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真菌病疗效。方法:患者分组口服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并观察其疗效及治疗过程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与伊曲康唑有相近疗效,前者更经济方便,更适宜临床应用。

[关键词] 甲真菌病;氟康唑;伊曲康唑

[中图分类号] R7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072-02

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分别采用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作对照研究,观察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就诊患者,纳入研究的条件:根据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而确诊的甲真菌病病例;患者1个月内未局部和系统用过甲真菌病治疗药物;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接受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并能定期复诊。排除条件:三唑类、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或其他多种药物过敏者;急、慢性肝炎患者;肝肾功能有损害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者;正在服用影响伊曲康唑或氟康唑吸收、代谢及同时使用会增加各自不良反应的药物者;已知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的真菌感染。淘汰病例标准:中断治疗者,治疗过程中合并应用其他甲真菌病治疗药物者不能定期复诊者,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变化者,因服药引起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后者计入不良反应内,不作疗效判定。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136例,男60例,女76例;年龄18~57岁,平均(31.26±11.1)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2.65±0.87)年;其中,指甲甲真菌病80例,趾甲甲真菌病56例;单甲感染70例,多甲感染66例;甲下型甲真菌病114例,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22例。对照组共132例,男58例,女74例;年龄18~54岁,平均(32.01±10.3)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2.45±0.91)年;其中,指甲甲真菌病80例,趾甲甲真菌病52例;单甲感染72例,多甲感染60例;甲下型甲真菌病112例,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种及严重程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组每周固定日期1次口服氟康唑150 mg,连续16周。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2次,连续7 d,停药3周,为1个疗程,进行4个疗程,共16周。

1.3 观察项目

1.3.1 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病甲位置、病甲数量、甲厚度、周围皮肤真菌感染情况等进行记录;测量病甲面积,计算病甲面积占的百分数。

1.3.2 真菌检查所观察的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真菌镜检,部分患者同时进行真菌培养。

1.3.3 不良反应观察不良反应程度按轻、中、重三级判断。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按五级评价,仅对肯定有关和可能有关的反应列为药物不良反应。

1.3.4 实验室检查观察并记录病例治疗前、后作血、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的结果。另外,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16周进行肝功能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改变者,停止治疗。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为甲真菌病体征消失,甲板透明、光滑、平整、有光泽,病原学检查全部正常,即甲面积百分数下降指数≥0.9,真菌镜检和(或)培养阴性。显效为病情明显好转,积分下降指数0.70~0.89,真菌镜检和(或)培养阴性。进步为用药后病情好转,但不够明显,甲面积百分数下降指数0.50~0.69,真菌镜检和(或)培养阳性。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加重,甲面积百分数下降指数

甲面积百分数下降指数=

■;

有效率=(痊愈+显效)/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氟康唑组有效率为83.32%,伊曲康唑组为86.6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5,P>0.05)。氟康唑组痊愈率为68.38%,伊曲康唑组为71.2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6,P>0.05)。见表1。

表1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氟康唑组136例患者中,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2%;酮康唑组132例患者中,1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39,P>0.05)。

3讨论

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为甲真菌病[1],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易感因素有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局部回流障碍、甲外伤等[2]。长期以来,皮肤癣菌为甲真菌的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非皮肤癣菌类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感染指趾甲引起的甲真菌病的比例在逐年增多[3-4]。

本次临床观察使用的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均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照组药物伊曲康唑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其他霉菌均具有抑菌作用,亲脂性高,与角蛋白结合力强,推崇的治疗方案是200 mg,每日2次,连续7 d,停药21 d,再冲击3~4次[5],本研究对照组即采用该治疗方案。治疗组药物氟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为90%,这与其分子量较小,而且与其他唑类药物相比亲水性更好有关。氟康唑的抗真菌机制基本与唑类相同,主要通过其唑环上的第4位氮原子与含二价铁血红蛋白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从而抑制了C-14去甲基化酶活性,致麦角固醇合成受阻[6]。

两组均取得良好疗效,氟康唑组有效率为83.32%,痊愈率为68.38%;伊曲康唑组有效率为86.61%,痊愈率为71.21%,两组的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两组疗效相当。但是,由于氟康唑半衰期长(24~30 h)、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和组织内该药浓度是血浆浓度的5倍[7],每周只服药1次,氟康唑服用总量和次数均较伊曲康唑少,临床应用更方便;另外,氟康唑价格低于伊曲康唑,也就更经济,更适宜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伯埙.现代皮肤病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275.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

[3]廖万清,顾菊林.病原真菌生物研究展望[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9,2(1):2.

[4]王泽芳.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68.

[5]罗汉超,陈德字.实用皮肤性病学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5.

[6]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3-454.

[7]Grant SM, Clissold SP. Fluconazole: a review of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c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superficial and systemic mycises[J].Drugs,1990,39(5):877-916.

(收稿日期: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