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分析出错原因提高简算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析出错原因提高简算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012年我们学校把“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作为微型课题来研究。要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首先要分析学生目前简便计算的能力,学生在简便计算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学生出错原因,这样才能有利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归纳之后,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如果能解决好三个出错的原因,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就提高了。

一、不良习惯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融洽的,不少新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计算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计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有很多都是不良习惯造成的。下面两题学生经常犯错:

683-203

=638-200+3

=438+3

=541

36×(1/2+2/3-1/4)

=36×1/2+36×2/3+36×1/4

=18+24+9

=51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四方面习惯的的培养: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思维习惯、检验习惯。就是在培养新习惯的同时,不时巩固已基本养成的习惯,使之达到熟练化、自觉化。从小培养一个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理解错误

理解错误往往是暂差生出现较多的错误。原因是学生机械地记忆算理,死记运算律公式,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算理,理解运算律。克服重模式套用轻算理理解的做法,在学生建构运算律的过程时,要在丰富学生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内容。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充分理解运算定律,主动建构知识。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除了学生在分析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发现规律,进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再根据乘法意义来讲解乘法分配律,37×52+37×48表示52个37加上48个37。相当于100个37,列成式子是52×(37+48),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们在平时研究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出现如错误:

683-(83+28)

=683-83+28

=600+28

=628

45×101

=45×(100+1)

=45×100+1

=4500+1

=4501

(125×7)×8

=125×8×7×8

=1000×56

=56000

教师要善于找学生出错的原因,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个别学生个别辅导,让学生反思,当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形”和“质”的联系,真正从“错误”中走出来。

三、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要用习惯的方式、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现错误。往往是因为受先前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做得多了,思维定势机械了。学生经常会出现如下情况:

126-26×4

=(126-26)×4

=100×4

=400

75÷(25+15)

=75÷25+75÷15

=3+5

=8

13×(1/13+1/17)×17

=13×1/13+1/17×17

=1+1

=2

学生的思维有时比较“想当然”,第一题一看到有特殊数据可以“凑整”,就马上用126-26;第二题看到这几题的数据,马上就想到了“除法分配律”;第三题跟第二题差不多,两边正好分配进去一次,计算多方便简单。这些其实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引起的干扰性错误。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学生在比较中建构知识是比较好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比,如126-26×4和(126-26)×4让学生对比,有什么不一样,帮助学生再次建构正确的表象。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研究的三种出错的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简便计算时,能注重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对症下药,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