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到大公司的创业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到大公司的创业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很多人可能都对创业有过憧憬,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只有少数派真正体验过创业。

对于身处职场的公司人来说,创业往往意味着梦想和勇气,还有大公司里一向不够多的自由,一旦创业成功,存在感和成就感会更加让人羡慕,当然那风险也是相当的高;而在大公司里的职场生活,或许更安全更可规划,却总是和“束缚”、“规定”、“走流程”等联系在一起,又很难让人激情飞扬。

我们最初想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创业和在大公司工作的利弊都是什么”,但采访之后我们发现,这不算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其中利弊跟大家所能想到的可能也差不太多,而且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因人因事而异。

最后我们决定为读者做一次客观的呈现。虽然选择了3个“先创业再回大公司”的案例,但我们并非是预设“在大公司比创业更好”的立场,而是希望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呈现出这两种不同的职业轨迹的大致面貌,以及许多在这个职业变化中可能会出现的,你想得到以及想不到的问题。

不管你是正处在创业初期,还是有了创业冲动但始终下不了决心,还是创业遇到困难,正犹豫是否要回到大公司,我们都希望这些故事对你有所启发,能帮助你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出一个更好的判断。

吴晁旭

创业时年龄:23岁

创业时间: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

职业经历:创业――DEKRA德凯达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研究员――J.D. Power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

创业项目

主要运用微生物技术生产有机肥料、养殖渔业药剂,提供农渔牧与环保问题解决方案。

回到大公司的原因

公司关闭后,想要在正规职场中历练。

一点感悟

当时刚刚在台湾服完兵役,不管是对于创业还是去写字楼上班,我都没有太多感觉。因为在台湾大学读的是社会学,所以我曾经对商业很排斥。在和我哥哥一起寻找创业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创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接着就发现这其实是一件很苦的事,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而我觉得创业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做事情,这包括钱、事、人。我们一开始做得很好,但后来遇到了技术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后来觉得我那次创业失败一方面是前期市场研究做得不够彻底,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根本就不够。

我曾经把创业想得很“理所当然”,我所说的“理所当然”是当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公司的时候,这样的公司就出现了,跟创业家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创业之后才发现创业能不能成功,更多的是跟创业者有关。之后,我像个大学毕业生一样去找工作,遭遇了很多拒绝,我开始怀疑创业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后来我慢慢发现我在工作上的表现都跟创业有关,比如“面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刚开始上班会很不适应,其一是觉得太轻松,其二是你要做什么事都已经被规定好了,因为大公司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和流程,并且资源充沛。

每个人对自我实现的需求程度不同,将来有机会我还想去创业,还会是在农业领域,我依然认为它有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

李岳

创业时年龄:22岁

创业时间:2004年至2011年

职业经历:几次创业――当当网无线事业部高级运营经理

创业项目

开过广告公司,主要以视频和海报制作为主营业务。

回到大公司的原因

想去大公司学一学怎么做长线生意。

一点感悟

因为喜欢画画,所以我去学了设计,但大学毕业之后,我觉得这个行业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有职业空间,所以我想自己创业。而且我是那种想到了什么就要去实现的人,目的性比较强,我也不怕失败,当时觉得那么年轻,输得起。对于创业的辛苦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在创业的时候,才真正体会了人们所说的“创业者都是孤独的”。创业其实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认同,但一开始是得不到认同感的。当我向家人、朋友、创业伙伴以及员工很有激情地描述我们会做出个多么伟大的产品出来,我们正在做的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而且我一开始觉得赚钱只是其中一个结果,但后来就会想赚钱是很有必要的,就看你怎么赚。

尝试了几次创业之后,2009年我开了一个小的广告公司,当时做得挺不错,但总觉得这生意太“快”了,因此想到大公司学一学怎么做长线生意。我对公司规模倒并不特别在意,但会首先看行业,看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不是有前景,这个判断方法其实和选择创业项目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创过业,那可能不会考虑这些,或者判断起来有些困难。刚到公司上班的时候,觉得有各种条条框框,很不习惯,好的一面是做事情更有条理,但有时候会觉得过于谨慎,这样行动力就会很慢。

虽然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但我想有一天,我还会回归创业。如果我能碰到一个好的项目,那为什么不把它当成我一生的项目呢?

宋驰

创业时年龄:24岁

创业时间:2004年至2011年间有过三次创业,每次持续时间为一年左右

职业经历:创业――微软外包公司做技术――蔚蓝书店和万车网做技术――创业――微软

创业项目

几次参与旅游电商项目的创业。

回到大公司的原因想刷新自己的简历。

一点感悟

2004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就和大学同学一起创业了。其实当时找过工作,那个时候就想去微软,但简历石沉大海了,又不喜欢别的工作,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去创业了,觉得成功了会很风光。但第一次创业没多久,我就有点熬不住了,觉得自己和外界失去了沟通,因为基本上就是分别“宅”在家里做事情。之后我先后获得了3家公司的技术职位,还是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相应回报,最终都选择了离开。

一开始创业是想赚更多的钱,慢慢地我会觉得我就是想实现财务自由,挣一个大概够的钱就行。之所以在创业和大公司之间反复跳,就是因为我在想怎么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刚开始创业可能都很有激情,但如果没有人认同,那是一件很悲伤的事。相反在大公司工作,可能还会更容易获得认同感。

我觉得创业可以分为草根创业和高端创业,前者就是几个人,一点钱;后者就是一两个人带着投资和资源,信手拈来地创业。在我看来,能否做到高端创业,不在于你有多少次创业经历,而在于你是否有大公司阅历。所以,回到微软后,我给自己的定义是:刷新简历。我通过创业积攒了很多经历,但其实假如我一直在微软的话,我觉得我会比现在职位更高。

折腾了这么多年,我可能不会再去创业了,我家人也觉得创业不太靠谱,但其实我内心深处总觉得可能也还会有个“除非”的机会。

创业?还是回到大公司?

