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穿越丛林的感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穿越丛林的感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商隐是一位感情丰富、敏感而又坚忍的作家。他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要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勇气。他不懈的追求,希望能通过封建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扭转乾坤。然而他终于被卷入牛李党争之中,陷于困顿、失意和徘徊,使他深深感到失望和痛苦。这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就带着一种穿越丛林感伤,特别是他的脍炙人口的《无题》和《锦瑟》诗,充满了感伤的、幻梦的、含蓄的、朦胧的美感。但是由于他客观生活环境的影响,造成他生活视野又较狭窄,以致给他的艺术风格带来很多局限,从而也增添了艺术特色的伤感。

《锦瑟》写于诗人病废居于郑州时,这一年他四十七岁。这首诗可能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解说最为纷纭的一首名作,它以含意隐晦,意境朦胧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着历代诗评家。从北宋的苏轼到现在,解者不计其数,主要有四种:自伤身世说、悼亡说、古老的适怨清和说和后起的别开生面的自述诗歌创作说。其中以自伤身世说最为可信。

诗之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是一种乐器,自古诗词中就常见乐器,这一是大多文人雅士都通晓音律,更有人以琴箫之韵律寄托心思,昔时伯牙奏琴,钟期际遇便是一段佳话,李白也曾写下“此曲有意无人解,愿随春风寄燕然”,岳飞也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再有自古文士风流,相聚吟风弄月多有弦管助兴。锦瑟不过是引发诗人灵感的一个导火线。“无端”就是没来由、平白无故的意思。这里“五十弦”与诗人回顾年华,感伤往事的心扣映在一起,自是无端牵愁惹恨:岁月轻逝,如何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是华发早生,年近五旬?这一生自己究竟都经历了些什么?为何只落得这一曲清音伴着自己无限的感伤?诗人有一颗敏感的心,乐曲幽幽,引出他愁肠千转。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两个典故。出句用的是《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周梦蝶这故事的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诗人自比庄生,庄生不过是梦迷蝴蝶,诗人却迷于自身。陶渊明弃官后一声大喝“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李商隐也想大喝一声,却不知是在何处?非在何时?少时才情为令狐父子赏识是非吗?自已选择王茂元之女为妻是非吗?牛、李党争让自己一生失意是非吗?想要否定自己过去的理想这实在也违背做人的道理,既然自己没有负于人,何以凄凉如我,怀才不遇?诗中一个“迷”字点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不甘与迷惘,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曾几何时也有过心怀天下的宏愿,可是人生如梦,苏轼曾叹道“休言世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李商隐也有“神女生涯原是梦”“顾我有怀如大梦”等语。如今的李商隐人生走过了近五十个春秋,虽然还有一份对梦的不舍,可是也明白梦始终只是梦而已,而梦醒之时,惊觉自己走过的路竟有这许多的无可奈何与是是非非,不由一声长叹。这里有对音乐境界的描绘,想来瑟声定是如梦如幻,令人迷惘,却时有惊弦,刺人心魂,诗人的心也在乐曲中经历了做梦、追梦、惊梦、梦觉的过程。

自然引出了对句“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用了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文选・蜀都赋》:“鸟生杜宇之魄”注引《蜀记》说:“杜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春心”本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指诗人美好的人生理想,可是诗句中将“春心”托于“杜鹃”。自古杜鹃啼血,伤人心神,正所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此时诗人心随曲动,神伤故往,诗读此处已是魂消九天,哀怨凄迷的气氛渐渐渲染了整幅图画。杜鹃声声“不如归去”也是李商隐心里最深情的呼唤。

腹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也用了两个典故。首先是上句用的是《博物志》和《吴都赋》注,古代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与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又有鲛人泣泪成珠之说,所以这里将月与珠,珠与泪联在一起。诗中还有“沧海遗珠”的意思(《新唐书・狄仁杰传》中有:“君可谓沧海遗珠”之语)沧海之珠本是罕见之物,诗人自喻明珠,可叹为世所弃,珠华尘掩,暗透一种无言的寂寞与忧伤。诗人的笔下没有明明白白的乐曲旋律的描写,可是读来竟让人有身在乐曲中叹息,可谓意在弦外,弦有尽而意无穷。更有清晰感人的画面不时闪现在脑海里,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正是这种美的意境跨越千年憾动了无数人的心。下句是诗人无可奈何中的一种希冀,“蓝田日暖,美玉生烟”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比兴象征说法,它象征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意境。

曲已终,梦已醒,泪已尽,酒已倾。诗人的心绪依然难以平复,“此情可待成追忆”回顾往昔,美好的事物已逝之不再,痛苦的回忆刻骨在怀,但不论是失落还是希冀,人生的路总是不能一笔抹去。曾经设想过的未来并没有真的如愿来临,回想起当初的情怀,心里还有甜美的忧伤。总以为这样美好的心思可以等待我慢慢地回味,可是走过了才明白,回味它也只能空添惆怅。“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没有顿足捶胸,指天骂地,只用了“只是”这两个轻描淡显的字来回应“可待”之心。可是读来更觉凄然。这份情怀大约是终身难忘又难释了,可是却无力回天,只能任由它慢慢地成为回忆。这里反映出了一个衰颓的时代中正直却不免有点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现实环境的压抑,却又无能为力。既有想要追求的理想,却眼望它慢慢幻灭。若说颔、腹二联是诗人在锦瑟声中对华年的追忆和幻想,一种失落又忧伤,希冀又无奈的心思。那么末联就是对这一份心思的总结,是梦后的怅惘和思索。――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华年。

李商隐是一位富于抱负、才华横溢的诗人,清代朱鹤龄概括李诗的特点“沉博绝丽”。诗中寥寥五十六字将幽密哀婉的情感写的怨而不怒,细而不绝。用典简单准确,将诗人内心难与人言的凄凉和无奈描绘的真实而感人。全诗在音乐美、绘画美和意境美上高度和谐统一,将诗人的迷惘、哀伤、寂寥、无奈完整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