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板的利害之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际板是中国股市继创业板之后的又一件大事。证监会明确表示,把研究制定国际板的制度规则、做好相关技术准备、推进国际板建设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当然,这些公开的表述,并非明确地表示2011年一定要推出国际板。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在开展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国际板因何推出,其出台前后,对中国股市乃至中国经济又会有何影响呢?
国际板,顾名思义,面向国外企业是无疑的。然而筹划国际板的消息一出,一些在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也表示有意经由国际板在中国上市,这里面的好处自然不用说,在中国股市上市,可以募集资金。然而学者表示,中国企业在国际板上市,有些名实不符,容易引起投资者的误解。
国际板:会不会把中国经济毁掉?
中国为何要筹划推出国际板?首先应是国际板符合中国筹建全球金融中心的需要,在中国成立一个全球级别的金融交易市场,也即意味着全球的资本资源、产业资源、技术资源都会在这个平台交易,对于中国与世界接轨无疑是有裨益的。这样的一个平台在中国建立,于中国的金融安全也是有利的,管理难度虽然会增加,但管理权毕竟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里。此外,中国推出国际板,意味着中国的投资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分享境外企业的成果,尤其一些分红较高的外企在中国上市,对于当前中国企业上市不爱分红的现状会形成压力。有统计表明,中国股市成立20年,融资额近4万亿元,而给予公众投资者的分红却不到4000亿元,与国外优质企业差距很大。
推出国际板,会不会把中国经济毁掉?有学者担心推出国际板后,更多的中国资本会投入股市,淘空中国的实体产业资本,这实际上是多虑了,美国股市也有中国企业上市,美国也一样发展得很好。当然国际板的企业要严格审查,保障中小股东的收益。更何况,即便中国不推出国际板,国内的一些资金仍然可以走出国门,在国外投资外国股市。与其堵,莫如疏,在国内开设国际板,给百姓开更多的投资渠道,是该做的事情。而且国际板的规模和审批上市的速度,是可以由中国自己控制的事情。
推出国际板,还有人民币国际化的考量,今年3月底,在南京举行的G20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上,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体系。对这一问题,国际上存在阻力,认为人民币当前还未能自由兑换。
国际板的推出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关联性极大的两件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意味着国外货币可以更轻松地进入中国市场,会对中国股市甚至实体经济展开炒作,中国则必须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前展开相关对冲准备,包括对一些与民生和生产关联重大的商品展开国家储备,以便调节物价;包括立法对一些重要商品的炒作给予惩罚;当然也包括提供充裕的相关产品以对冲相关炒作并满足真实购买需求,其中包括提供相关优质企业上市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国际板无疑具备这一功能。不过这也并非说,只有国际板能满足这种需求,一些在国外上市的的国内优质企业,同样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回归国内主板上市。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便是给国外储备人民币的人或者组织以人民币投资渠道,满足其金融理财的需要,国际板的推出在很大程度意味着,海外投资者可以经由中国的国际板在中国股市投资中国企业与海外优质企业,更大程度上给予了其投资的便利。因而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利的。人民币国际化当前遇到的一个瓶颈是不可以自由兑换,另一个瓶颈便是投资不便,而国际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并非一定要国际板推出之后才可以进行,但二者确实是可以相互助益的。
国际板推出:影响的大与小
国际板推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众多学者呼吁,国际板并非中国证券市场的“必需品”,没必要很快推出。主要的依据在于,中国股市存在着巨大的扩容压力,已经面临着供大于求的供需失衡。这种观点是有客观依据的:从指数上看,中国股市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表现不能说够强劲,沪市离历史高点还差近乎一半的距离。不过,评价中国股市也不能仅仅从指数看,中国股市2009年以来的新股发行数量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融资功能更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2010年,沪深两市共发行新股346只,融资规模超过4700亿,超越了新股发行大年2007年。成绩固然喜人,但也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股市今后承受新股发行能力的质疑。2010年中国GDP增长10.3%,上证指数却下跌了14.3%,让众多投资者郁郁不平。以目前的速度发行新股,不要说开国际板,即便当前不断上市的新股,对于市场的资金购买力都是个巨大的压力。国际板推出对于中国股市构成压力这一论点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国际板的推出,如果结合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开放国外人民币持有者进入中国股市,那么市场的资金便会又相对多起来。国际板推出前后,也可以同时减少国内新股的发行,为国际板准备充裕的流动资金,因而国际板对于国内股市流动性的冲击,是可以从技术细节上进行调控的。当然,筹划国际板,并不意味着急切地一定要出台国际板,选择个合适的时机推出,显得很重要,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市场的购买承受力。如果急切地推出国际板,不顾市场承受力,疾风暴雨地推出一批新股,中国股市很有可能以暴跌结局。这不应是国际板推出的目标。如果能做到适时推出国际板,并谨慎调控发行数量则是可行的。从决策层面而言,尽量缩小其短期影响是合适的方式。
什么企业应该成为中国国际板的主体?在中国推出国际板的筹划传出之后,众多国外企业纷纷表示有兴趣上市融资。如何审批?有学者建议选择与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收益好的企业。的确有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起来,但一直面临着上市的难题,但如果仅仅这样选择,还容易引起其他方面的反对,因而如何设定相关上市标准与优先次序,让人心服口服,是需要提前做好相关舆论宣传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概最关心的是国际板推出前后,中国股市的走势。一般而言,一批新股确定推出之前,投资者会先出售一些手中的股份,抽出资金申购新股,因而会带动指数的整体下行,比如2009年创业板推出时间一确定,便引发指数从3400点左右跌到2600点附近。而2008年的熊市,也与中国石油等大盘股陆续上市对流动性构成的压力有关。因而投资者对于国际板新股发行的规模和速度给予关注是必须的,如果发行规模在一定范围内、速度不快,对股市的涨跌影响应该不会很大。无论怎样,在国际板推出前后,普通投资者保持一个谨慎的心态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