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言·情趣·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言·情趣·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课堂语言是能否更好地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获取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从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结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怎样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表述能力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既取决于人们对学科自身规律的认识程度,体现出其科学的特性,又取决于教师的学识修养、创造意识,体现出其艺术的特性,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的观点。

【关键词】情趣 能力 效果

课堂语言就教师的语言来说,真诚是灵魂,情感是血液,技艺是肌腱。教学理论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最终要看它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情趣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非常根本性又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人们无论从事学习或工作,还是做学问,搞研究,都是离不开情感和兴趣的,对于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在语文教学中,那种无视文体的情趣因素和美学特征,把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毫无情趣,只会令学生生厌,扼杀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和兴趣;同时也必然会抹杀文本的审美和人文教育功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严重的损害。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非常渴望有情趣的语文教学的。

一、构建多姿多彩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

当今,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还非常有限,要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可是,面对死气深沉的课堂或不够活跃的课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不高,这就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变得模糊,缺乏动力,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不采取灵活多变的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在课堂上变相施压,大唱高调,只能触发学生的反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恶的心理,教师本身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除了尽量利用自身已有的教学设备或自制的教具外,应注意自己的双重角色,即既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学生语言交际的对象和同伴。同时,教师还应和蔼,语言幽默风趣,以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平易近人之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是他的良师,更是他的益友。且幽默、生动、风趣的课堂语言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零距离交往,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让学生融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体会汉语言知识的无穷魅力。

二、教师驾驭课堂的语言要富有个性化

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语文教学要达到如此美妙的境界,语文教师的语言除了应具备教师职业口语的共性外,还应结合自身的个性特征,融百家之精华,来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艺术风格。而要达到上述优美的教学境界,以言动人,以情感人,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三种语言个性特征:

1.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而含蓄

语文教师要深入、理解、想象体验自己所授的知识、内容,准确、鲜明、生动地在课堂上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使学生沉浸在客观事物的情景中学习语言和体会文中情感,并注意说话要留有余味即含蓄,就可诱发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有两位教师讲课,同样是讲“劳”字的含义,一位教师直言不讳地说:这是“劳动”的“劳”、“辛劳”的“劳”。而另一位教师则从汉字构造上分析说起:“‘劳’字就像一位农民头戴草帽,辛勤地顶着烈日在割草,无不使我们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么,我们的粮食靠什么得来?”学生们回答:“辛勤劳动”。教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辛勤劳动的‘劳’字。”这样,教师通过巧妙而又形象、含蓄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劳”字的意思,这种教学活动则显得生动、活泼而含蓄,又富于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2.教师要具备美感教法的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文课的美感教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美、教态美。上课时,教师要善于借助丰富的表情和自然的动作来传递信息,表情达意,要善于借助眼神与学生交流。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搭起师生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会引起学生的亲近感,让学生体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感受。例如,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春》,经过教师富有诗意的朗诵,“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再加以画龙点睛的点评,一定能够把学生带到优美的意境之中,从中体会春风徐来,百花争艳,一派春意盎然的美景,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又如,一篇比较乏味或比较抽象的文章,教师就必须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浅显化,且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时重时轻,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并配以恰当的手势和动作,以声激情,以开助说,不断转移和强化学生的兴奋点,增添情趣,如《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可模拟冬季捕鸟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到文章所述之事可视,可触而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即可达到美不胜收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具备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能力

教学语言具有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具体来确定课堂语言的节奏。例如,文章长、内容浅的,可加快节奏,跑马观花,长文短教;篇幅短,立意深、构思巧的课文,可放慢节奏,让学生慢慢咀嚼品味,体会其中的奥妙,汲取其中的营养。

一般而言,教学重点、难点或哲理性强的内容语速、节奏要缓慢,同时语气要加重,语调抑、扬、顿、挫要分明,一板一眼,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巩固记忆。如果是浅显易懂的抒情性浓的内容,语速要加快,声音可放轻一点。例如艾青的《黎明的通知》,朗读时要充满胜利的激情,语速较快,气势要强,节奏要鲜明,才能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对胜利在望的无比喜悦之情。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就要有意变换声调,提高嗓音,采取声缓而语重的方式授课,对学生进行新异刺激,以使学生提神醒目,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来,使课堂始终保持活跃、热烈的气氛。

所以,合理地、适时地调控课堂节奏,能使学生摆正心态,迅速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借促身体动作和表情姿态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信息系统。它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1.体态语言有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体态语言,发出不同的信息符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组织好教学。例如,教师步入课堂在讲台上站立,目视全班同学,则表示正式上课,学生即可安静下来,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走,领会知识或发表不同的意见,展开课堂讨论。对于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教师可以用目光示意,使期重新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继续听讲。而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表示“你真聪明”“对极了”等,“大拇指效应”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以后回答问题的兴趣。

2.体态语言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在课堂中娴熟、正确地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语文教学中常会碰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体态语言则会充分表现出它的模拟性和象征性,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去模仿,引起学生对所讲授事物的联想,加深印象,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学生也会根据教师的体态语言的变化,来判断教师的态度、情感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字、词、句的理解,去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3.体态语言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内容的进程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所在,并注意协调和排解,有助于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如在授课中,发现学生在交头接耳,相互低声讨论问题,指指点点,说明教师在授课的内容上可能出现了问题,教师应注意反省、自查及时纠正或排解学生心中的疑惑,而不应让学生带着疑惑走出课堂,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许会误导学生,会失去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更会影响教学进度的开展。

4.体态语言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努力地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环境。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是创设这种良好情境的重要手段。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点头、微笑中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领会教师对自己无私的爱而延伸爱听教师的课和欣然接受教师由衷的教诲。教师也会从学生那幼稚的表情中,体会学生的需求,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负担去做学生的心理辅导,从而真正做到关爱学生的身体和向身心健康的发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5.体态语言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事物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的确,为人师表就是要给学生做表率。这种表率在体态语言上讲主要表现在:⑴衣着朴实整洁;⑵举止稳重端庄;⑶态度和蔼可亲;⑷风度从容典雅;⑸教态高雅洒脱。这些表现是一种“无言之教”,会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朴素大方、实事求是、谈吐文雅、宽宏磊落等良好的风尚,从而达到“其向正,不令其行”(孔子语)的境界。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语),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倡导以人为本,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永远在痛苦中学习,必须把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科学的统一起来,充分施展,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还学生以愉快和欢乐,给语文教学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