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小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小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偏重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较少涉及心理素质培养。住在学校的学生远离父母,自视过低、缺乏进取心,教师惯用的教育措施就是开展前途理想教育,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应从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入手。因为一个看不到自身价值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理想的,那就更不会为社会发展、祖国前途着想了。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和心理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明确提出:“小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把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作为德育的目标之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趋向完善的标志。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其易于产生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有选择地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发展其自尊自信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所谓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自我观念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发展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而承认自我的价值则是自我观念积极发展的重要标志。教育实践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主要是由于自我观念消极,感到自己毫无价值而造成的。自我观念消极的学生,往往会以或自我退缩的行为(如拉帮结派、斗殴闹事、屡犯校规、逞强欺弱、或自怨自碍、自设藩篱、拒绝交往)去寻求和表现个人的价值,如不及时教育,他们很容易误入歧途,因而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欣赏自我价值,并提供机会让其表现自我

这是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的最重要的措施。对后进生和自卑感较重的学生来说尤其必要。这类学生由于长期过低地评价自己。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总感到自己屡受忽视而常有孤立彷徨之惑;学业上,自觉能力不足而不敢表现才能;对集体的委托和有竞争性的活动,唯恐失败而百般推辞和躲避……。由于经常把这种自我否定的评价理解为应得的和不可挽回的。久而久之,他们便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的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利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己,使之培养起“人家好,我也好”,“我是一个有用的人”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同时,还应尽可能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长,在体育、劳动或文艺这些方面委以重任;对一些理解能力强而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指派他们当小老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就既能发挥他们长处,又能使他们在纪律上自我克制。让学生表现其长处,可以使他们发现和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有利于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

抱负是一个人对自己某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期望。“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这是就长远的目标而言;而对短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则不应当定得过高或过低。教师给学生提出的要求,应该是略高于他们的实际水平,通过引导,使他们能得到进步;而当他们每前进一步,教师便相应地把要求提高一点。这样,学生便在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中受到成功的激励,逐渐形成自信心。如果期望值大大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就会使他们屡受挫折;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是导致焦虑、烦恼、灰心、自卑或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有研究指出,当前学生中存在着对自己高估的百分数逐年降低,而对自己低估的百分数逐年提高的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家长、教师要求过高,造成学生因心理压力大而自我感觉不良,则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为此,教师有责任纠正自己对学生提出过高的不适当的要求,并帮助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

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与教师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高明的教师总是通过尊重学生来诱导学生尊重自己;而那些企图用强刺激的语言或惩罚来唤醒学生自尊心的做法,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是适得其反的。

因此,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漫漫人生路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