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市改革开放30年成就、经验与前景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市改革开放30年成就、经验与前景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市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30年来,北京市坚持改革创新,致力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北京市的改革开放进程和全国是同步的,都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再到城乡统筹发展,从微观领域改革到宏观领域改革,从单项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改革“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不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建立国有经济进入与退出机制,通过国有资本调整和国企重组,国有资产集中度逐步提高,市属企业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在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现代制造业板块的比重逐年上升,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国企大集团。与此同时,北京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北京已经形成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联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市场体系。经过30年改革开放,全市商品流通市场体系趋于完善,商品市场的经营主体和经营业态多元化发展,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不断加强劳动力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在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作用,促进了北京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北京市还充分利用雄厚的技术资源优势,在全国最早建立了技术市场,目前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技术信息集散中心。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进程加快。通过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等,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建立。此外,我市还进一步完善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95%以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近年来还积极推进了水、电、油品等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改革。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积极进展。30年来,北京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从过去直接干预微观经济领域,逐步转向间接宏观调控,并加强和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尤其是2003年以来,北京市陆续进行了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社会建设与管理体制等改革,逐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北京市还积极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城市建设。2005年以来,北京市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领域推进特许经营,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贷款银行招标制度。对企业投资项目区别实行核准或备案制,理顺了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流程,规范了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和核准权限。此外,我市持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公共财政不断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倾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到2007年底,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已经达到90.5%,

四是农村改革成就斐然。城乡统筹的投资机制加快建立,支农力度明显加大。近年来陆续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完善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机制。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投向郊区与城区比例从2003年的20:80调整为2007年的51:49。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快向农村地区转移,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村土地、产权、金融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完成,并初步建立流转机制。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延庆县、密云县开展了村镇银行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推进,参保范围基本覆盖我市种养殖业主要品种。2004年起,我市取消了农业税,各项惠农措施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59元,比1978年的224.8元增长近42倍。

五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加速推进。30年来,北京积极推动科研机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造工作,科研转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产业化规模稳步扩大,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以20%~30%的速度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明专利增加,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创新投入研发经费保持在近1亿元的水平。同时,我市提出大力实施首都创新战略,走有首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中关村围绕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要求,以企业为主体,研发出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技术、新产品,创造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标准。20年来,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为8595亿元,占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七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00亿元。相当于北京市GDP的18%。

六是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基本建立。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北京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条件。2007年12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统筹社会建设与管理。近年来,北京市按照“小政府、大社区,小机构、大服务”的思路,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加强对社会管理的统筹协调和综合领导,2001年成立了全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民政、公安、财政、文化、教育、卫生、市政、规划等各部门,加强街道和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内部社会组织,保障社区社会组织依法享有自治权、协管权、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

七是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市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推进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改革。在就业方面,北京市通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开展百日援助活动、开展劳务派遣、公益性就业托底,综合包户、个性化援助、家庭式就业等措施,重点开展了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帮扶,初步建立了零就业家庭的动态帮扶机制。在社会保障方面,当前北京市医疗、养老保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07年实行“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政策,标志着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市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面实施了《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城乡

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办法》,统一了新农保的实施范围、缴费水平和领取待遇年龄,首次实现了“城保”、“农保”的城乡互转。

八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30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之都焕发出巨大活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妥善保护古都风貌,文化中心的功能不断增强。全面建设学习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北京儿童艺术剧团、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效显著。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常用药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社区药品平均价格下降30%。通过名院办分院、名校办分校,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郊区转移,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九是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30年来,北京市努力优化外经贸发展结构、提高外经贸发展质量,全市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水平明显提高。进出口增长迅猛,2007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1929.5亿美元,比1978年的2.97亿美元增长649倍;其中出口额48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比1978年增长171倍。2007年,北京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177个,实际利用外资50.7亿美元。全年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943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2%;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完成营业额9.4亿美元,增长12.6%。

30年积累丰富的改革开放经验

30年来,北京市立足市情,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改革道路,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近年来,北京市根据中央精神,结合市情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繁荣、和谐、文明、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加快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等思想,对于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奥运会后,我市又及时总结奥运成功经验,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二是坚持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调动各方面参与和推动改革的积极性。改革要始终注重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政府合理引导、积极推动与充分发挥群众改革创新的自主性、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就充分吸纳了民意。许多在奥运期间,以及奥运后延续下来的在环境保护、志愿服务、交通限行方面的新机制、好做法,就是广泛发动社会参与的结果。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需要面临一些触及深层利益关系、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而且经济体制改革与行政、文化、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市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协调配合,不失时机地实现改革重点突破。“四位一体”协调推进改革成为新时期北京市改革开放最显著的特征。

四是坚持先行试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北京市立足于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一定地区或改革领域开展试点,对成功经验和做法再行推广。这种由点而面、先易后难的改革推进方式,既控制了风险,又通过有效的推广机制使成功经验能够迅速普及,成为渐进式改革战略的重要经验。目前,北京市正在探索实施市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并选择了昌平区东小口镇作为试点区域开展综合配套改革,以期为统筹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管理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是社会和谐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在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推进过程中,北京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从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努力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北京市推出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改革措施,如社会保障全覆盖、公交地铁低票价、建立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制度和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机制等,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

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0年改革发展的经验表明,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适时有序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展望未来深化改革开放前景

未来5―10年内,北京市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一些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面深、配套性强,风险和难度较大的改革。下一步,北京市要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理念,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奥运机制长效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切实改善民生问题,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改革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市和区县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将市级财力进一步向区县倾斜,促进事权与财力相匹配,同时建立经济发展引导机制和区县间横向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区县科学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拓展改革领域,创新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建设等领域融资方式,探索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新机制,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二是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紧紧抓住中关村成立20周年的机遇,主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重大制度创新试点在北京实施。此外,还要完善符合首都功能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制定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着眼于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设立市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研究建立促进企业上市联动机制。

四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中央部署,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建立北京市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制订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搭建农地流转信息平台,探索建立流转市场。加快新城、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金融支农联合工作机制,整合金融支农资源,创新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产品和体制机制。建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专业化担保公司,加大政策性农业投资和担保力度。稳步推进村镇银行试点。

五是加强以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为重点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要继续推进行业协会的脱钩和规范治理。积极发展、有效规范社会组织,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探索市属医院管理体制“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改革,探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形式和机制,研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优惠政策,实行无保障老年人和低保人群社区首诊制试点。探索建立城市生活必需品综合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