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彝族花腰刺绣的纹样组织方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彝族花腰刺绣的纹样组织方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复杂多变的刺绣纹样组织方式,把彝族花腰服饰点缀得分外妖娆、璀璨夺目。而刺绣纹样组织方式的变化,其实同刺绣的功能密切相关。

关键词:彝族花腰;刺绣功能;纹样组织方式

巧夺天工的刺绣工艺像附着在服饰上的精灵,让服饰变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彝族花腰服饰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劳作装、嫁装(盛装)、寿装。劳作装即干农活时穿着的衣服,丝线绣花的衣物粘到泥土不易清洗,所以多为布条拼接或十字挑花制成,目前已不多见,以常服取而代之;嫁装为结婚时的穿着,多为“花口锁塔”;寿装即去世时穿着的衣服。另一种是按照年龄段划分,可分为儿童服饰、青年服饰、壮年服饰、老年服饰。无论按照哪种划分方式,服饰的区别一方面表现在布料颜色的不同,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刺绣纹样和配色上的区别。而服饰上刺绣纹样的组织方式其实是同刺绣的功能密不可分。服饰上刺绣的功能随着时代变迁其表现的侧重点亦不一样,刺绣纹样的组织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1彝族花腰刺绣在服饰上表现的功能

彝族花腰刺绣在服饰上表现的功能首先是实用性。从收集到的资料和部分研究表明,彝族花腰服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彩色布条拼镶或几何图形挑花图案到贴绣的过程。彝族花腰女服中的领褂是罩在长衫外的坎肩,主要由领口、坎肩开襟、坎肩大边、坎肩后片心这四个部分组成。老式的坎肩领口上仅镶着一条太阳光芒的齿形布镶边,发展到今天的坎肩领口的一条太阳光芒齿布镶边和两条花口;坎肩大边是镶在坎肩肩部到腰际的长条贴绣,其长度为对折后从肩到腰际的长度。[1]老式的坎肩大边由四条颜色不同的布条镶拼而成,发展到今天一件坎肩袖口由四条大边贴绣和八条花口组成。这样的发展过程可看出早期彝族花腰服饰中的图案造型、装饰部位及纹样组织方式,都是以实用为目的。针法、色彩和布料也要服从于用途的需要。彝族花腰最初在服饰中加上一层布条或挑花图案,究其缘由主要是在劳动过程中服装容易受到磨损,而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其耐磨度。另外,从刺绣针法形式演变来推测,早期刺绣重在实用。早期针法主要以挑花技法为主,因为挑花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挑花行针浮线短,不挂丝,可增加服饰耐磨度,不因身着挑花衣袂而影响劳作、生活。

其次,彝族花腰刺绣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美化。彝族花腰自称尼(聂)苏,而他称“花腰”则来源于彝族花腰妇女全身处处皆彩,无处不花。她们所穿戴的服饰由色彩斑斓绚丽的刺绣图案组成,将她们打扮得彩绣辉煌,达到了一种“近看是个人,远看是丛花”的艺术效果,从而不仅美化了穿着者本人,也美化了环境。而她们是通过刺绣特有的艺术语言――针法,及其不同的组织方式和独特的色彩语言营造出这份独特的美。

最后,彝族花腰刺绣还具有寓情作用。彝族花腰刺绣,作为花腰彝民族精神外化的具体存在方式,直接对应着民族精神的各种层面,成为民族精神的再现。花腰服饰中精美的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帽子上绣的“八鸟朝凤凰”的图案,象征着富贵、吉祥和美丽;鸡冠花的图案,象征着赶走黑暗、放出光明的火炬和纯洁忠贞的爱情;“比翼鸟”、“连理枝”、“鸳鸯”、“彩蝶双飞”等等,表达对男女之间相亲相爱、比翼双飞、长相厮守、美满幸福的祝愿;多子的石榴花、荷花,则体现了他们对发展家族势力和劳动生产力的渴求;而老人帽子上常绣的“寿”字,暗含了人们对无限生命的美好祈求和愿望。另外,在彝族花腰村寨,挑花绣朵不仅是彝族花腰姑娘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男子择妻的标准之一。故母辈视教女挑花绣朵为己任,女孩到了八九岁,母辈身体力行亲自教授绣花技巧,到十六七岁就要学会绣花衣和背被。虽然随着彝族花腰村寨通婚方式的变化,这种情形也悄然改变,但挑花绣朵仍是彝族花腰人评价妇女是否能干、贤惠的不可取代的重要标准。可以说,这是彝族花腰青年女子取得自身社会角色身份的一种社会认可方式,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彝族花腰刺绣的三种功能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互相渗透、组合在一起,有时由于时代不同其侧重亦不一样,也因此会对不同时代的纹样组织形式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以实用功能为主的过去,纹样的组织形式就越显得简单,主要以挑花为主;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到了实用性和寓情作用逐渐淡化,而美化生活的功能却日益突出的现在,纹样的组织形式越显复杂多样。

