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品质的主渠道。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七种策略;反向思考;培养求异性;标新立异,培养独特性;加强联想,培养敏捷性;善于探究,培养深刻性;图文转换,培养形象性;案例剖析,培养综合性;变式训练,培养灵活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思维;思维品质;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品质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课题。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 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较具有求异性、独特性、敏捷性、形象性等品质。对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我们进行了多年探索与实践,并总结出了一些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本文所阐述的做法与认识能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有借鉴意义。

1.反向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求异性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只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正向思维是指沿着人们的习惯性思考路线去思考,而逆向思维则是指背逆人们的习惯路线去思考。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利用正向思维不易找到正确答案,而运用逆向思维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逆向思维能打破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造性,常使人茅塞顿开。 地理教学中采用“探讨逆命题的真假”及“反证法”是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便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为此,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度,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标新立异,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对于创新思维来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这两者缺一不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异想天开,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有独立见解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台风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危害很大,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台风的登陆及其破坏的视频,让学生讨论:如何减轻台风危害?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多种方案:加强防灾意识,尽量在家;转移危险区人口;组建防灾救灾精干队伍;灾前充分估计灾情,灾后及时救援;在沿海营造防护林,减轻风暴潮的危害;参加保险,使灾后能尽快恢复生产;在重灾区尽量不要建重要的经济部门;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发育而成,能否通过施放大量制冷剂来降低台风强度,甚至消灭台风;能否改变台风的路径,不让台风登陆。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独特性。

3.加强联想,培养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联想是打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匙”。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既有助于学生通过联想理清地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灵活、便于运用的知识网络,更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常用以下几种联想。

3.1 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指触发物与联想物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联想,这种联想可以促成知识条理化和系列化。例如,南美洲东南沿海地区( 10°S~25°S)的热带雨林气候是由低纬信风越过暖流洋面后遇地形阻挡抬升形成的,由此可以联想到成因相同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中美洲东部沿海地区。

3.2 对比联想。对比联想是指触发物与联想物之间具有相反性质的联想,这种联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活化对应的知识。例如,学习地球运动意义,可以从夏至日联想到冬至日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从某日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季节联想到北半球同纬度的情况;学习天气系统时,可以从气旋联想到反气旋,从冷锋联想到暖锋;学习工业生产时,可以从传统工业联想到新兴工业;学习城市化时,可以从城市化联想到逆城市化,从发展中国家联想到发达国家城市化状况等。

3.3 因果联想。因果联想是指触发物和联想物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的联想,这种联想层层递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太阳辐射分布差异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都是沿着地理现象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的联想。

4.善于探究,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

新课程的实施特别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学习就是最值得推崇的方式之一。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应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根据地理学习的内容与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将探究的类型简略地分为知识结构探究型、现象探究型、条件探究型等多种探究类型。以“现象探究型”为例,现象探究是根据已发生的现象去探究形成的原因,它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现象追索本质,分析影响因素,逐步探究、推理、得出结论。如“沙尘暴”成因探析。课堂上先播放一段沙尘暴天气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沙尘暴天气的特点和危害,激起学生探究沙尘暴的兴趣。首先我们展示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学生容易得出:西北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然后,我们又通过分析北京、呼和浩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学生很快得出:春旱严重,冬春降水少。接着展示三段动画片[1]一个老先生滥砍滥伐;[2]牛羊成群,过度放牧;[3]演示西北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的根本成因包括两方面:尘源、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