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扬之处的沉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扬之处的沉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特效实现上,《太极》采用了传统实拍和CG特效共结合的方式。比如《从零开始》中登场的特洛伊1号,便是由资深道具师钟剑伟带领的专业团队,以1比1的比例真实再造的银幕怪兽。道具团队用75天的时间制作了完整的特洛伊1号,最后整机器重达近50吨,摄制组使用了1400吨马力的推土机才将其成功移动。而演员们一来到现场,不仅能真实地驾驶这台及其,而且也能轻松地身临其境,发挥出真实的表演互动。

CG特效方面,香港本地的特效公司FATface担负起了主要职责。从特洛伊1号的机器手臂、飞天翼的飞行镜头、主角登场的动作特效,乃至整个故事所处的自然背景,都采用了FATface制作的,总数过干的CG画面。而和FATface在之前参与的《投名状》、《风云》、《十月围城》等极富中国气息的影片不同,《太极》的蒸汽朋克风格以及复杂的场景设计,也是FATface需要面临的全新挑战。

不过凭借超过7年积累,曾经挑战过《风云2》中“断崖死战”,以及《画皮》中“换皮”等高难度特效的丰富经验,FATface再次以不到60人的团队,完成了《太极》混血风格所需要的各种视觉特效。另外,为了赶在临时提前的“两极连映”档期完成巨大的工作量,整个团队甚至临时改进了公司的管理流程,就是在这样的制作压力下,FATface再次成功证明了自己始终如一的高质量水准,以及和整个前期摄制团队的完美磨合。

前期创作

《太极》的特效制作有多大比例是由FATface承担的?整个三部曲按照特效投入计算,是否是贵公司至今参与的最大项目?

FATface:在《太极》这个项目,目前已参与的是第一和第二部,在前期阶段我们已开始负责策划,统筹有关特效内容的安排,然后由我们的特效导演邹志盛(Chas)和几位特效指导何培坚(Kim)、何显斌、郭泰在拍摄现场负责特效镜头的拍摄指导工作,甚至场景。由于特效比重高,更由Chas负责拍摄整场戏,包括创作流程、镜头运用、现场爆破效果等,而片中有约70%的特效镜头由我们完成。

《太极》虽然不是制作特效镜头数量最多的项目,但相比过往的项目,却是和最多国内团队合作,包括电影公司华谊兄弟。在制作当中我们也成功突破了一些新的特效制作能力。例如在以往处理一些山景、村景、城市景等的超广镜头,多半是以三维建起一个基础,然后主要在二维利用类似MATTE PAINTING的形式制作。当同一个背景出现在较少镜头中的情况下,这方式最有效率。

但在《太极》中,同一个背景会经常出现,这样就会带来很大的限制。于是我们决定在《太极》开拍前,就已经开始把整个“陈家沟”、村外的市集、以及整个山谷,运用Vue在三维中连同细节完全制作出来。虽然比以往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某个镜头制作时间更是历时三个月,但这为导演在拍摄时带来不少弹性,因为整个环境几乎都已经制作好,导演在现场的镜头运用、镜头角度会有更多变化。

在正式开拍之前,FATface是否参与到前期创作中了呢?

FATface:《太极》对特效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开拍前大约六个月我们救开始研究剧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然后在导演和监制在前期会议上,就基于分镜图,了解了导演的拍摄手法。然后我们通过预先考察的现场实景,了解了现场的环境和镜头的运用。这样凭借以往参与现场拍摄的经验,我们就可以尽早找出可预见的潜在问题,跟导演、拍摄组、美术指导武术指导和服装设计商议,这样可以尽早形成制作共识,甚至提出一些以特效方式能协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至于全CG的镜头,因为可以不用迁就实拍镜头的制作期,我们早在开拍前,就已经制作了CG镜头的一些设计,然后通过数次animatic的预视效果,让导演可以尽早把握实拍和特效镜头间的配合问题。

冯德伦导演应该和特效组有许多配合吧?您能回想一个难度比较大的拍摄环节,需要导演和特效部门反复沟通才能确认拍摄的镜头吗?

