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全球视角对跨国公司的审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全球视角对跨国公司的审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体,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从实施国别战略到实施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影响主要有:(1)导致投资方式趋向于独资和跨国并购;(2)导致从产品分工到要素分工;(3)导致贸易投资一体化;(4)导致与其母国利益相背离;(5)导致国家经济统计标准发生改变;(6)导致全球经济安全互动性加强;(7)导致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很难奏效。

关键词:全球视角;跨国公司;全球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1-0038-0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的深化,从全球战略出发,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之中,不断的影响、也不断的适应国际经济环境。

1.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主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跨国公司规模在不断扩大,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其地位、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简称“贸发会议”)最近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披露,主宰全球经济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全球的跨国公司大约有6.5万家。这些跨国公司拥有大约8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2001年,这些分支机构的雇员大约有5 400万人,而在1990年只有2 400万人。这些公司的销售额大约是19万亿美元,是2001年全球出口额的两倍多。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目前分别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0和全球出口量的1/3。如果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包、生产许可证发放、合同制造商等活动都考虑在内,那么,跨国公司占全球GDP的份额就会更高。

跨国公司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世界上100个最大经济实体中,51个是跨国公司,49个是国家。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值(1 806亿美元)超过波兰的国民生产总值GNP(1 608亿美元),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产值(1 501亿美元)相当于印尼的GNP(1537亿美元)。

2.跨国公司从实施国别战略到实施全球战略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立足全球,对生产经营实行全球性战略安排,把别国的市场和资源纳入其全球性的安排之中。企业从单纯追求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过渡到跨国投资和经营,资金、技术、人员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自由。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充分利用新出现的技术,将一个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细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并把不同的阶段分布在不同的国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个国家最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通过各个环节的最优化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并不能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有比较优势,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才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只将战略环节紧紧的控制在企业内部,其他非战略环节则通过外包、许可证等委托方式完全或部分的分散出去。这样本国的跨国公司变为世界范围的总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利用其他国家、地区的要素优势,减少经营成本、增加灵活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3.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导致投资方式趋向于独资和跨国并购

面对国际经济激烈竞争,为了在全球市场谋求发展、壮大,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资金的等方面的优势,采取整体收购、重组控股收购、增资控股收购以及股票认购收购等多种并购方式,在国外大力开展兼并、收购业务,不断实行产业整合,扩大经营规模。与在国外直接投资建厂相比,跨国兼并、收购是跨国公司获得别国有形和无形资产及竞争战略优势的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企业之间的并购规模也达到了新的高潮。也就是讲,并购方式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和动力。

另外,跨国公司投资方式另一个变化趋势是倾向于独资或控股。这也是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产物,也是为了在变化迅速的环境下顺利实施全球战略的客观要求,这样可以减少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根据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及时进行各种经营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独资和控股形式可以保证跨国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因为其独有的跨国交易内部化及其避开各国监管和控制的能力向东道国提出了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控制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以增加东道国的税收。

4.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导致从产品分工到要素分工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实质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和利用全球资源。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要素禀赋及相应的比较优势,经济发展在微观上要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一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在生产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利用他国的比较优势,实现更为细致的分工。

与产品分工不同,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根据全球各国不同的要素优势把不同的生产工序放到最有比较优势的地方进行投资生产,然后再把所有的零部件通过贸易集中到最有组装优势的国家进行组装生产(投资),最后通过贸易再把最终的制成品销往各个国家,一次完整的经济行为结束,新的经济行为再次重复投资(生产零部件)――贸易(零部件)――投资(组装零部件)――贸易(最终产品)的模式。从产品的结构来讲,要素分工又可以叫中间品或半制成品分工。

要素分工的发展将会导致国际分工格局向使国际分工更富有效率的方向发展,表现为各国产业和企业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追逐。这个过程也是旧的分工模式被打破,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分工模式形成并得到巩固的过程。实际上,国际分工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过渡,也是世界各国国内产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的时期。

5.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导致贸易投资一体化

在产品分工的时代,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关系是互为替代的关系,跨国公司到一个国家进行投资主要是跨过贸易壁垒,以投资国的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投资的增加必定带来贸易的减少。但是,在要素分工的时代,在国际投资蓬勃发展的同时,国际贸易也迅速发展,国际投资带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即所谓的贸易投资一体化,也就是讲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有很明显的互补关系。

就其原因,跨国公司特别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就是贸易投资一体化的主要推动者。(1)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根据企业面临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实施全球战略,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化生产,跨国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程度较高,使全球的生产能力也不断的提高,为开展国际贸易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实行跨国、跨地区的全球性经营,开展多领域的对外贸易,促进国际贸易经营领域规模的扩大。(3)同时,要素分工的形成使跨国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零部件贸易剧增,产生了大量的生产要素(零部件)的公司内贸易(产品分工时代没有的贸易形式)。(4)还应看到,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在国外不断新建扩建子公司,兼并和收购国外企业,并向国外子公司提供必需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大大带动了国内产品和技术的出口。(5)随着货物贸易交易量的增加,服务贸易的交易量也随之激增。所以,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活动,不仅加强了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而且使得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数额不断增加,新的贸易形式的产生,从而促进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6.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导致与其母国利益相背离

