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淡水白鲳的人工养殖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淡水白鲳的人工养殖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属脂鲤亚目、脂鲤科,又叫“淡水鲳”,在台湾被称作“银鲳”。淡水白鲳肉厚刺少,肉质细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淡水白鲳的人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白鲳;池塘;投饲;水质

中图分类号: S9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66-1

1 池塘条件

面积500~10000平方米均可,以每口鱼池面积3000~6000平方米、水深2~2.5米为宜;池底较平坦,并留有少量淤泥,淤泥厚以10厘米左右为宜;排灌要方便。池塘在放鱼前要清整消毒,杀灭池中细菌、害虫和其他敌害;清塘药物以生石灰和漂白粉为佳。

2 鱼种规格及数量

若放养越冬鱼种,规格以每尾50~100克为宜,每公顷放养0.5万~1万尾;若放养当年鱼种,规格以每尾15~20克为宜,每公顷放养0.9~1.2万尾。搭配种类以鲢、鳙、草、鲤鱼为宜。在长江流域池塘主养淡水白鲳,可采用下表的放养模式。

长江流域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放养与搭配模式参考表

放养鱼种时,要对鱼体进行药物消毒,一般用2%~2.5%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或用5~6ppm的含有效氯15%的漂白粉溶液浸浴15~20分钟,或用8ppm的硫酸铜溶液浸浴20分钟。

3 投饲与施肥

淡水白鲳个体小时,以投喂含粗蛋白质30%~35%的饲料为宜,日投饲率以5%~10%为宜。随着个体的生长,应逐渐投喂沉性颗粒饲料,并间隔一定时间投喂一些青菜、小块西瓜皮或其他果皮以及水花生为主的水生植物等青饲料。颗粒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以25%左右为宜,但以沉性为好,以利于淡水白鲳尽快摄食。若是漂浮性饲料,则不易被淡水白鲳利用。因为淡水白鲳一般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极少在水体表面摄食。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7%,饲喂时间一般每天上午9~10时,下午3~4时各投喂1次。投喂时要注意季节、天气、水色、鱼的进食情况变化确定时间,投喂点、定质定量。用有机肥料施基肥一般每亩用200~300公斤,4~6月份追肥每月每亩用量230公斤,7~9月份投饵不追肥,9月以后追肥每月每亩用量130公斤,总之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0~25厘米为宜。

4 水质管理

水质是鱼类生存的环境,水质好坏对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夏天高温,各种水生物繁殖都很快,所以要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秋季可以延长换水间隔到1周或10天加注新水一次,加水时要注意防污及其他凶猛鱼类进入。加新水,要先抽去一部分老水,不宜抽过多,且新老水的温差不要过大,以3℃之内为宜。注意水中的氧量,如果发现浮头鱼增多,就要开增氧机增氧或加注新水保持水中的氧量,加强巡塘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

5 防治鱼病

5~9月为淡水白鲳的主要发病季节,一般每10~15天用生石灰(每次每亩用量15~25公斤)或1ppm漂白粉轮流全池泼洒,预防鱼病发生。细菌性鱼病流行季节,每周按50公斤鱼所需饲料,拌入大蒜头250克来投喂,可控制细菌性鱼病的蔓延。应特别指出的是,在主养淡水白鲳的鱼池中,一定要搭配混养鲢、鳙等“肥水”鱼类。因为淡水白鲳摄食量大,排泄物相应较多,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池中有机耗氧量、铵态氮以及水中浮游生物量都出现增长趋势,水质很快出现富营养化。同时出现大量的蓝藻和绿藻(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90%左右),而绿藻又以鱼腥藻占优势,使水体呈绿色,这是水质过肥的一种表现。搭配混养鲢、鳙等滤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既能改良水质,又能充分利用水体及其中的天然饵料资源,达到提高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一般每生产3~5公斤淡水白鲳食用鱼,可带产1公斤鲢、鳙食用鱼,可依此标准定主养淡水白鲳鱼池中放养鲢、鳙的数量。

此外,在主养淡水白鲳的鱼池边,可养浮萍等漂浮性水生植物。这些浮萍可以起到增加水池中氧气的作用,同时还能吸收池中的营养,防止水中营养过多导致水质变坏,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另外在高温易泛塘季节,浮萍能降低部分水温,又是鱼类避荫场所,这对淡水白鲳及混养鱼类的生长是极为有益的。

作者简介:邓奇志,南阳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