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师文共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文共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学习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如泣如诉”的《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两篇文章后,我便让学生写了以“孝”为话题、要求有“细节描写”的作文。学生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有些固然可以通过点评交流来解决,但更多的,则需要对具有一定样板意义的文章进行赏析来解决。于是我自己写了一篇同题文章,并发在博客上。

接下来照例是作文讲评课,在交流了学生的作文以后,我试探着问学生,要不要看看老师写的文章,大家居然齐声回答,要。于是我打开自己的博文,在恳请学生必须对我的文章做无保留的评点后,开始朗读起来。

问世间“孝”为何物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摘自《孝经》

前天和先生经过西小路水果摊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人在买鲜枣,也顺便买了两斤,一边走,一边吃。发现这枣子又甜又鲜,就商量,给两家的老妈买点去吧。于是两个人转而回去,一口气买了好几斤,准备下午带给老人家。

一直有这个惯例,每到礼拜天,如果不是单位里有事,我们都会去老家看看两位老妈。每次去看她们,我们总会想法子换着花样买点东西。上周买了零食点心,这周就买点小菜下饭,上次带了吃的,这回就捎上点穿的,以前这个买够了的,现在就买那个。这对于我们这个经济不宽裕的家来说,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两个老妈也一再说,你们以后就不要买东西了,凡凡还需要用钱呢。有一次我和先生从超市回来,边上台阶边看着购物单,都说,这样子还真消费不起噢。不过说了以后我们马上否定了这个想法,怎么可以呢,两位老妈,一位87岁,一位78岁,她们还能享受多少人生啊,如果我们因为暂时的经济紧张而不尽孝,以后我们有钱了,用这些钱去孝顺谁啊,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呢。于是两个人达成共识,必须让老人家在有生之年吃好点穿好点生活得快乐点。

这样的后悔确实曾经有过。每当我们吃着特别好吃的、穿着特别好看的东西时,先生总说,要是爸爸还在就好了。那时候,就因为想吃豆腐,先生的父亲起了个大早去买,结果因为视力不好,一不小心跌进了茅坑里。这个故事我不知听过多少回了,我很理解先生的心情。而自我懂事起我的父亲已经不在人世,所以更觉得要对身边健在的人尽可能地好。

只要孩子对父母好一点,对父母就是莫大的安慰,这个我是很有体会的。因为我有一个很孝顺的孩子,有关他的孝顺我可以如数家珍地列举出来。记得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会把幼儿园里发的干面包省下来带给我吃;一起吃饭时,如果盘子里只剩下一块大排,他是绝对不肯把它夹入自己碗里的,尽管他非常喜欢吃;天气冷了,我的脚总是焐不热,他会把我冰冷的脚拉过去放到自己的肚子上;出国后他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我买化妆品和包包;寒假回来买到我爱吃的糖炒板栗,他会剥了壳等我的嘴巴,我说还是你自己吃吧,他却说嘎好一颗舍不得自己吃啊。人家常说我有一个有才有识的儿子,他们不知道,有情有德才是我儿子品质的闪光点呢。

“孝”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算不算孝,但我知道儿子这样做绝对就是孝了。

在朗读了自己的文章后,我开始倾听学生的评点,并加入作文的交流中。

一学生首先用欣赏的语调说,郑老师的文章写得很好,我听了很感动。文章写了两代人的孝,一是老师你对两位母亲的孝,还有就是你儿子对你这个母亲的孝。我于是顺势而问,“孝”这一概念,所指是不是子女之于父母,晚辈之于尊长,是不是仍然延续浙江高考作文“反哺”这一话题呀。大家说对的。 既如此,学生作文中写“美丽若她(母亲)”“他”之类的着力写父母亲对我的关爱的文章,还有“我这一家子”等写家庭琐事的文章,是不是偏离或者部分偏离话题了啊。大家又说是的。看来审题有风险,选材需谨慎啊。

一学生说,文章以第一人称“我”来写,写的又是自家的生活琐事,抒发的情感真挚动人。我说,不错,写文章是需要情感投入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文中有我”,我手写我心才能感人,才有生命力;而细节的真实造就了艺术的真实,使文章焕发出感人的魅力。

一学生说,老师的文章上下衔接自然,前后贯通,如“只要孩子对父母好一点,对父母就是莫大的安慰”句,把“我”作为人女和“我”作为人母两块内容连缀在一起了,陈述者一人兼两个身份,使文章的两块内容成为有机整体。我说,要写出“有机文”,谋篇布局至关重要。其实老师一开始考虑写文章时,有关“孝”的内容也急不可待地想从我的材料库中跑出来。我让它们站定,确定主持人和上场人选,再安排出场顺序。你方唱罢他登场,亮相者一个个不亦乐乎。我这一类比,学生们明白了,师同我心,原来这个工作是“痛并快乐着”的。

一学生说,老师你结尾处说“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算不算孝,但我知道儿子这样做绝对就是孝了”,话音未落,就有人说“这是衬托”,又有人说“正话反说”,我说是的,做人贵直,而诗文贵曲,我说的并不是自己不孝,而是用这样的曲笔来突出儿子的孝。儿子在美留学,我也是借文章寄托对他的思念啊。同学们说完全可以理解。

一学生说,老师你的一个长句挺有意思啊,“寒假回来买到了我爱吃的糖炒板栗,剥了壳等我的嘴巴,我说还是你自己吃吧,他却说嘎好一颗舍不得自己吃啊”,回肠荡气呢。我说过奖了,我只是用长句把当时的情景作为一个整体描摹出来了。不过长句和短句,在表情达意时确有不同的味道。

一学生说,老师,你文章的题目套用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很有亲和力。我说是啊,题好一半文呢,文章有一个好题目,就是一个加分点。同学们的作文题目有“孝傲江湖”“将孝进行到底”等等,明显比老师的拟题还高明呢。

言至此,我看到同学们似乎多了几分底气,于是问,大家能 不能给我的文章提提批评的意见。学生们现不好意思状。我说,文章本来就是给大家批评的,你们要帮老师提高作文水平,多提批评意见是必须的。在我的鼓动下,有几个学生大方地站了起来。

一学生说,文章开头几段摘自《孝经》的文字,似乎和下面的文字没有多大关系。我解释说,我是想先摆出古人对“孝”的评价标准,然后把它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算不算孝”,说的其实就是对照古人的标准,我不算孝,而儿子是孝的,因为他更符合孝经中的标准。但我承认,这些文字在内容上和下文不是最契合,引用也要恰到好处,同学们真的很有眼光啊。

一学生说,老师你对“孝”的理解有些片面,“孝”不仅是物质上的给养,更是精神上的敬爱,而你的文章,写的都是吃穿用度方面的事情。这一说正中了要害。其实这也是我作文时已经意识到的问题。我知道教学的机会来了。我连连赞叹同学们的犀利和敏锐,接着说,老师的文章从高考评卷角度看,最多也只是“基础等级”罢了,而同学们的作文,立意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这才是发展等级呢。

既然提到了高考,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文章中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不好吧?有学生马上反对,这有什么关系啊!我说,同学们讲得都没错。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在应试中是不被允许的,但如果是在老师这样的博文里,应该无妨。

热烈讨论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下课铃声响起,我发现还有学生意犹未尽,就说,请大家把想说的话都留在我博客的评论中吧,学生们都说好。这一堂作文课便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