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薛庄―留路地区潜山烃源岩发育特征和供烃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薛庄―留路地区潜山烃源岩发育特征和供烃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薛庄-留路地区潜山勘探取得新的突破。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证明该区潜山应具有东西、南北多向供油的特点,并且分析典型潜山的供油方式。

[关键词]烃源岩 地球化学 供烃

[中图分类号] P5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49-1

薛庄-留路地区位于饶阳凹陷油气最富集的两个生油洼槽(马西洼槽、河间洼槽)之间。经过近几年的开发挖潜,薛庄-留路地区的潜山无论是发现的新断块还是油田内部调整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特别是对深小潜山勘探屡有突破。

1烃源岩发育特征

研究区主要发育Es1下和Es3两套烃源层。

Es1下烃源层主要分布在薛庄断层以西的区域,累计厚度在150m-250m,其有机碳含量普遍很高,但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平面上变化不大,有机碳含量最高达2.5%,一般都在1%~2.5%。

Es3烃源层同样分布在薛庄断层以西的区域,但在研究区分布变化较大,工区主体部位分布较薄,厚度在200m-300m,南北两侧分布相对较厚,厚度在300m-600m,该烃源层是研究区形成成熟原油的主要烃源层,有机碳平均含量中等,平均为0.75%。

从位于八里西潜山的马25井和宁古11潜山的宁古11井油源对比分析来看:马25井原油主要来自马西洼槽Es1下和Es3上烃源岩,而宁古11潜山原油主要来自河间―肃宁洼槽Es3段烃源岩。该区潜山应具有东西、南北多向供油的特点(表1)。

2供烃方式

从薛庄潜山带构造特征来看,该区是一个早期形成、长期发育的“古梁子” 。南北两侧紧邻河间西和马西两个主生油洼槽,八里庄西潜山虽然埋藏深,但该潜山具有双向供油优势;薛庄、八里庄和八里庄东三座潜山虽然埋藏相差不大,但控制薛庄潜山的薛庄大断层为该潜山提供了较大的断面供油窗,油气沿薛庄断层面向薛庄和八里庄潜山运移供给;八里庄东潜山由于位于生油洼槽的二台阶位置油源供给条件较差,未能成藏。且本区潜山烃源岩的大量排烃、运移、聚集期是在渐新世沙一段至东营组沉积期,并延续到中新世期;薛庄地区潜山形成于渐新世之前的沙四-孔店沉积期,构造定型于馆陶组沉积前。因此潜山圈闭的形成期早于或同期于烃源岩的生、排烃期和油气运移、聚集期,在时间上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配置关系良好,有利于潜山成藏。

八里庄潜山上覆沙四孔店组非生油层,东侧与沙四孔店组非生油层对接,西侧与沙三段地层对接。从潜山和油藏的形成过程来看,八里庄西潜山形成最早,在沙四-孔店时期就抬升遭受剥蚀,八里庄潜山抬升最晚。八里庄西潜山油藏形成最早,八里庄潜山油藏形成最晚。分析认为,八里庄潜山的油气主要从潜山西侧的薛庄潜山运移到八里庄潜山。油气首先通过断层运移到薛庄潜山,然后由薛庄潜山通过断层和雾迷山储层运移到八里庄潜山形成油藏。

从原油密度和含蜡量分析(表2),由西向东、由低潜山到高潜山原油性质有由好变差的趋势,油气主要由西向东运移,马25井西是油气输入的主要方向,自西向东原油密度和含蜡量逐渐降低。另外马100断层处,也是油气运移的另一个方向,根据差异聚集原理,油气首先运移到薛庄潜山,灌满薛庄潜山后溢出运移至八里庄潜山,形成八里庄潜山油藏。

从表中明显看出八里庄西潜山油藏原油性质最好,比重小,粘度低,含硫,胶质沥青含量都比较低.表明距离油源近,运移距离短。八里庄潜山运移距离大。表明油气来自于八里庄西洼槽。并且根据油源方向分析,八里庄潜山西部的圈闭油源条件好于东部。

参考文献

[1] 王涛.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 王焕弟.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