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是将理论知识系统化、深入化的重要途径,它是其它科学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同时兼顾数学教学的实用功能与文化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是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中涉及了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教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让学生把握问题的实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多角度看待问题,那么许多看似难解的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思考:182可以连续减掉多少个7?其实只要算出182里面包含多少个7即可,即182/7=26。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减与除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四则运算加、减、乘、除之间的相互转换;再如,甲乙两人在一个500米圆形跑道的同一个起点同时同向出发,已知甲的速度是265米每分钟,乙的速度为245米每分钟,问多长时间后甲乙第一次相遇(即甲追上乙)?这个思考题看似复杂难解,其实只要换个角度就简单多了,甲追上乙也就是甲比乙多跑了一圈,甲每分钟比乙多跑265-245=20米,那么多跑500米需要的时间为500÷(265-245)=25分钟,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求异性思维也得到了开发。

二、以错例为讲解案例,深化思维能力

错误与探索相联姻,人在错误中可以汲取知识,发现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典型的错例,深入放大的讲解、剖析错例,让学生自主分析,经过理性反思来辨别异同,从而找到错因,这样学生在正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层次的深入。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遇到此类问题可以有的放矢,轻松解答。

三、巧妙设计问题,诱发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指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由“问题”开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难度适宜并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例如,在讲述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减法的运算时,可以先由学生总结整数加减法的算法,再逐渐将小数加减法融入其中,平缓过渡,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方法学习新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数,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下学习,设计由易到难且对比性强的问题。如,3元5角6分=()元;3元5角=()元;3元6分=()元;30元6分=()元。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四、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实践操作条件,通过广泛开展教学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得到在实践活动中思考的机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圆锥计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分别准备一个圆锥容器和一个与之同底等高的圆柱容器,让学生通过盛水来比较两种容器的容积关系,学生通过实践很容易就会发现圆锥体体积是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并且在圆柱体的基础上得出圆锥体积公式。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他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除了要注意教学方法以外,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创设。民主是创造力发挥的重要条件,在轻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才能消除紧张感,全身心的放松,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教师要避免旧式“填鸭式”教学,要改善课堂沉闷、压抑的状态,教师就要表现出亲善的一面,通过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课前小故事、猜谜语、开展课堂小活动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出具有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