FATface:故事中最主要的场景“陈家沟”及一河之隔的村外市集连同两边山谷,在剧情中经常会连贯着出现,虽然算不上是难度最大,但可算是制作上比较繁复的一组镜头。因为虽然在电影中是同一个地点,其实在真实地理上是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拍摄,而冯导演希望在两个地方在某些镜头上必须同时呈现在观众眼前,因此在拍摄上的安排就要很仔细。

我们在拍摄前预先到两个现场地点了解了环境,然后按每一个镜头的构图镜头运动,向导演和拍摄组解释特效如何配合,以及如何拍摄可以让两个场景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当然,这组镜头往往只能在一边实景拍摄、另一边用全特效制作出来。因此在拍摄现场,我们的特效指导必须谨慎地,可能要比拍摄组更留意镜头、场景和故事的连贯性。

关于动作戏和蒸汽朋克

我们还了解到叶锦添专门设计了影片里的特洛伊1号(TROY NO.1)。在具体拍摄特洛伊1号的镜头时,实拍和特效部分的比例大概是怎样的?

FATface:Troy No.1的主体是道具实拍的,整个前期投入了不少人力制作了一个完整的Troy。至于特效,我们主要制作了从内部伸出的机械臂,以及一些实拍无法实现的镜头部分,比如机器的外壳特效、蒸汽、爆炸等等。所以比从例上说,我们和实拍团队可以说是各半吧。另外在某些超广角镜头,Troy也是以全CF特效制作的。

TROY的构造非常复杂,里里外外都有不少细节。能谈谈TROY制作里的技术难点吗?

FATface:对,Troy的结构设计很复杂,外部的主体及内部机仓是由国内的道具团队制作,动起来很逼真,给与我们很大的空间去制作相配的细节,使我们的特效制作有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我们负责的是机械臂部份,所以首先要基于美术部的初期概念图。比如两只机械臂是从内部伸出来,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研究古时的机械结构、蒸汽动力设计,然后再考虑怎样设计从主体内伸展出来的效果观众才会觉得合理,而且还要配合故事设定在清朝时期的机械技术背景。最后的关键是设计机械臂上不同的细节、机械臂的结构、动力等等,虽然不至于要完全符合机械学的工业设计,因为毕竟是电影,但至少要让观众看起来相信这条臂是能动,以及有足够的动力产生破坏。

影片里的大规模战争场面也很有趣,这部分是否用了许多数字替身呢?另外是否有运用群组动画算法来解决战争场面?

FATface:在我们负责的镜头中,这次没有运用到群组动画算法来处理。但有部份我们负责的战争场面有动用数字替身的。此外一些非战争场面,特效比重较高的部分镜头,我们也有动用数字替身来饰演村民或士兵。

对于《太极》里的这些数字替身,我们运用了一个新式的动作捕捉设备Xsense。这个设备和传统光学式的不同之处在其更加便利,而且可以实现在一个较细少的空间捕捉动作。比如在香港,我们的地方比较没那么广阔,但也可以在公司内完成许多动作捕捉。这样动画师就就可以更方便加入更多动作,甚至冯导演也会亲自饰演部份数字替身。

在所有的镜头中,哪一组镜头是运用特效图层最多,或者说是最耗费渲染投入和时间的?

FATface:特效最多的镜头应该是在第一集结尾,外国货船运送大炮的那个镜头。这个镜头是连接第一第二两集的关键点,所以导演希望镜头能表现出在暴风雨前夕的感觉。因为这组镜头发生在海上,但实际上能现场拍摄的画面,只是甲板上的一小部分。所以此这个镜头的关键就落在货船海面的真实感上。

在制作《太极》前,我们只是制作过较平静的海面,所以这次正好有机会突破我们的制作水平。我们尽能力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制作出汹涌海浪海浪拍向船身等等的效果。

最后,和贵公司之前参与的大片相比,这次的《太极》三部曲中,您认为FATface最主要的突破在哪?

FATface:除了刚才谈及在制作内容和技术上的突破,在此之外,我相信我们的突破还有在制作安排的管理方式上。因为在拍摄后和制作期当中,才得悉第两集的上映期由最初第一集上映后六个月,提前至第一集上映后不足一个月,等于是缩短了制作时间,于是我们只有五个月来完成两集的特效内容。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挑战,我们不得不重新编制制作时间表,和电影公司商议增加人手等等方案,经过一轮严峻的工作期,最终我们总算能配合上这次两集连映的上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