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冬杂感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冬杂感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寒风初起,忽有思绪,随手书之,聊为杂感。不敢搪塞读者,亦不为虚应故事,实为有感而发,郁积于中久矣。

逝者如斯夫

时间的波涛汹涌无比,又无声无息,前不见源头,后不见尽处。秦宫汉阙,唐殿宋阁,全被这波涛冲得片瓦无存;帝王将相,豪门望族,也都被这波涛吞噬个干干净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时间的长河无情地卷走了一切有形之物,然而,它却很难卷走那些无形之物。在希望与绝望的轮番揉搓下,在剑与火的反复淬砺中,这些无形之物在长河之底悄悄地积淀着,浓缩着,凝聚着,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如珊瑚礁,如沉积岩,顽强地与时间长河同步延续。它,或被称之为精神,或被称之为传统,或被称之为文化。

有不少民族被残酷地卷走了,它们的精神散了,它们的传统断了,它们的文化只能从废墟中寻觅。然而,中华民族仍一如中流砥柱,傲然屹立在长河之中,任凭潮起潮落,波涛翻涌。它目睹过太多的死亡,因而不惧怕死亡;它经历过太多的胜利,因而不陶醉于胜利;它识破过无数阴谋,因而不会上当。在苍茫风雨之中,中华民族高昂着头颅,凝望着未来。

西方很难理解东方,如美国。

东方也未必理解中国,如日本。

居安思危

醉心于昔日辉煌的,是没有多大出息的民族;不敢正视历史的,是虚弱的民族;忘掉历史的,是危险的民族;盲目自大的,是即将衰落的民族。以此观照世界,似乎概莫能外;以此观照其他,亦似概莫能外。

就中国武术界而言,至今仍是一片"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的自得声,至今仍有人还在孜孜不倦地造神,时而发出中世纪的梦呓,与气功界的造神运动遥相呼应,似乎真的有什么"神功"、"神拳"存在。

居安而不思危,乃至自欺,乃至欺人。长此以往,中国武术殆哉!

想起了蔡龙云

一位堂堂的全国武术冠军竟然打不过个把小流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这位全国冠军在十几年前知名度甚高,曾多次出国表演,上过电影,上过电视。

让人想起了霍元甲,想起了孙禄堂和王芗斋,也想起了蔡龙云。

霍、孙、王三位先生均已作古,蔡先生却还健在。蔡先生在十五岁时,曾在五分钟内将一名俄籍拳师连打了十三个跟斗;十八岁时又击败了一名号称"黑狮"的美籍重量级拳手。蔡先生乃华拳世家,然而,以当时十几岁的年纪,功力又能有多深?今天,倘若让我们的全国武术冠军(多是二十岁上下)同西方的二三流拳手较量,恐怕也无人敢说必操胜券,更不用说世界重量级职业拳王了。

笔者有一位朋友,他从十来岁即从名师习武,学了不少套路,人近中年,忽然醒悟,才开始学习功法。

还是那句老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武术姓"武"不姓"舞"

君不见,近年赛场之上,花拳绣腿满天飞,"新编套路"层出不穷,传统套路倍受冷落。欲拿高分,欲夺奖牌,必须拼花样,拼难度。略有观赏价值的拳路,大多已经走样;缺乏观赏价值的拳种,多数已上不了台面。诚如戚继光四百年前所言,"满片花草"而已。

武术正在变为"舞术",或称之为"武舞"。武术的灵魂是技击。现在,武术正在逐渐抛弃它的灵魂,向舞蹈和杂技靠拢。

培养出一个花拳绣腿的高手大约需要十年时间,培养出一个真正的高手大约需要双倍的时间,而且很难指望后者去全国比赛拿高分,因为真正的武功是不摆花架子的,真正高明的招数也未必花哨。

片面夸大武术的观赏性,是当今武坛的一大弊病。它助长了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风气,使浅薄浮躁之风弥漫一时。

人家是"练为战",我们是"练为看"。长此以往,我们恐怕真要彻底变成看客了,连同我们的"高手"们。

少而精

现在的武术教学,大多是填鸭式,不管学员的天资悟性如何,一股脑儿教套路,一俟一定数量的套路学完,便宣告结业。如此培养出来的武术人材,大抵只能演练几个套路,于武学精微恐怕还一无所知。

套路的记忆是一个大问题。蔡龙云先生是华拳世家,自幼便跟父亲习武,但十二路华拳中,竟有两路失传。某派某人曾宣称,该派的打擂招式有一千多个,且编成套路。不知这一千多个招式能编成多少个套路?十路华拳的动作总数还不到四百个,那么某派的一千多个招式至少能编成二十四个套路。以如此多的套路,一个人又怎么能练熟练精?

