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气囊助产100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气囊助产100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气囊助产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12月的临产孕妇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应用气囊助产仪,当宫口扩张5~6cm时先破膜后,把气囊放进阴道内,选择缓慢充气,气囊扩张直径为6~8cm,维持时间2分钟,重复扩张至宫口开全(20~60分钟)。对照组100例,产程自然进展。观察两组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产道裂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产道裂伤率观察组47%,对照组57.9%,产后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助产缩短产程、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会阴裂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 气囊助产 缩短产程 会阴裂伤

气囊助产仪是近年问世的新型现代化仪器,是产科领域内的技术革新,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头位难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2006年6月我院应用了气囊助产法,对产妇进行气囊扩张阴道,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方法

研究对象:于2006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符合下列条件者纳入研究对象:①单胎头位,初产妇,孕周在37~42周;②正常骨盆,无明显头盆不称;③孕期无严重并发症。

研究方法:①符合以上条件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应用气囊助产仪, 对照组100例,产程自然进展。②产程中应保持有效宫缩,若宫缩不理想,则应用催产素静滴;③气囊助产仪。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外阴严格消毒,气囊放置前应检查气囊仪的性能,调好充气速度,气囊扩张直径和气囊扩张持续时间;当宫口扩张5~6cm时先破膜后开始进行[1,2],把气囊放进阴道内,选择缓慢充气,气囊扩张直径为6~8cm,维持时间2分钟,重复扩张至宫口开全(20~60分钟)。

结 果

两组产程进展情况:活跃期,第1产程、第2产程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经t检验,P均

分娩方式:总手术率观察组25%,对照组为40%,经X2检验,P

两组分娩期并发症比较:产后出血量观察组:140±40ml,对照组150±60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检验(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6例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两组均无发生产褥期感染。

会阴裂伤及宫颈裂伤:观察组40例(阴道分娩85例),对照组44例(阴道分娩76例);产道裂伤率观察组47%,对照组57.9%,明显低于对照组。

讨 论

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应用,该技术被证明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方便。依据循证医学对符合适应证者施术,它能显著缩短产程、减轻产妇分娩痛苦、减少母婴并发症、促进自然分娩而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并能协助解决产科领域内诸多疑难棘手问题,显示了新技术的生命力。

气囊助产仪是利用特制的气囊充气扩张宫颈与软产道,使其达到胎头大小,以减少先露部下降阻力,为顺利分娩创造良好条件。由于机械刺激并扩张宫颈,可引起垂体后叶反向性刺激内生性催产素与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加速宫缩,加强产力,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了母婴并发症。在此基础上的气囊助产术分两种,一种是单扩法,只扩张阴道,适用于宫口开大≥5cm者,方法非常简便易学且安全可靠;另一种是双扩法,第一步扩张宫颈,第二步扩张阴道,适用于需紧急结束分娩者。

气囊助产仪具有仿生性,依据自然分娩生理规律,逐渐扩张软产道,促进自然分娩,主要作用制如下:①机械刺激并促进宫颈成熟,使宫颈平滑肌纤维,弹力纤维及结缔组织松弛,同时反射性引起垂体后叶内源性催产素与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使宫颈软化,缩短及扩张,加速宫缩,增加产力,明显缩短产程;②破膜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及子宫下段,反射引起宫缩,同时破膜后血清与羊水中的钙及前列腺素增加,胞质内游离的钙激活肌原纤维收缩系统而引起宫缩;③气囊扩张阴道的同时也压迫直肠,反射性引起产妇有便意感,并不自主向下用力屏气的动作,迫使先露下降;④该仪器利用特制可扩张乳胶气囊,充分扩张宫颈与阴道,同样达到胎头大小,等于提前模拟胎头作用,势必会排除或减少先露部下降阻力,为顺利分娩提前创造了良好条件[3]。

应用气囊助产可促进产程进展及减少母婴并发症,气囊扩张阴道法以机械扩张软产道的同时也压迫直肠,使产妇不自主地产生向下用力屏气的动作,迫使先露下降;此外充气扩张软产道,会减少先露部下降阻力,为顺利分娩提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产程缩短,减少了产力消耗时间,降低因产程较长而导致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手术率增高、产后出血量增加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应用气囊助产仪扩张阴道,如操作得当,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手术产率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长胜,园晓梅,张亚光.经阴道气囊助产法缩短产程.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6(5):266-268.

2 田永洁.气囊助产76例分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8,1(1):57.

3 田扬顺.气囊助产仪与气囊助产术.陕西医学杂志,1997,26(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