关于创业

想清楚Why最重要

对于创业者来说,搏的是一个小概率机会,大多数创业最后是失败的。“而大多数成功者不是因为某个机会而创业,而是对这个机会真的感兴趣。”智联招聘总监CEO郭盛说,他曾经也创过业。他觉得比起弄清楚How的问题――如何去创业,想清楚为什么去创业要重要得多。机会主义者在创业里面很难成大器,但如果你有激情和强烈的兴趣,你就会改变创业的形式,一直处于创业的过程中。此外接受我们这次采访的3个公司人在给创业者的建议中,也都普遍表示创业需要“认清自己,遵循内心”。

钱是个大问题

你可能已经预料到了,受访者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个最大的难题。“没有钱的话,你就没有办法招到非常好的人,只能以有限的资金招到相对合适的人。”吴晁旭说。“但如果一上来就想赚很多钱,那一定死得也很快。”李岳说,“如果是想做10年、20年之后的生意,你会想怎么建立品牌,怎么服务用户等。”宋驰认为钱就是你的现金流,形成一个稳健的现金流至关重要。如果用预算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会发现有很多想象不到的地方要花钱,会远远超出你的预算。”

创业其实不“自由”

吴晁旭说他刚到大公司工作时,对那种“轻松”感到无所适从,他的感慨是“我没想到会这么轻松”。的确,创业对你的个人规划能力是个更大的挑战,尤其体现在你对时间管理的条理性和有效性上。而创业所谓的“自由”就是对你想法实现的自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由。

学习的速度快

吴晁旭对于创业和在大公司工作的不同的一个比喻是:如果你要学英语,创业就是你自己逛书店,去找合适的书,在大公司就是有人直接给你一本书,这个自我摸索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在个人成长上,创业1年等于打工2至3年。”李岳告诉《第一财经周刊》。所以,创业会逼着你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速度。

可以遗憾最小化

“你听说过遗憾最小化框架理论么?”这是李岳在听到我们抛出的“你为什么去创业”这个问题时给出的答案。简单点儿说,就是当你回忆过去5年或者10年中,最想做的事或者梦想有机会实现,却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时,说起来会“唉”,说当时要是去做可能就……的事。“不让自己遗憾”同样是另外3个受访者曾经去创业的原因之一,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创业动力。

回到大公司,你最需要调整

“第一是调整心态,第二是技能。”郭盛说。前者指不要沉醉在创业的过往中,后者指的是大公司更需要某一个方面的技能,而不是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

“而且公司不是你的了,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李岳说,“你要定目标和绩效,还是得规划。”“创业的时候想到就赶紧去做,挑重点的做,因为资源太有限了。但在微软,就要考虑得更全面。”宋驰说。

创业能为你的职场带来

说服能力――“创业给我的优势就是我能抱团,我能让同事们愿意听我的意见。”李岳说。

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创业本身就是各种不确定性的综合,相比之下职场上的各种不确定性基本都能迎刃而解。”吴晁旭说。

财务理解力――“我通过创业有了财务自由的理想,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的理解会更全面。”宋驰说。

时间规划能力――“创业的锻炼了我的时间规划能力,我在职场上的管理能力也因此受益。”郭盛说。

决策能力――创业的时候你做决策要想你的合伙人会怎么想,你的中层管理人会怎么想,你下面的人会怎么想。这样你进入大公司之后,再做决策就会想得比较周全。

主动找资源的能力――这在创业中是最基本的。

韧性――经过创业之后的公司人大多数能够接受比较大的工作强度,可以很拼。

郭盛

智联招聘CEO

C =CBNweekly G =郭盛

C:回到大公司的创业者,应该如何对待“创业失败”问题?

G:要看失败的定义是什么,在大公司如果没有晋升,也是一种失败,其实在大公司失败的更多。失败不是在某一个岗位做成一件事,而是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未来做基础。做到这点,就是成功,这是对个人经验的重要积累。我觉得创业无所谓失败,真正的失败不是你公司关门了,而是你什么都没学到或者学了一些歪门邪道。你要知道你有很多好的东西,别人花了一辈子都没尝试过。还要知道失败是个必然,成功是个偶然。

C:很多人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都很年轻,大家会觉得“反正还年轻嘛”,您觉得年轻人应该如何利用好“年轻”的资本?

G:年轻人千万别把时间成本看得太低,很多人把年轻这个资本看得太轻了。年轻的时候很多东西需要摸索,好处是输得起,但不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输的态度,而应该是一种投资的态度,一种学习的态度。尤其是第一次创业,要有强烈好胜心,并且要有学习的心态。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回答年轻人想要获得什么神奇的力量的回答是“活得更长一点”和“希望看书看得更快”,说的都是学习的心态。年轻人可以以创业的心态进入大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失败成本会小很多,回报还是蛮大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别迷失了,如果还记得要创业的话。

C:您觉得要如何把握创业的时机?

G:这个时机的把握是非常艰难的,最好是你在时机到来之前就已经在那个地方,在什么位置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远见”这个东西也很难说,关键在于创业者要坚持,不是捉住与否,而是坚持做对的事情。创业就像在平原上打兔子,你未必找得到兔子,但如果你认为兔子会出现在哪些地方,在那里等,可能就会打到。风险投资家其实做的就是这个事情,很多人是多次创业才成功,而不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