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作文教学尤其是。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由此可见,情感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应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

一、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作文的动机。现在学生作文的第一难关就是打不开思路,即使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往往无话可说。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缺少一种内在的动力――情感。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学生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这种高涨的情绪是带有一种冲动性的情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针对学生的情感特点,激发写作情感

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励、可塑性很强。因此,我们可根据学生情感的这一特点,运用各种形式、方法,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打开作文的思路。

1.利用写作题目激发动情点。

“题好一半文”,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一个好的题目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激情,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相反,一个不切实际、不着边际、陈腐烂旧的题目则会增加学生写作的困难,不是无“米”下“锅”难成其“炊”,就是“酒不够水来凑”,即使勉强成文,也是语言枯涩,内容空洞。那么怎样才能把题目出好呢?我认为首要的一点是打破以往那种只着眼于程式化的技巧训练的命题方式,在命题时顾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内心意愿,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

2.利用周记打开学生的情感世界。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地关闭。通过周记谈心,效果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真实。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学生个体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沉积下来,在作文中不时表露。

3.利用创设情境法激发真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带学生进入一个人为设置的教育场景。因为是“人为”的,它就具有计划性、目的性。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促使他们思考生活,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如《背影》中父亲表现出的感人肺腑的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曹刿论战》中曹刿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令人叹服。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用海啸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来理解正义,激发对光明的渴望。

4.利用批语真情交流。

作文评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写批语是作文评改的重要形式。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那么作文批语一定要中肯。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一篇文章的批语中,都要首先给予他们热情的正面的鼓励,尽量发掘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也要及时肯定。事实证明,只有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向他们指出不足,他们才乐于改正,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另外,对于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思想问题,我们在评语中要给以亲切的关注,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去教育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激发学生写作情感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把好学生写作激情的正确导向。

只有认识得准,情感才是健康的、积极的;只有认识得深,情感才使炽热的、深厚的。可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年龄、阅历等的限制,他们的情感往往带有一定的冲动性、盲目性。因此,我们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时要及时发现,纠正学生在情感上出现的偏差,指导他们准确深入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

2.尊重学生的内在情感。

有的学生的作文写得很有真情,但内容涉及个人或他人的某些隐私,不愿公开,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换得学生的信任,以后再写作文,他也敢向你说心里话。

3.不要强求情感表达的一致性。

情感作为心理活动的表现,是很具个性化的,因此作为情感的载体,文章不能强求情感的一致性,只要出自内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4.加强历史文化学习,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的河水,是民族情感的展现。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作用很大。

除此之外,一些人名垂青史,为我们提供了教材。那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处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会让作文教学失去“主心骨”,会让学生在历史的淹没、文化的阴影中失去自己的声音。实践证明:不会。十六七岁的少年,正处在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彰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在历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取其中之一瓢。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地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雄浑的历史文化的支撑下找自己的路。如有的学生为了弄清《诗经》中黄河的清浊,翻找史料;有的学生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与现代的表达手法进行区别……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心灵的过滤,展现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有内涵。

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师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果实。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又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逐渐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真正让学生在笔尖下流露出自己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