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跋顾校鲍刻’与中国古旧书文化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跋顾校鲍刻’与中国古旧书文化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6月12日(黄丕烈诞日),由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发起并联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经典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1华夏阅读论坛”之“‘黄跋顾校鲍刻’与中国古旧书文化研讨会在杭州大华饭店举行,60余位海内外学界精英及藏界名流济济一堂,畅怀座谈。此次盛会被视作与《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合展并驾齐驱的6月杭城文化盛典。同时也是国内首次由拍卖公司发起并联合学术机构主办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市场与学术互动方面具有引领意义。

本次会议采用主题报告和自由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研究员姚伯岳先生,日本国立金泽大学教授李庆先生,天津图书馆馆员、天津文史馆馆员刘尚恒先生,中国阅2011西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先生分别以“黄跋”、“顾校”、“鲍刻”、“中国古旧书文化”为主题作报告。

研讨会前一日,6月11日,曾在西泠印社2010秋拍中以800.8万元创造批校本纪录的顾广圻批校《战国策》,由黄丕烈校刻、题跋、归自海外的《国语》,黄丕烈批校、吴湖帆夫妇旧藏并校跋的明汲古阁《梦窗词丙丁稿》,黄丕烈题跋、吴翌凤校跋的清抄本《文房四谱》、黄丕烈题跋的明抄本《画鉴》、《唐诗鼓吹十卷》纪晓岚批校本等数部珍贵古籍在大华饭店进行了公展。

黄丕烈、顾广圻、鲍廷博,是清代“朴学”鼎盛时期的藏书界巨擘,经他们题跋、批校、刊刻的善本古籍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尤为后人所珍,有“黄跋”“顾批”“鲍刻”之称。自清中期以来,藏书家已将“某某批校”作为一项独立注明。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组织编写《中国古籍善本目录》时规定,所收善本不能晚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但批校本并不在此限之列,其“特殊待遇”可见一斑。

作为古籍善本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批校本”正成为艺术市场中受人推崇的版本概念。所谓批校本,一般是指批本、校本、题跋本的统称。这些经前贤亲笔点校、批读、题跋过的书籍,也许本身的年代并不十分久远,但是批点时所依据的本子必定是经过名家学者披沙拣金、多方搜求而得的精善之本,同时又融入了批阅者本人的多年心得,可谓集历代精华于一身,而后或被重抄、或新校,乃至重新刊刻,礼赠同好,成为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支脉。这些散见于原书字里行间的只言片语,有的侧重于考证源流、订正讹误,不仅为后人的学术研究提供线索,同时也体现了批校者本人的学养、趣尚以及当时的学术思潮和文化风尚,是先代文献与当时知识分子的对话和互动;有的偏重于记述得书经历、观书感言,或寥寥数语,或洋洋百言,风雅学士们的种种生活形态跃然纸上,使一部部原本无差别的普通书籍,拥有了独特的生命。

此外,这些留存至今的先贤手泽,还因其各具特色的书体,成为今人眼中艺术性的一种表达。可以说,人们对“黄跋”“顾校”“鲍刻”以及其他名家批校本的热衷,从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也是对学者、学养、学术的尊重和推崇。这或许是“批校本”能在古籍善本的众多品类中独树一帜,引起学界、业界以及官方多重关注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