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鹤岗市南部新区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鹤岗市南部新区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棚户区改造是关系民心的重要工程,棚户区的规划方式与建筑布局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本文以鹤岗棚户区改造为例,探讨街巷模式与组团模式对于棚改的需求与挑战。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城市规划,鹤岗南部新区,邻里空间模式

一、项目认知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各级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其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兼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本规划即以棚改为基础,打造鹤岗市生态环境良好,功能完善,规划有序的活力和谐新住区。

项目位于鹤岗南部新区东北部,东侧为鹤岗老城区,北临松鹤生态新区。现状基地平整,东侧有小鹤立河水系径流,生态环境较好。但现状问题也很明显:

1、老城区之间有过境公路穿越,城市割裂明显

2、周边交通网络不完善,远离城市核心区

3、棚户区原居民生活方式与现代城市生活方式脱节

因此,规划要基于现状,打造城市副核心,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加强规划区与主城区交通联系,完善道路网,利用水系,与城市整体生态系统衔接。并增加规划住区邻里交往空间,提高住区活力,增加小商业面积,提供更多的自主创业与就业平台,以适应和改善原棚户区住民的生活方式。

二、规划模式

传统居住区模式主要分街巷模式与组团模式两种。

街巷模式为传统院落自然形成的住区模式,其包含院落空间与街巷空间两种类型。院落空间主要为居住者提供住、居的场所。街巷空间是院落之间的纽带,成网络状布局,

街巷式住区模式的优点是小尺度空间具有互相包容的匀称性,让人觉得温馨宜人,有很强的领域感,容易形成交流的氛围。开放式空间与城市融合较好,小尺度街道促使慢速度交通,容易呈现安静祥和的气氛,拉长了行人通行时间,增加了人与人碰面的机会,同时亦增加了交往的可能。但街巷模式容易延续古老的生活方式,城市环境得不到改善,缺少私密空间,城市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

组团模式是城市规划向西方现代城市学来的较先进模式,分为三级结构:即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并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元来形成居住区。

其优点是有利于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但今年来实践表明组团模式很难融入城市,容易产生等级划分形成“城中城”,忽视邻里交往。交流的开放空间缺失,在交通层面也容易割裂城市。

因此我们提出居住区的邻里空间模式。模式规模:以步行5-8分钟即300-400米为规划区单元,形成以公共交通围合的邻里区块。邻里单位应当以小商业和生活性道路为边界,增加街巷空间的同时满通通行的需要,减少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提供线性休闲空间与面性休闲空间的系统网络,满足邻里的需要。城市配套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并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成组布置。其优点为规模控制有序,便于可持续开发,开敞空间与私密空间结合较好,既能增加邻里交往,又能有领域感给居民以安全性。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连接紧密,服务配套向城市开放,成为城市有机发展的一部分。同时邻里单位应当提供慢行交通系统,并与公共交通无缝衔接。 三、规划分析

1、规划结构

我们以生态宜居、活力邻里、和谐新区为设计理念,统筹用地现状,尊重城市肌理和主导风向,以南北向为主,打造寒地特色的规划秩序,形成“两轴、两带、多核心”的总体规划结构。

两轴:即商业轴和景观轴组成的十字轴线。规划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空间结合,增加城市开放空间,形成商业核心与景观带结合。并在景观带两侧围合特色商业街区。为周围居民提供购物、餐饮、休闲、散步、健身、交流的场所。同时可以扩大城市内需,增加就业机会。并在轴心建立区域标志物,形成特色城市空间。

两带:即滨水景观带与住区内生态漫步带。将小鹤立河的水环境景观与住区景观相结合。以网络状控制整合住区的慢行空间,并使规划区内绿地系统与城市整体生态系统相衔接。最大化滨水休憩空间,让每个邻里单元的住户都能均好的享受城市景观,构建和谐社区。

多核心:规划区打造文化与商业结合的城市级功能核心。集合社区图书馆、大型超市商场、社区医院以圆形围合在交通十字轴。并结合道路景观空间打造住区级商业核心,城市景观核心,住区景观核心等多层次功能核心。为市民提供完善的城市配套功能。

2、交通组织

本规划采用三级交通系统模式,即城市道路、小区级道路、入户路三级,打造慢行交通系统,提高居住区生活品质。静态交通则以地上停车方式解决,与入户路结合布置,方便住区使用。慢行系统则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连接。方便居民出行。

3、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公共服务设施以服务半径覆盖布置,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警务室、社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四、规划策略

1、“城,居”融合策略:解决城市空间与社区空间的衔接问题。通过开放式绿带与多层次支路网的打造,使传统居住区由内聚向外融转变,通过完善城市的配套功能为开放式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居住空间品质,形成融于城市机理的新社区。

2、“商,住”联动策略:解决城市配套服务功能的完善问题。推进以小商铺为主的产业发展空间,增加居民创业与就业机会,用商业界面界定城市住区与公共景观空间,使居住区级商业与城市副核心级商业连成整体。

3、“环,游”一体策略:解决居住环境良好的构建问题。景观环境与休闲空间一体化,打造以中央景观轴线为主向两侧展开的城市漫步生态系统,形成景观网络。构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多层次需求的开放空间。

4、“复,合”共生策略:解决社区空间的人性化服务问题。即在空间方面复合开发土地,促进城市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复合式使用,增加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公共空间,交通空间,景观空间的共享性。使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无缝连接。打造开放,均好,共融,宜居的鹤岗生态社区。

五、景观分析

针对规划路网的特点以及对现有建筑与桥梁位置分析,并结合鹤岗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本方案以荷花为设计主题,将地块分成两大区块:一、城市绿地性质的生态休闲广场。二、服务周边住宅为主的特色滨水景观带。生态休闲广场平面布局借鉴中国画的工笔手法构图,一枝盛开的荷花在优美的茎干的支撑下显得一尘不染;一片新叶同时潜水而出,寓意持续不断的生机和活力。特色滨水景观带在北侧河岸设置莲花台,仿佛一朵洁白的莲花浮在水面,达到烘托公园主题以及与西南侧观音遥相呼应的作用。这一横一纵两条景观轴线既真实保留并延续了场地内的文化信息,又融入了城市现代风格和现代生活的需求。

六、结语

本项目位于鹤岗市对外交通干线的西侧,对城市整体风貌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这里的棚户区改造一定要打造成活力、有序、和谐的生态示范住区,以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