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传递效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当前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稳定物价总水平已成为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010年6月份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为衡量指标的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结果验证了学界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通过传递效应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的观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传递效应;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4-0031-03
一、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
汇率变动可以通过直接、间接和货币三条渠道影响通货膨胀水平,渠道传导顺畅与否决定了汇率升值能否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压力以及这一效应的强弱程度:一是直接渠道。汇率变化通过影响进口原材料、中间品和制成品的价格影响国内价格:本国货币升值(贬值)降低(提高)了以国内货币衡量的进口商品价格,进而传递至最终的消费价格上,导致国内物价水平降低(提高)。二是间接渠道。汇率变动影响净出口,进而影响总需求,形成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压力。如汇率升值使国内产品价格相对国外同类产品价格提高,结果导致出口下降,总需求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三是货币渠道。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资本项目顺差,改变货币供应增速,对通货膨胀产生上升或下降压力。但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汇率升值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顺差降低;但如果汇率升值预期强化且持久,那么在资本项目开放的情况下,国外资金流入增加,国际收支顺差并不一定因贸易顺差的减少而降低,相反可能因资本项目顺差的增加而扩大。
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本国汇率升值能够通过传递效应减少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如国外学者Choudhri和Hakura(2002)的估算结果表明,美国1年、4年和20年的汇率传递效应分别是0.00%、0.02%和0.06%,而英国1年、4年和20年的汇率传递效应分别是-0.01%、0.02%和0.03%,中国1年、4年和20年的汇率传递效应分别是0.04%、0.30%和0.41%(即如果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0%,在1年、4年和20年的通胀率累计降幅将分别为0.4%、3.0%和4.1%)。
二、实证分析
(一)检验模型与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模型分析变量,数据的时间范围取1994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其中CPI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本文以1994年1月的CPI为100对各月CPI数据进行调整,再利用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出季度CPI。NEER数据采用BIS(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经贸易加权后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本文以1994年1月的NEER为100,并对各月数据进行调整,再利用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出季度NEER,其数值上升代表人民币对外名义升值,下降代表人民币对外名义贬值。剔除数据季节性因素后,取自然对数,变量依次记为LnCPI和LnNEER。通过建立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VAR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率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使用ADF检验法对LnCPI和LnNEER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1),结果表明,LnCPI为平稳的时间序列,但LnNEER非平稳时间序列。经一阶差分(分别记为DLnCPI和DLnNEER),DLnCPI和DLnNEER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平稳时间序列,满足计量分析前提。
表2描述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NEER是导致LnCPI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LnNEER不是导致LnCPI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即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率存在传递效应,但是不支持通货膨胀对汇率变动具有传导效应的结论。
VAR模型输出结果(见表3)表明,在LnCPI的回归方程中,滞后一、二期的LnNEER变量对LnCPI具有反向的抑制作用,并且变量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表明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率存在传递效应。而在LnNEER回归方程中,滞后一、二期的LnCPI变量对LnNEER作用在统计检验上不显著。在LnCPI的回归方程中,LnCPI滞后期对自身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表明当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前期的通货膨胀率正相关,即通货膨胀率具有持续效应。同时,汇率波动也会受到前期汇率波动情况的影响。
(二)实证检验结果
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率存在传递效应。使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率的汇率传递效应,结果如图2所示,从即期响应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DLnNEER)施加一个正向冲击后,消费者物价指数(DLnCPI)出现反向反应,响应值从基期到第4期呈现递增趋势,在第4期达到0.12%的最大值后逐渐减弱并最后趋向于0。这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消费者物价指数存在传导效应,且传导效应为反向,即人民币升值(贬值)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上升)。从累积响应看,消费者物价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冲击的累积响应呈现递增趋势并最后趋于稳定,其中前4期(即1年)的累积响应值为0.21%,前16期(即4年)的累积响应值为0.50%。由于数据范围及采用估算方法的不同,与Choudhri和Hakura(2002)的研究相比,本文所估算的数字相对较高。
三、结论和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1994年一季度至2010年三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为衡量指标的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通过传递效应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
一是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方向是确定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施加一个正向冲击后,消费者物价指数出现反向反应。
二是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是显著的。汇率冲击能引起消费者物价指数较大幅度的变动,1年的汇率传递效应为0.21%,4年的汇率传递效应为0.50%。
三是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具有及时性。汇率变动会立即反映在物价水平的变动上,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在一年内的影响特别突出,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二)政策建议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受到外汇占款较快增长的严峻挑战。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常项目顺差显著扩大,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在保持汇率水平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增长和外汇的不断流入直接导致人民银行以外汇占款的形式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加大通货膨胀压力。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我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实施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和适当的汇率调整将有助于实现经济更加平稳、可持续的发展及货币供给平稳有序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