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滇西彝山饮食散记(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滇西彝山饮食散记(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羊汤

仲春时节的一天,吸吮着清新香甜的芬芳空气,在滇西彝山采访了一天,夕阳西下,我和彝族干部老吴来到罗坪山上的六家寨。

这六家彝寨,只有几十户人家,虽说不上山清水秀,但寨子掩映在绿荫下、花丛中,给人一种人在画中的感觉。

好客的彝家人一听说来客,不容分说,便簇拥着我俩朝寨子中间的那间最大的房子走去。好像是早有人报信似的,一位年过70的老人比比划划地在门口笑脸相迎。从他那古铜色脸上得知,这是一位饱经风霜而又好客的老人。一进门,屋里虽然没有城里人和山下人那样讲究,但也有收录机、电视机之类的电器和考究的被盖、家什。刚坐定,老人就忙着给我俩递烟、泡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烤茶,一天的疲劳顿时便消失了。

这时,老吴和老人交谈了几句。只见老人高兴地看着我,并和一位年轻的彝族小伙子打了一个手势。我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小伙子就惊喜地跳着出去。不一会儿,只见那年轻小伙子拉着一只肥壮的大山羊走进来。随后又走进来3位同他一样剽悍强壮的小伙子,4人一下子举起了山羊,注视着老人,看神态只等老人点头。我一看要宰羊,就请老吴告诉老人,不要添麻烦了。老人一听,脸上闪过一丝不快的神情,笑着用他半通不通的汉语边说边比划地告诉我:你是远方来的客人,按我们彝家人待客的规矩,只要客人一到,就要宰羊招待,如果你是在早些时候来,不要说吃肉,连茶水都招待不起哩。

想不到彝家人还有这么好的技艺,他们宰只羊比我们杀只鸡还快。一只30~35 kg重的山羊,从放血、剥皮、剖腹、掏去肠肚,不到半小时工夫就收拾好,而且还连骨带肉地剁成250~300 g重的一坨坨,肠子切成16~18 cm长的一条条,一齐放进架在熊熊烈火上的铁锅里煮起来,待水煮沸后只见老人把一块烧红的盐巴和花椒、生姜一齐放进锅里。老吴说这就是彝家有名的全羊汤,汤里放进烧红的盐,汤更鲜,肉味更美。经他这么一解释,老人和我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过了一会儿,随着羊汤锅慢慢散发出的阵阵浓香,走进来四五个中年彝家汉子和两个小孩。老人告诉我,他们是来陪客的,不要因人生,只管放心吃,莫饿着就行。

由于我是客人,老人便先在我的碗里盛了一坨羊肉,接着又给斟了一碗酒,然后才依次逐个斟酒、分肉。我一看,不多不少,每人面前都有两个碗。一个碗里放着坨坨羊肉,一个碗里盛满了酒,就连坐在我身边的两个小孩也一样平等,只不过他们一个碗里盛的不是酒,而是白开水而已。这友好、亲热的气氛,不分彼此的“平均”分配,体现了彝家人的友爱团结和睦,彝家人纯美、诚实的心灵。这时,只见坐在我对面的一位中年汉子,双手举起碗,高声对着我唱道:来自远方的朋友/喝下我们彝家的酒/吃下我们彝家坨坨羊肉,/愿您从今天起像棵树哟,/一年四季长青发绿。/愿您像天上的太阳,/天天发出光明。/愿您像地上的鲜花哟,/天天芬芳迷人。/愿我们的友谊哟,/从今天起,/像天上的太阳发亮,/像地上的鲜花醉人。他的歌声刚落,老人高兴地喝了一口酒,又接着唱:

江河有流不完的水,

彝家有喝不完的酒,

为了我们的友谊,

吃吧,这鲜美的坨坨羊肉,

喝吧,这香甜的酒。

老人的歌声刚落,又有人接着唱起来……歌声中,热情好客的人们把一坨坨羊肉盛到我的碗里。老人一边喝一边给我斟酒、盛肉,还不时地比比划划着让我吃饱、吃好。这大坨大坨的羊肉,果然别是一番风味。肉里虽然没有任何加味的特殊佐料,然而吃起来却是一点膻味都没有,而且还那么香,那么脆。吃了坨羊肉,我又喝了一碗热腾腾的肉汤,那滋味真美,真鲜。

