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寄宿制;状况调查;产生原
因;解决策略;家校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6—0019—01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由于近年来“打工潮”的兴起,外出务工人员队伍激剧壮大,留守儿童与日俱增。这些留守儿童中有一大批就是寄宿生。据有关资料和社会调查显示,目前相当一部分寄宿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每年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酿成的悲剧也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堪忧,这些问题已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寄宿生的情绪情感,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究竟怎样?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哪些?解决的途径又是什么?
一、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以我校为例。地处祖国西北内陆——甘肃省天水市辖区内,是一所农村独立初级中学,也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648人,其中寄宿生494人,约占学生总数的30%。经过长期的观察了解,我发现这些寄宿生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诸如自卑、胆怯、孤僻、压抑、以及焦虑不安、意志脆弱、缺乏安全感等心理,而且,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差,适应外界事物与环境的能力薄弱,具体表现为打架斗殴、欺骗老师和家长、逃课上网等各种不良现象和违规违纪行为。如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极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因此,关注寄宿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
二、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习因素。由于寄宿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他们所在小学的教学质量、家庭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升入中学后,因小学学习基础的缘故,他们的学习显得吃力。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自卑等心理。
2.环境的变化。由于学校离家较远,寄宿生上学走读不便,需要住校,因而远离父母亲人,缺少家人的温暖和关爱,同时他们还得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一角色和场所的变化,使得他们容易形成冷漠、孤僻和心理失衡等特点。
3.个体素质。由于寄宿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其个性心理往往表现为好奇心重,模仿力强,自控力差,对是非美丑缺乏辨别,因而不良文化和不良人群有时会趁虚而入,导致他们中出现各种不健康心理和违规违纪的行为。
三、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班主任和宿管人员可以通过集会、班会和晨会等各种渠道对寄宿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耐心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前途理想进行教育,使其逐步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和学习的重要性,最终变成好学上进的学生。
2.做好心理疏导与沟通工作。就我校来说,寄宿生大多离家较远,使他们远离父母亲人,缺少了亲情的温暖与关爱,因此难免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此,身为班主任,我经常深入本班寄宿生宿舍,给予其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安慰,及时发现和帮助他们排除一些心理障碍,并与他们常谈心、多沟通,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及时宣泄、释放,将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到学习上来。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为了做好寄宿生的教育管理,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定期约见一些寄宿生家长或电话联系,有时还抽空家访,以便让家长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近期表现和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就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例如我班李靖同学,家住本乡一个偏僻遥远的山村,又是单亲家庭,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他只好与年逾七旬的爷爷及两个还上小学的弟弟相依为命,小学毕业升入中学后,寄宿在我校。由于离家远,自控力又差,行动自由散漫,经常旷课迟到、贪恋网吧。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我设法取得了与他爷爷的联系,经过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合力教育,这位同学彻底改掉了自身的不良习气,成为了一个遵纪守规、奋发向上的好学生。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并结合本校及学生实际,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