2彝族花腰刺绣的纹样组织方式

一套精美的彝族花腰服饰刺绣,除了要求有巧夺天工的绣技之外,绣纹的组织方式更是其灵魂所在,一切栩栩如生的效果都因它而生,通过指尖演绎出的各种轨迹最终组合成赏心悦目的刺绣图案。因此,研究彝族花腰刺绣的各种针法极其不同的组合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每种针法都按一定的规律运针,反映在绣品上就是绣纹组织结构以及纹样附着于面料的各种手段。彝族花腰刺绣工艺主要分为:绣花、挑花、锁花、拉花、狗牙绣、裹花。其挑绣工艺最具特色的是绣品采用“花口锁边”。1985年“云南民族刺绣”展览期间,英国、美国、日本等服饰研究者观看后均称“尚未发现世界上第二个民族有此绣法”。[2]彝族花腰刺绣的纹样组织方式灵活多变、各式各样,但从收集到的有限资料中可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纹样组织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2.1绣花、狗牙绣和花口锁边组织方式

在彝族花腰服饰中这种刺绣纹样的组织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主要用于领褂、系腰、花腰带、手巾裢、帽子、背被等。主要有二种搭配方式:一种是以绣花为主,花口锁边为辅;另一种是以绣花为主,狗牙绣和花口锁边为辅。两种搭配方式都表现为大面积绣花技法的运用,使整个绣面不仅细致入微、纤毫毕现、富有质感,同时,由于绣线排列的方向一致,使其具有整体统一的趋势感觉;再辅以规则纹样的花口锁边,对绣面进行分割,使整个绣面有了大小和主次的对比;有的再配以少量赋有节奏和韵律的狗牙绣,在保证图案纹理和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纹样组织的不同,产生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进而使整体图案达到“变中求整”“平中求奇”,变化与统一完美结合的审美效果。

2.2依(彝语发音)、花口锁边、绣花、狗牙绣和挑花组织方式

这种组织方式的搭配比较灵活,大致可细分为以下三种搭配方式:1)以依为主,辅以少量的花口锁边、绣花和狗牙绣。这种搭配主要见于背被上,如前所述依处的图案大多为火焰纹、葫芦纹和青蛙纹三种纹样,这三种纹样在造型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棱角突出、对比强烈。再配以依这种本身就具有强烈表现性的绣法,使整体纹样饱满、突出、光芒四射,充满勃勃生机。四周再配以少量的花口锁边、绣花和狗牙绣使之层层递进,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效果。2)依、花口锁边、绣花、狗牙绣和挑花等量搭配。这种搭配方式主要见于面襟长衫的衣尾处,该处从下往上排列五或七条绣花布条,其排列法是:最下面一条是花口锁边,然后依次排列不同的花朵图案花,它们或是绣花、或是挑花,中间还会配以花口锁边和狗牙绣,最上面一排是以依的方法绣成的葫芦花和火焰花。每种绣法基本等量。依绣法依图案边缘会形成很立体的一条小边,不仅使图案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而且使形象流动、起伏创造出生动而赋有活力的画面。这种流动、变化的曲线和规则纹样的花口锁边以及几何纹样的挑花组织在一起再加之平静如水的绣花,形成了曲与直、方与圆、刚与柔、动与静、规则与不规则等形式对比,使整体效果非常丰富。3)依和绣花等量搭配,再配以少量花口锁边和狗牙绣。这种组织方式主要用在系腰上。此种组织方式中依和绣花大致等量,再配以少量的花扣锁边和狗牙绣。依和绣花有明确的界线,各占整个绣布的一半。依绣出的纹样粗犷豪放、跌宕起伏,和绣花纹样的细腻、平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3挑花、绣花、花口锁边组织方式

这种组织方式主要分为两种:1)整套服饰以挑花技法为主。挑花即十字绣,是最普及的刺绣工艺,在平布上按经纬纹路挑绣等距离、等长度的十字形,排列成各种花纹图案的刺绣形式,形式感和装饰性极强,产生强烈的力度美。2)以挑花为主,绣花、花口锁边为辅。这种组织方式主要在领褂、系腰、花腰带、手巾裢、帽子中常见。有的是以挑花为主,再辅以花口锁边;有的以挑花为主,再配上少量的绣花、花口锁边对绣面进行调和。挑花是一种使用很广泛的技法,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都会。此种技法形成的图案纹样一般都是左右对称,曲直衔接,有虚有实,整齐美观,其形式感和装饰性极强,产生强烈的力度美。但彝族花腰人的挑花通常和她们特有的花口锁边和绣花进行搭配,使其赋予了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 普梅笑.花腰彝服饰的变化[J].河池学院学报,2007(08).

[2] 李朝旺.花腰文化走廊[M].华夏文艺出版社,2008:156.

[3] 李朝旺,孔繁武.彝族花腰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 孙佩兰.中国刺绣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