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越雷池”之“雷池”在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越雷池”之“雷池”在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常言道“不越雷池一步”,本指原地坚守,不要越过雷池地界,引申为做事不超过一定界限。但是这里的“雷池”究竟在哪里?

据史书记载,雷池由雷水积地而成。古雷水从今湖北省黄梅县东流,经今安徽宿松县至望江县东南,积而成池,称为雷池。面积有100平方千米左右,约形成于三国时期,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江防重地。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起兵造反,时任江州刺史温峤急欲率兵东下保卫京城(今南京),与大臣庾亮共同推举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击灭苏峻。后庾亮在《报温峤书》中曰:“吾忧西随(今九江西面),过于历阳。足下勿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叫温峤坐镇原防,不越雷池而东。“不越雷池一步”即由此而来。

古代雷池不仅是江防重地,而且也有碧波荡漾、渔舟晚歌的胜景,古代一些文人雅士曾为之倾倒。陶渊明、李白、陆游等都曾写诗赞美过雷池。自明朝天启年间,古雷池已被浮沙所覆盖,渐渐地变为盛产粮棉的平原沃野。

猴年马月确实难等

俗语“猴年马月”系由“驴年马月”衍化而来,二者常被视作同义词。不过,考究其来源,二者还是有不同的。

先说“驴年马月”。中国古代是用十二个地支同十二种动物的生肖匹配来记录人的出生年代的。不过,十二生肖中并没有“驴”,因此,“驴年”成为不可知的年岁,所以这才有了泛指遥遥无期、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之语义。

再说“猴年马月”。值得一说的是“马月”。古人还用生肖来纪月――正月:万木凋零,虎啸震野,称“虎月”;二月:大地复苏,小草新绿,称“兔月”;三月:春雷阵阵,神龙作雨,称“龙月”;四月:天气转暖,蛰蛇出洞,称“蛇月”;五月:草长莺飞,骏马奔驰,称“马月”;六月:水草丰茂,群羊遍野,称“羊月”;七月:山林树茂,群猴出没,称“猴月”;八月:中秋月圆,杀鸡饮酒,称“鸡月”;九月:秋收时节,养狗防盗,称“狗月”;十月:秋意微凉,肥猪满圈,称“猪月”;十一月:冬雪初降,室内多鼠,称“鼠月”;十二月:寒风凛冽,老牛归棚,称“牛月”。每12年才能轮到一个“猴年”,而猴年的12个月中只有农历五月才是马月。要等到这一年月,的确是望眼欲穿,颇费时日。尽管如此,却总归还能等到。这同“驴年马月”的语义显然有别。

“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真正来历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家喻户晓的话从何而来?答案就在贵阳息烽县的养龙司乡堡子村。

那是在20个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养龙司乡堡子村在1954年年底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的许多男社员轻视女性的旧思想还未扭转,不赞成妇女出门干活,导致全村23名女社员只有三四人出工。她们和男社员干同样的活,但以当时的工分制来算,男社员每天记7分,女社员只记2.5分,这就严重影响了女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村里劳动力不足导致群众吃饭困难。这时,任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主任的易华仙提出:“都说男女平等了,女社员也应该出工,并且工分要和男社员一样多。”就这样,易华仙带领妇女和男社员一起下田犁土、插秧,调动了全村妇女的积极性,使农作物产量增加了三成。

1955年,贵州民主妇女联合会刊物发表了《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酬》的文章,表彰实行男女同酬的第一村――堡子村。看到文章后亲批:“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之后又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红遍大江南北。

帽子最初只是装饰品

冬天,人们往往要戴上帽子防寒保暖。但是,人们开始使用帽子时,并不是为了保暖,而是为了装饰。帽子在我国很早就发明了,成语“冠冕堂皇”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冠”,并不像今天的帽子把头顶全部盖住,它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两旁用丝带在颌下打结固定。古代的男子20 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的开始。在汉朝,冠分10 多种,供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

“冕”出现得比“冠”更早。这种“冕”前低后高,表示恭敬,前面用丝线垂面,使目不斜视,两旁用丝线遮耳,表示不听谗言。这种“冕”是帝王专用的。皇子继承皇位,才能加“冕”。古代劳动人民则戴头巾。后来,帽子才逐渐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必需品。

敦煌莫高窟为何建在断崖上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遗址,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那么这座令全世界瞩目的艺术宝库为何要建在中国西北戈壁荒漠的一处断崖上?

经过专家长期研究,莫高窟的开凿、修建绝非偶然,而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生活隔离、与大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窟洞前宕泉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风沙主要是从洞窟背面的西方刮来,经过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东风盛行,但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风沙无法直接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

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