由于不同国的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股权多国化,相互持股,公司的“国籍”也变得日益模糊了。这样跨国公司就不仅仅是民族国家的工具,也可能冲破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可以独立发挥作用的权力中心。例如,美、日两国竞争愈演愈烈,美、日跨国公司之间的联盟关系却在稳定发展,这就说明了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行为首先考虑的是公司的本身的利益和目标,而不是母国的利益和目标,其利益和目标已经凌驾于母国之上了。主要原因在于:(1)前面已经分析过,高度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已经将把与产品生产和销售有关的工序部署到了国外,其国外业务在整个公司业务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有的甚至不在本国国内设厂。例如,荷兰飞利浦的海外销售比重为93%,瑞士通用电器为85%,德国拜耳公司为84%等。(2)跨国公司既是一个经济实体,也是一个政治实体。在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国际关系中,跨国公司可以将经济权利转化为政治权利,深深地影响到国际及其他国际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地位的变化。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对国家的造成了挑战。减少了寻求母国政府的支持, 日渐摆脱了母国政府对其的控制,与其母国的政治目标越来越脱节。(3)跨国公司通常采取“公司公民”的管理政策和“公司外交”的国际战略,在全球员工中培植对公司的忠诚由于对国家的忠诚,淡化员工的国籍和种族的观念,使他们成为“公司公民”。正如前面讲过的,目前世界上100个最大经济实体中,51个是跨国公司,49个是国家。

所有的这些都是由全球战略的本质决定的,一项全球战略的制定,就意味着决策者不受任何民族和国家的障碍来考虑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源的分配,而不是单单的考虑一个特殊国家的市场和资源,包括母国。

7.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导致国家经济统计标准发生改变

目前,除了上面讲到“公司无国籍化”以外,任何一种最终产品也都是“国际综合性产品”,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在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国家组织生产,而又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把这些国家的生产活动和工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是一种“国际综合性的产品”,这也标志着传统观念上的某国产品受到了重大的冲击,模糊了产品的“国家属性”。同时产品的销售也成为全球性的了 。一个著名的产品要百分百的“本国化”是难以做到的,而且是不经济的。同时,在一国国境内,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民族企业,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都能给国家带来税收、就业,它们同为“国内企业”。一个国家贸易保护的对象不单单是民族企业,而是所有“国内企业”,当然包括外资企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生产总值以GDP代替GNP作为衡量标准更为合理。

8.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导致全球经济安全互动性加强

全球的经济安全是建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安全之上的,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又是建立在微观经营主体企业的安全经营之上的。也就说,企业的经营安全是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安全的保证。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和投资,其子公司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每个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或工序,对跨国公司来讲都有一定的“专用性”(这里的专用性是指他们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是相对的专用性),这样为了保持整体运作的顺利,必然要求各个子公司保持正常的运作,而不同的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全球经济安全互动性加强了,如果一个国家的生产活动出了问题,必然会影响到生产价值链上其他环节所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必定影响到其他所有的国家,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所产生的连锁效应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这种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所以,要保持整体顺利运作,就要求各个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运作良好。

由于和母国的关联降低,和东道国的关联加强,以往的经济投机和从母国利益出发的政治行为必定大大减少。不同跨国公司特别是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使这些行为更是大大的减少。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管是各个国家和地区,还是跨国公司本身,他们唯一的选择都是选择长期、稳定的合作。简言之,当代经济活动的主体跨国公司,根据其自身利益的要求必然会保持全球经济安全、稳定的发展。

9.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导致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很难奏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素分工网络的形成、各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等环境的变化,现在一国实施和以前相同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可行性、所产生的效果也将发生很大变化(以下均以幼稚产业为例,因为实施贸易保护最有力的论据是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单纯考虑本国利益的自主贸易保护政策难有生存的余地。这是因为:(1)单边的自主保护妨碍外国跨国公司的资源整合,将遭到跨国公司的报复。(2)保护的对象容易发生错位。

一国国内市场上往往是 “民族企业”与外资企业群雄纷争,两者的界限很难明确划分。很多幼稚产业,战略产业都是合资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的对象是合资企业,贸易保护对象发生错位。(3)保护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当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国际产业结构的升级非常迅速,今天保护的幼稚产业经过一定时期的保护很可能变成夕阳产业了,保护只能给以后的结构调整增加困难;另外,实践证明,过度保护只能造成低效率。隔绝了外部竞争的保护使本国企业感受不到竞争的压力,这有可能使某一幼稚产业永远幼稚下去。(4)应该看到,国际投资是双向的,不仅仅是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整合资源,本国企业也在国外市场进行着资源整合。一国在存在对外投资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出于所谓民族利益,限制外国企业进入或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最终也可能限制了甚至主要限制的是本国的海外企业,使民族利益进一步受到损害。(5)保护的代价也很大,保护的往往是外商的利益,且外商不需转让先进的技术就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总之,由于跨国公司实施的是全球战略,入世以后所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从国内到国际),任何一个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有关国家或企业战略的制定都应该对其全球战略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只有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之后,才能制定相应有效的局部性战略性政策,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从全球的角度去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各种政策,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在国内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全球战略,以保证在进行合作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利益,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企业长期稳定的运行。没有全球观念,没有全球战略的国家和企业注定要灭亡。

参考文献:

[1]贝蒂尔`奥林.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张二震,马野青.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J].福建论坛,2002,(3).

[3]丁扬,张二震.从战略性贸易政策到全球竞争政策[J].经济学动态,1999,(7).

[4]白树强.全球竞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王洛林.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6]王志乐.2001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Vemon V: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0, 1996.

[8]Dunning J.H:The globalization of Business The challenge of the 1990s,London:Routledge,1993.

[9]Feenstra,Robert :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2(4),31-35 ,1998.

[10]R E Caves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Economic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11]Dunning .J.H: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 Oxford Economic Papers.25,1973.

[12]Buckley, Peter J. and Mark Casson ∶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Lonton: Macmillan,1976.

[作者简介]涂志玲(1973-),女,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

魏浩(1979-),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收稿日期]200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