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OTT抄运营商后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OTT抄运营商后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的情人节档期,《101次求婚》和《在一起》两部爱情大片有一个共同点——微信。当看到林志玲用微信和闺蜜聊天、Angelababy和柯震东通过微信的“摇一摇”邂逅,还没成为微信用户的观众,多少会产生一种“out”的感觉?

可以说,从2012年起,微信一下子取代了微博、QQ,成了最热门的应用。而在业内,微信是一个典型,它代表着基于移动互联网诞生的、目前最受追捧的概念“ott”。

所谓“OTT”,即Over the top,原意是篮球运动中的专业术语“过顶传球”,即从头顶上来回传球最终到达目的地。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谷歌、苹果、腾讯、Skype、Netflix等一系列公司正在像运动员从空中传球那样,绕过挡在身前的对手——移动运营商的阻碍,利用宽带网发展自身业务。

数据显示,2013年春节,68%以上的人仍通过手机短信发送拜年消息,选择微信的人仅占12%,三大运营商的拜年短信总量同比均出现增长。如果没有对比另一组数字的话,这个看起来很不错的成绩单足以让运营商高兴一阵子——手机网民中有58.2%选择微信拜年;同时北京三大运营商的统计表明,相比2012年除夕夜,平均每个北京用户发送短信42条,而2013年这一数字却只有36条,下降了14%。这意味着,大量手机用户,正在放弃短信,而这是电信运营商最大的现金来源。

此外,2012年全国短信发送量为8973.1亿条,同比仅增长2.1%,远低于2010年7.1%和2011年6.2%的增幅,更是远低于用户增速。而与此同时,以腾讯微信为代表的OTT应用则汹涌而来,无法抵挡。

事实上,全球的运营商都在经历类似的恐慌,比如荷兰最大的运营商——荷兰皇家电信公司(KPN)曾在2012年6月左右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因为Skype与Whatsapp等应用的发展使其第二季度利润下降了11%。而在移动互联网5年前就高度成熟的日本,一位中国记者最近走访日本时发现,4G环境下的日本年轻人已经不再申请任何一个运营商的手机号,转而使用虚拟运营商的产品,只要付极低的资费就能通过网络享受所有的服务。这位记者不禁感叹:未来几年,有大事要发生了!

冲击扑面而来

据传,微信之父张小龙在最近的一次内部讲话中表示,他希望今后推出的手机都是没有通话功能的——运营商已经没有提供通话服务的必要,互联网企业将取而代之。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OTT企业推出通话产品,也就是用户在手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实时通话,那运营商立马就完了。”中国电信旗下天翼创司的副总经理钮钢道出了运营商的焦虑现状。

在2013年春节前夕,钮钢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坦率地说,通话类应用其实在国外已经出现,国内的微信虽然具备通话功能,只是没有做实时通话,但“并不是说他们做不了——或许靠政策保护,国内运营商暂时还能维持通话市场的现状,但是OTT应用的威胁显而易见”。

比如2013年很多电视台的元旦跨年晚会的观众互动环节,大多改用微信来完成,而这在过去都是通过短信发送来实现的。原本是运营商“现金牛”的短信业务式微,直接影响运营商的收益。“相信今后用微信做互动载体的节目或者活动只会有增无减,微信取代短信的趋势看起来不可逆转。”

即便如此,微信的脚步还在加快。2013年春节,微信推出4.5版本,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更新,就是加入了实时对讲功能。对此,就连奇虎360总裁周鸿祎也在一次访谈中说:腾讯未来会成为中国最大的运营商。

“OTT的发展势不可挡。”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最近表示,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属于量变,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质变,要激烈得多。

当微信用户逼近4亿,运营商前所未有的压力“山大”。他们已处于生死的十字路口。

“微信现在就像新的圣地,淘金者都扎堆到这里来了。”在某电商公司负责洽谈投融资合作的刘炜,因工作关系与不少投资界人士关系密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就发现诸多创投人都在加大布局微信平台。“尤其是那些在微博操作营销大号的,转移的力度很大,这说明微信很快就会构建出活跃的生态圈,发展速度会更惊人。”刘炜确信,微信横扫传统电信业务“那是肯定的事”。

其实,微信只是众多OTT产品中的一种,如今人们已经开始用手机做几乎所有的事情——购物、支付、下载,甚至查看自己的病历,这一切都只需通过各种OTT产品就能实现,到处都是OTT的机会。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快速增长,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预测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达到5亿。移动互联和OTT时代已然到来,若不是OTT服务商们目前有所顾忌,恐怕他们早已颠覆了世界。

博弈还是合作

因为OTT,未来五年,运营商可能受到威胁的领域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移动电视/视频、手机短信、定位服务和聊天/社交网络等。如果运营商不能在移动应用程序支付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那么市场份额的降幅将会更大。当前,全球的运营商都在为了不再做“哑管道”而努力开拓“智能管道”道路,与OTT展开较量。

