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景化建筑基于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营造的设计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景化建筑基于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营造的设计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今,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大的加强了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建筑也被赋予了促进城市功能整合的作用。地景化建筑是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营造和建筑发展的重要倾向,其产生和发展背景是当代城市景观空间逐渐被大量的实体建筑物侵占,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地景化建筑是通过水平延伸的形态对城市面貌进行自然化的重构,提倡建筑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营造的和谐发展。文章对地景化建筑基于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营造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景化建筑;城市景观;设计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逐渐被大量的实体建筑侵占甚至是破坏,最终导致城市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且日益短缺,这就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景观、建筑之间的统一发展。地景化建筑提倡的是一种城市环境和建筑之间融合发展的关系,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现状,提出地景化建筑城市景观营造的设计策略非常有必要,其作为连接人们生存发展需求和景观需求的纽带,在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地景化建筑在城市中的作用

城市地景化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城市建筑发展现状的刺激,其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城市形态,促进了城市的更新,改变着城市的面貌,为人们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环境空间、活动空间、工作空间、生活空间等,提高了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和可达性,并整合着空间的各种要素,消除了不能沟通功能城市要素间的相互阻隔,也促进了相同功能城市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容纳着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适应了人们对各种城市空间的需求,以景观而非建筑的模式引导着城市能量的流动,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活力,对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地景化建筑基于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营造的设计策略

地景化建筑基于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营造的设计策略必须针对不同城市环境的情况运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以更好的实现对城市空间和景观的重构。比如,对于结构清晰、完整统一的城市环境,地景化建筑的设计应形成连续的城市底面;而对于空间比较混乱的城市环境,其设计策略为整合城市空间;如果一个城市环境的景观质量比较低,尚在发展过程中,设计策略可以以营造城市景观为主。由于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营造是基于自然环境而构建起来的,每个地方都留有自然的印记,因此,地景化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联系,还要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下面就主要对基于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营造的地景化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分析。

2.1模拟

无论是沿海城市、滨河城市还是山地城市,它们都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往往赋予了城市自身特有的场所感,使它们各自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景观空间和氛围。在地景化建筑设计中运用模拟的设计策略,能够表现出一个城市的面貌,使城市的地理面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采用模拟自然的建筑设计手法贯穿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整个发展过程。在古代建筑中,人们往往是通过提取自然界的某种形态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尊敬和信仰,而在当代的地景化建筑中,人们的设计观念远远超过了崇拜、信仰自然的思想,且建筑水平也随着建筑观念的变化而进步着。首先,大地的自然地貌形态本身丰富多彩,这就成为了地景化建筑的重要资源,另外,当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建筑技术都在迅速发展着,为建筑设计中复杂形态的模拟提供了条件,使设计对城市空间的重构和对自然环境的艺术感悟充分融入到了当代城市景观营造中。比如我国的珠海歌剧院的设计策略就是对城市的自然形态进行模拟,其在水平方向具有圆环形的形态,并整合了城市边界的自然海域,使珠海歌剧院成为海域的中心点。圆环的部分充分利用了垂直的空间对歌剧院及其周围的区域、建筑进行了功能的划分,使圆环内的所有区域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形态,加上音乐公园的衬托,自然形态变现的更加明显,使歌剧院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一个标志。

2.2折叠

现阶段,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要求在城市中必须有足够的公共空间比如广场、城市街道等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城市的公共空间被越来越多的实体建筑所侵占,使得人们丰富的公共活动得不到满足,这就给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景化建筑的折叠设计策略营运而生。地景化建筑能够通过折叠策略使建筑与地面之间形成一种连续的空间,扩大了公共空间的范围。折叠在地景化建筑中的运用代表着一种形象的隐喻,墙、楼梯、屋顶、屋面等被整合为同一个要素或原型的产物,它和自然地形有着显著的区别,其形成效果是连续的具有明显的人工操作痕迹的面。公共空间的使用性质能够从折叠的角度反映出来,一般空间的使用性质不同,其折叠的角度也不同,另外,折叠在形态方面的表现是自由的,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和传统的遵循建筑对称原则的思维,打破了静态稳定的状态,将景观空间的活跃性、娱乐性特征充分展现了出来,激发了社会中各种能量的活力,在地景化建筑景观营造中具有广阔的发展趋势。我国上海世博会的舟桥项目就将折叠的设计策略充分表达了出来。

2.3拓扑

当代,中国的审美水平、设计水平和建筑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各种综合性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建筑的形态在表面上往往表现为轻质化、技术化、实体化,而其在水平方向的伸展和起伏变化的形态与地面上形态各异的自然环境相呼应,以自然化与人工化相结合的形式对城市地表做了重新构建,不仅使地表充分体现出了一种连续性、整体性和可达性,还将表面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空间拓扑能力形象的表现了出来,使空间能够容纳更多更丰富的生活和活动。地景化建筑通过表面的拓扑能力表现出了复杂多样的形态,这种形态无法用传统的几何理论来定义,与地表的自然形态的随机性也不相同,而是同时具有人工操作和自然机理的一种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形成的兼具自然性和都市性人工地景,对城市甚至是对建筑的结构、历史文化特色等要求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我国横滨国际客运码头的设计方案就是运用此策略。

3.结语

总之,在城市化发展进程日益迅速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融合。城市地景化建筑在城市环境中不仅呈现出了一种技术魅力,打破了传统的人工化建筑手法,还蕴藏了人们丰富的情感,实现了城市景观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对城市的空间起着补充、衬托和扩展的作用,适应了人们对当代城市生存环境多样化、景观化、和谐化的要求,对促进未来城市、景观、建筑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晶.当代城市地景建筑的设计策略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12,24(6):27-39.

[2]张帆,侯钰.论地景化建筑的城市景观营造策略[J].低温建筑技术.2010,7(5):29-30.

[3]蒋鑫,仲德崑.建筑形态地景化的结构形态策略[J].城市建筑.2008,21(5):7-8.

[4]蒋鑫.建筑形态地景化倾向初探[J].东南大学.2008,48(6):4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