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媒体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与内容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媒体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与内容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性和实效性研究

摘 要:新媒体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的媒体形式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更加迅速。主动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创新教育内容,可有效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字: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学生经常性使用的主要有博客、微博、手机邮箱、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互动的便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学生关注和喜爱,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眼花缭乱,由此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和实效性得不到保障,很多教育内容也随着其他五花八门的信息一样,很快失去了新鲜感,成为过气话题。于是,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

1、构建互动平台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等方式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微博、论坛等以其便捷、即时的特点,成为大多数高校学生青睐的对象,日益成为了一种主流。于此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体现了几个特点:"润物细无声",不着痕迹与学生交心沟通;"防患于未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出提前预警;"面面俱到",已于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反馈平台。

新媒体环境中,每个用户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主动发起和接受信息,使得以往的信息传播一对多,成为了多对多,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互动性大大增强,有效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搭建了优秀的平台,可以实现主客体的即时远程交流和优秀资源共享。

网络是一个自由交流、匿名的平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动态,了解学生当前真实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点,发现学生对某一话题或问题的情绪和激化程度,必要时,积极参与讨论,干预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使问题能够及早解决,从而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再传播。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发现舆论危情的平台。

新媒体覆盖面广,受众多,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也是新媒体的受众,于是便可利用这个便捷的平台进行征集意见、开展调查、网络宣讲等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角度互动性构建真实、迅速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评价体系。

2、运用微媒体

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迅速传播,几乎成了取代电话和短信的交流手段,各种微媒体不断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就要求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使用微媒体,要敏锐地把握在微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动态。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非常广泛,信息长度规定在140字以内,微博具备了短小、即时的特点,大学生非常喜欢利用微博平台发表自己的感想、关注时事和趣事、传递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来开展时事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辅导。同时,利用微博一些新闻、政策、活动等相关的信息,发起学生讨论,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主动程度。

微信一种通过智能手机使用的免费信息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免费发送短信、图片等,具有极强的多样性和便捷性,这样一来,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新媒体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新途径,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无界、无屏障性的新媒体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度,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接收积极、上进的信息的同时,也会受到落后、腐朽的资产阶级校级文化所迷惑侵蚀。高校学生在面对各种媒体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容易失去积极向上的方向,这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传播的一些正面的信息也被部分抵消了。可见新媒体的负面影响,的的确确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必须通过及时发现,认真思考当前新媒体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充实和扩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文化培养等。

1、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发展迅猛,已经成了网络文化的主流媒介,带来了很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尽管媒介素养教育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肩负着让学生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趋向更理、更客观地把握和运用媒介,既亲近又警觉它,使新媒体和网络为我所用,而不是被网所困;肩负着让学生在信息混沌中获取有价值的和真实的信息,面对媒介碎片化和话语权的分散,找到自己的分析方法提高辨别能力;教会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和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达到正确鉴赏和评价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高校学生在新媒体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是抵抗负面影响的持久免疫力。

2、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网络虚拟、匿名的特点,社会道德的约束力相对真实世界较弱,很多高校学生习惯在网络中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沉浸在另一个虚拟的身份下,这个身份使之更加自由地发表任何言论,也更加容易忽略道德约束,难以把握自己基本的道德立场,容易听之信之,甚至容易发表过激言论,导致学生在现实中素质逐渐下降,降低接受正面思想的接受能力,不利于学生在人生中自我完善,也不利于网络环境的清洁氛围。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网络道德教育与网下传统德育教育相结合,通过对网络道德的规范,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网络道德意识;应该倡导大学生注意自我修养,做到自身不浏览和不传播不健康的文化和思想,明确作为一名公民的道德责任和网络文明意识;同时,要建立网上、网下监督和管理机制相结合,实现道德自律和网络道德监控相结合,使学生的网络行为章可循。

3、网络文化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加利用网络平台,为高校学生的网络文化建设开辟新途径。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风建设、开展日常管理等,发挥好网络阵地的宣传功能,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主动利用阵地,将先进文化、时事政治、典型事迹等多种多样的积极、正面的文化和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给广大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转型期媒介素养培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

[2]高校网络管理创新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2.07

[3]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12年工程和商务管理国际会议,2012

作者介绍:马静,女,山西大同人,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性和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