比如,澳大利亚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澳洲电讯(Telstra)成立了一家面向全球应用的软件公司,并于2月1日起已正式运营。新公司负责开发基于软件的移动业务,以与OTT企业抗衡;法国三大运营商之一的法国电信则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信服务,叫板OTT;而法国电信商Free的方式更狠——这家公司在今年1月初宣布,允许用户屏蔽网络广告,这等于掐断了互联网公司的收入来源,让各大互联网企业一度心惊肉跳。最终法国政府责令Free停止屏蔽行为,因为“运营商无权为用户编辑内容”。

在中国,类似的博弈也从暗流走向明处。

2012年底,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曾向腾讯隔空喊话,抨击“腾讯QQ占用运营商的信令资源过大”,表示双方之间需要沟通,否则将影响到相关服务。

对于中国移动的言语施压,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强调“互联网开发商和运营商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关系,并不是对立或者并列的”,表明无意侵犯运营商领地。其实从2011年起,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就提出“要根据移动互联网公司占用流量、资源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差异化收费定价与分成调配”的设想,只是近期类似意见表达得更加强烈而已。

总结起来,运营商找OTT麻烦的策略包括:节流或阻止网络层面的应用程序;向使用OTT业务的用户加收费用;对业务区别对待,向内容、应用提供商采取不同的流量管理策略,收取额外费用;

通过电信运营商间合作进行竞争等。而互联网企业也对这些措施发起反击,比如强调“网络中立”,抗议针对OTT服务的特别收费等,双方之间的“打架”时不时地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博弈之外,许多运营商与OTT之间也开始出现协作的苗头,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发生微妙的变化。如不少欧洲的电信运营商就把OTT视为自己新增的业务特色,法国电信、德国电信等都与OTT公司进行了合作,向用户提供自己的OTT应用。腾讯微信今年2月也与香港首屈一指的移动网络运营商PCCW Mobile(香港电讯)合作推出微信畅聊套餐,用户只需付8元港币,折合人民币6.4元,就可不限流量地使用微信,文字、语音、图片、视频都包含其中。这些转变表现出运营商开始拥抱改革性的技术变化,不再简单阻挠OTT的发展。

“运营商与OTT开展合作是个好选择,因为协作会让人人皆可受益: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运营商可提供更多的东西,而 OTT 服务则可以让软件货币化。”国外分析人士指出,只要运营商拿出更灵活的姿态,在移动互联时代就仍有机会,因为每一个杀手级应用,都有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用户入口,即使在语音业务上被侵蚀,只要能成功转型,选择正确的OTT合作伙伴,运营商依然可能在一些关键平台上维持利益与话语权,但这要看他们是否有足够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诚意。

最后的盛宴

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预示封闭多年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即将启动,今年中国诞生虚拟运营商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因此有评论认为,短信在春节期间的短暂繁荣不过是“回光返照”,恰好意味着手机短信进入黄昏,运营商得到的不过是最后的盛宴。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崛起,电信运营商低值化、边缘化和管道化局面难以逆转。未来5~10年内,电信企业必须转型,否则死路一条。”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不客气地说,留给运营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时代已然改变,不论是否情愿,动自己的手术都是必然选择。

“必须进行业务改革。”钮钢说,中国电信建设了基地,其中的天翼视讯、爱游戏、天翼阅读都步入了公司化运作,天翼创投则是国内运营商的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而奚国华表示,面对OTT的冲击,中国移动的首要任务是搭建开放平台,因为平台是运营商拓展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同时在企业体制改革方面,中国移动正在向集中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旗下九大基地将全部向专业化运营迈进。迄今中国移动已成立了四家专业化公司:国际公司、终端公司、政企公司和财务公司,筹建中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公司则预计在2013年挂牌。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也已成为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其云计算公司更是已开始运营,从事联通云平台产品的营销推广工作。

然而运营商们的转变举措是否有效,人们观点不一。一位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就颇为不屑地说:“只要运营商的垄断地位还在,他们就很难创新,就算里面有人才,有想法,也没有办法,这是体制决定的。”

对此,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立新也表示:“三大运营商的高管轮岗政策将无助于企业的改革,电信改革的上策是学习英国电信公司,进行民营化;中策是将网络与业务分营,国家统一建一张公益网,供业务公司租用、竞争;下策是把四家运营商合并为两家,学‘两桶油’或者学银行统一价格。”很显然,尽管做出了一些改动,但若没有心态的转变,仍然寄望依赖垄断地位、而没有真正有力度和触及本质的“手术”,那么面对整个移动产业业态与过去大不同的新局面,未来的移动通信产业大餐桌上,运营商恐怕还是要沦为彻底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