某地一位拳师,早年曾学过六十多个套路。此人十分勤奋,每天练拳不辍。尽管如此,到他三十来岁时,那六十多个套路还是忘掉了多半。原因很简单:套路太多,练不过来。

试想,倘若一个人以全部精力练习套路,他于技击、功法的领悟能有多少?恐怕纯粹变成对记忆力的考验了。即便这样练上二十年,他的实战技能又能有多高?况且,有不少套路的编排还值得商榷。

有些练拳多年的人动辄被不会武术的人击败,恐怕就是吃了专练套路、醉心于花架子的亏,正所谓"贪多嚼不烂"也。

又是一句老话:"千招会不如一招精。"

最简练的大概就是最实用的

在中国武术中,简练与实用几乎是同义词。凡动作简练者大多实用性强,凡动作花哨者未必上得阵仗。两人交手,那一拳一脚都该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什么花法。《水浒传》中,那史进将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却被王进一棒搠翻,便是一个例证。

实战中,最讲究的是准确性、速度、力度。越是简练的动作,越容易使这三大要素合为一体,造成较大的杀伤力。

大巧若拙,大象无形,乃中国武学的至理。倘若真想学好武术,那就不要嫌弃最简单的招式,也不要去羡慕那些华美的套路,尤其不宜拼命去学套路。

武学的至境是无法为法,胸中连最简单的招式也忘个干干净净,即"有拳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方为真"。倘能如此,则其拳技可谓大成矣。

王芗斋先生如是说

王芗斋先生创造了意拳,也创造了崭新的武学理论,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武术实施了双重革命。

他彻底否定了套路技法,认为套路技法是"人造之拳架子","一般门外之汉当差表演而用,即拳混子谋生之工具。果欲研拳者,则又何暇而习此?非但毫无用处,且于神经、肢体、脑力诸多妨碍,戕害身体一切良能,故习此者鲜有智识,而于应用尤不适合","凡以拳套方法而为拳,是不啻以蛇神牛鬼之说而乱大道,皆拳道之罪人也"(《拳道中枢》)。

王芗斋先生的学说已问世多年,至今在武术界响应者寥寥。究其原因,或许是王芗斋先生的观点不无偏激之处,但与武林中人陈陈相因,故步自封,株守门派,武而不文也有关系;而王芗斋先生彻底否定套路技法,等于彻底否定了几乎所有的拳派,岂不是要砸了许多人的饭碗?

文化底蕴

中国武术是门大学问。它犹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深不可测。无数攻防动作,恰似那滚滚不息的浪花和波涛,而在海面之下的深处,却永远翻腾着强劲无比的暗涌,这才是中国武术的生命所在,精魂所在。

这生命和精魂,便是它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内涵。

然而,历来人们所关注的,只是那些浪花和波涛,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那潜动于大海深处的文化底蕴,更不用说去认真研究它了。于是,中国武术似乎只剩下一大堆套路技法,徒有其华丽的外壳,而不见其坚实的内核。

搏击之术并非中国所独有,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搏击术,而且每个民族的搏击术也都拥有自己的绝招,并不是全世界的绝招都集中在中国。然而,中国武术又不仅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它包含着哲理,包含着先哲们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它以一种近乎完美的运动形式来诠释某种古老的哲学思想,追求那种完美而和谐的人生境界。

武术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外国人学习武术,只能学到"形",而很难学到"神"。形似易而神似难,遗形而取神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因为武术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个性和文化,是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形态,学是学不来的。

不信邪

凡事都要实事求是,以科学的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对武术也不例外。

神幻巫术历来是骗人的东西,为害中国久矣。巫文化对中国武术的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除,自吹自擂之风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巫文化的长久延续,是武术的悲哀,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只要看一下那么多的善男信女,就可以意识到宣传科学的任务还有多么繁重,其路途还有多么遥远。

只有三个字: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