酒歌

“不喝酒,不听歌,就不算到过彝寨。”虽然这话有几分夸张,但却反映了酒和歌在彝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滇西老君山上德昂山寨领略到了彝家酒的坦诚、歌的奔放。

那天,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沿着百花簇拥的山间小路,吸吮着清新芬芳、香甜的早春空气,我来到了德昂寨。一进寨子,迎面就碰上彝家朋友阿罗,爽快地把我拉进他家。刚进屋坐下,他就双手齐眉递上一碗酒,用彝族话说:“火木哪觉浓,尼木支基益。”此话汉语意思是:“汉人贵在茶,彝家贵在酒。”他是向我行彝家“无酒不成礼”的习俗了。虽然是熟人,也不好推掉他这“敬客酒”。酒到唇边,我才知喝的是彝山上有名的泡水酒。这泡水酒,是彝族人民的传统饮料,土法加工酿制,一般是以玉米为原料,加上荞子炒熟磨烂,加水蒸煮后,倒入竹窝内,待温度合适时,放入酒内搅拌均匀,再置放于木桶内,待3~5个月便酿成了。这泡水酒清凉香甜,男女老少都爱饮用。常是客人一到,主人就用绘有彩色图案的木碗,斟上泡水酒,敬给客人。以酒当茶,招待客人,边叙边喝,边喝边唱。

阿罗告诉我,彝家人饮酒,不分老少男女,也不分生人熟人,也不分场合,常常是有酒便是宴。也不用菜,大家席地而坐,依人多少围成圈,端着酒碗,依次轮流喝着,这叫“转转酒”。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就打歌对唱;友人相逢、走亲戚、谈恋爱,也离不开酒,并对酒作歌;在婚礼上唱叙事长诗《酒礼歌》、《婚聚仪式歌》。故有“有酒大家喝才好”、“有话当面说才好”、“麂子是猎狗撵出来的,话是烈酒撵出来的”等格言和俗谚,并形成“有酒歌三日”、“有酒必有歌”的习俗。说到高兴处,阿罗唱道:

远方来的客人,/尝尝我们彝家的酒,它是用鲜花的露珠酿造而成。/你看酒碗里的酒花哟,/像春天的鲜花在欢迎您光临。/让我们端起酒碗,/美美地一口而喝光,/让我们的友谊哟,/像这香甜爽口的美酒。听他这么一说一唱,我才知道以酒为内容的歌除叙事诗、结婚歌、娶嫁歌的歌词是固定的外,其他酒歌的歌词则是因人、因事而即兴唱出,常是热忱、大方、直爽、坦诚,令人未饮先醉。

喝罢迎客酒,我们步出阿罗家门。这时夜幕已降临,不远处传来阵阵悦耳动听的芦笛声、三弦声、打歌声。我问是哪家在办喜事,阿罗高兴地说:“这哪是一家人的喜事,是全寨子村的大喜事。两个读大学的小伙子回彝山搞社会调查,大伙在打歌欢迎他俩。”我们加快脚步来到打歌场上。只见几堆篝火旁早已围满了人,借着火光,人们步着芦笛、月琴、三弦声,边喝边跳边唱,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面对眼前这载歌载舞的独特狂欢场面,我带着微微醉意也加入到打歌队伍的舞圈中。人们正在唱酒歌:酒是众人酿造出来的,/帕是酿酒的祖先,/他为了让我们喝到好酒,/汲取九十九股清泉煮荞子,/泉水里有九十九种鲜花的露珠。/酿酒的工具是挖空的松树,/装酒的木缸是楸木做成的,/喝酒是用彩色花纹的木碗。/啊啧哩啧啧!/喝了我们彝家的酒,/不要忘记勤劳智慧的祖先。/跳起祖先传下来的打歌舞哟,/不要忘记了我们今天的责任,/是为了更幸福甜美的明天。/啊啧哩啧啧!古老而振奋人心的歌,注入了新的向往和追求,使人感受到了歌的激昂、酒的激情。人们随着歌词的变动,时而跳起粗犷豪放的“三跺脚”舞,时而跳起轻盈、明快、优美的“两翻歌”、“三翻歌”舞。这时,我才真正欣赏、领略到彝家打歌舞的美妙旋律和优美的舞姿、酒的威力和彝家人爱酒的永恒所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