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章熊“当代文艺讲座”实践探索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章熊“当代文艺讲座”实践探索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章熊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早在1979年,章熊与他的同事何斐就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始了增设“当代文艺讲座”的尝试。本文拟通过回顾“当代文艺讲座”的实践,揭示其对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讲座”的实践探索回顾

众所周知,力图破解“少慢差费”,致力于提高语文教育效果,成为改革开放初期语文教育探索的主旋律。“当代文艺讲座”的探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启的。

“当代文艺讲座”是基于对新时期中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深刻认识而开设的。章熊认识到,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材料和语言材料,就必须引入当代文艺作品。“讲座”自高中一年级起,每三周两节课,定期向学生介绍当时的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中优秀的或有争议的作品。在作品的选取上,尝试“讲座”与统编教科书的结合;在作品的介绍上,坚持重点介绍与一般介绍相结合;在活动的设计上,做到课堂学习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在教学的方法上,实现学生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当代文艺讲座”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过程中提高了文本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丰富了自身的语言材料,间接提高了写作能力;课堂的讨论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年后,要求学生写简单论文,“他们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题目也各种各样”,“无论是从选题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讲座’所推荐作品的影响”。[1]

二、“讲座”对语文课程观的启示

“当代文艺讲座”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认识语文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等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语文教什么——“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讲座”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指向,彰显了章熊对语文课程任务的认识。章熊说:“我始终认为中学语文课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同时我也始终认为,不管你怎么说,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2]章熊认识到思维是有效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基石,因此尤为关注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章熊强调:“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感情,积累丰富的思想材料和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3]

“语言与思维的训练”是章熊对语文课程任务认识的集中概括,是“讲座”在“教什么”问题上的思想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涉及什么”的认识遮蔽了“语文该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涉及人间万象,“综合性”自然就容易被作为语文课程性质的标签,但这只意味着“语文涉及什么”。如果“涉及的”都教,这种“大语文”很可能最终什么也教不好,这是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被反复证明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4]我们绝不能因强调“综合性”而忽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想真正使语文教学的内涵不断丰富,真正使语文教学抗拒着非语文化的影响,真正走属于语文教学本身的正路子,就必须走‘小语文’化的科学之路。”[5]所谓“小语文”,说到底就是以语言与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

(二)语文用什么教——“必须有一个通道”

名家名篇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精髓,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思想和语言的营养,但毕竟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在章熊看来,“中学语文教学,无论你怎么安排,都必须有一个通道,通向学生课外听说读写的大海”[6]。这个通道,就是当代作品。章熊强调当代作品的重要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思想活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是不可缺少的思想养料,但它们只记录了我们的‘昨天’,而要让学生思想真正活跃起来,还要让他们面对‘今天’”;另一方面,从语言学习的规律而言,“我们的母语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表述它的语汇、句法、篇法和技法都是不同的。时代会在语言运用上刻下深深的痕迹”。[7]

“通道说”体现了章熊关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思想,是“当代文艺讲座”在“用什么教”问题上的思想基础。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应作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内容,同时,反映社会现实的时文也具有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价值,应成为学生阅读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学生阅读当代作品应是有选择性的,如何选择合适的文本,如何安排阅读的序列,如何设计精读和泛读,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

(三)语文怎么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读写实践”

“讲座”遵循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规律,反映了章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我国历来有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优良传统,叶圣陶更明确地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如何才能实现“不教”,或者说如何才能破解学习内容的无限性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章熊认为:“语文教学不是‘教’而是‘引’,语文课也不能仅仅是‘讲’和‘听’,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读写实践,在读写实践中学会读书和思考。”[8]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读写实践”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当代文艺讲座”在“怎么教”问题上的思想基础。当前的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不能因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而弱化教师的主体性,要防止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而忽视教师指导的必要性。

三、“讲座”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当代文艺讲座”必须随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它无法预先编入教科书。教师要有能力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长河中,在浩瀚的文艺世界中,筛选出与学生现实基础与发展需求相适切的作品,要有能力带领围绕这些作品进行解读和鉴赏,要有能力引导学生思维走向纵深,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叶圣陶就表示“当代文艺讲座”难以推广,他说:“现在极大多数语文老师最要紧的是自己能读能作,不至于读而不懂,作而不通。”[9]实际上具备这种素养的语文教师确实为数不多,“讲座”随着主讲教师的人事变动就“烟消云散”了。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师不是既定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正积极推行,教育类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要警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防止因强化教育类课程而弱化中文专业课程。在语文教师教育中,中文专业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要努力寻求二者的深度融合,培育具有更高素养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能够将中文专业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游刃有余。

四、“讲座”对课程管理的启示

语文教学改革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不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当代文艺讲座”的探索实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这也是章熊个人“教学生涯的黄金时期”[10]。从中国20世纪后期以来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看,这个时期可以借用“轴心时代”的概念。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提出,世界史有个“轴心时代”,“这个轴心要位于对于人性的形成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11],“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12]。对于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史来说,改革开放初期即可谓“轴心时代”。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空间。“当代文艺讲座”这种“离经叛道”[13]的举动,得以付诸实践(尽管也曾遭遇波折),就得益于这种外部环境。章熊后来指出:“我们要吸取的教训是,任何时候,都要为非主流派留下宽松的环境,不要用行政的手段强行统一。”[14]

语文教师往往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索课程改革,与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管理文化有很大关系。一些基层的课程管理者习惯于墨守成规,偶有“创造”,即强制一线教师全面推广,却压制了一线教师自身的创造性。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但实际上,很多“学校课程”沦为“校长课程”,教师缺少充分的课程建设自,丧失了教学的主体性。要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就应尊重一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实验的权力,为教学改革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当代文艺讲座”随着人事变迁未能继续下去,章熊遗憾地称之为“没有得到充分开采的矿山”[15],要继续探索如何把这种超越常规得到的发现纳入教学的常规。“用科学心理学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观和现代教学设计原理来分析我国优秀语文教师的经验,使之与科学心理学和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相沟通,是我国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一条捷径。”[16]我们期待语文教育界的同人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3][8][10][15]章熊著,张彬福编.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5、13、28、4、9.

[2]章熊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J].中学语文教学,200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管然荣.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究竟应该是什么——质疑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理念兼谈“小语文”观[J].中学语文教学,2013(1).

[6][7][13][14]章熊.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1(10).

[9]叶圣陶著,叶至善编.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M].北京:开明出版社,1989:134.

[11][12]卡尔·雅斯贝斯著,魏楚雄、俞新天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7、14.

[16]吴红耘,皮连生.语文教学科学化,路在何方?——评章熊先生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