息整理,具体包括学生逐题的得分情况分析、试卷评价、平行班级差距分析等。其中学生得分情况分析直接影响试卷评讲的针对性,教师必须对各题学生的得分率进行分析。选择题尽量分析出学生选错的答案集中情况,从而分析学生选错的原因。

2.案例教学,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试卷讲评课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讲评课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的活动中确立主体地位。

3.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每评完一套试题,都可尝试着把知识点归纳成一条线和一张网,理清学生要掌握的主干知识。例如涉及地理分区时可以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交通运输、经济特征等方面构建知识体系。长期坚持,所有的地理知识会构建成若干个知识“树”,最终“开花结果”。这样教师就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了完整的地理知识网络。

4.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就是指把试题中所含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根据试题中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地理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或解释。例如,本试卷中第2题考查到青海省的简称,课堂中可以联系汽车的车牌,让学生明确我们可以用眼看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地理教育,2005(3).

[2]中学生物学,2007(5).

[3]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9).

[4]教学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