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毁了我们的长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本质上说,长城就是一堵墙,一堵修建了几千年的大墙。但是也毫无疑问,长城这一堵大墙是中国建筑史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的项奇迹。先民在极其贫乏的物质条件下,用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程,显示了他们的智慧、力量和决心。
峡口长城位于甘肃省山丹县境内,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此地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自西汉以来,历代王朝均在此屯兵设防。
从远处看峡口山上的长城模糊不清,这倒不是因为距离太远,主要是它的年代太久,荒弃太久几近湮灭。
峡口古城堡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村民讲,从前整个峡口城堡的黄土夯筑墙体外面都是砖包的,实际上我们在残存的西门发现,两边的城墙上依然有部分包墙城砖。古城原开东西两门,关城与翁城相配,城上雉堞、裙墙楼橹毕俱,城下壕池环绕。城门洞砖砌辅以生铁灌缝,固若金汤,素称“生铁城”。城内原有衙府、寺庙、店铺、营房等设施,现在的峡口村中除了一座保存较好的过街楼和西侧小段围墙及一砖券拱门外,其它建筑均已毁坏。
古城堡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侵蚀,一直到民国年间仍然驻扎军队,城堡亦保留比较完备,后来村民们在修自家的屋院时,陆续从城墙上拆砖拆石,竟然将诺大一座城墙的砖石给拆光了!初听人们说这事,多少有点不大相信,后来在村里行走,发现年代稍微老一点的院墙、房基、台阶甚至猪圈都是用巨大的砖石块垒砌,方才相信古老的城墙砖石的确派了新的用场。
山丹县老军乡的梁书记很热心地向我们推荐峡口古城,他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了“锁控金川”四个字,说那是明朝一个朝廷大官为峡口题写的。梁书记说他们乡政府正在准备开发峡口,搞成一个影视城,“让大导演来拍电影,让外地人来参观。”
早晨七点刚过,太阳才冒头,帖国泰就从圈门开在长城上的羊圈里赶出羊群,到北边的荒滩上去放牧。他一个人放了两群羊,一群是自家的,另一群是隔墙邻居家的,他们两家的羊圈门都开在长城上。峡口村的不少居民在城堡西边的长城南侧倚长城而居。他们在长城上向北方打个小门,北侧羊圈倚靠长城高墙,南侧人住的房屋紧挨羊圈,戈壁荒漠吹来的朔风被长城挡在了墙北,羊圈臭哄哄的热气包围着院落、飘逸进房屋,农人们就这样满足地被古长城庇护着,长城就是他们的院墙、他们的家。
我们在312国道的边上看到了乡政府立的大宣传牌,乡政府想通过这块宣传牌吸引游客、招商引资。宣传牌上面画了规划中的峡口古堡修复模样,上面的古堡是砖石墙垛高耸,亭台楼訇俱全,和我们看到现在的峡口村完全是两码事。
站在峡口小学的院子里向东看,一条几近湮灭的土墙蜿蜒向山上延伸。“那就是长城,你看那山上一条线,到了跟前就看不见了。”校长陈多生指着东边山上说,“我们这里的长城跟北京的没法比,北京那才叫长城。”我们问了几个小学生,他们知道村子外面的那条土墙是边墙,但不知道他们村子曾经是城堡。峡口小学6个老师教27个一到五年级学生,陈校长笑言:“外面来人说我们这是博士硕士导师。”通过陈校长的介绍我们得知,现在小学里根本就没有乡土教材,在教学中也没有涉及任何有关本土的历史知识。也就是说生活在历史遗迹上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那里的历史。
到峡口去的人,其实就是看那一片废墟和那些与长城紧密倚在在一起的人们,但是梁书记们的意图,显然是要把古城修复成他们想像的明清时模样,把原本土筑的长城改造成八达岭一样的砖包长城,在他们看来长城就应该是那样的。
其实,残破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以现在中国之国力,修复全部长城、甚至如笑话所说给长城贴上瓷砖也未尝没有可能,假如真的实现了,那还是长城吗?岁月湮灭了许多土筑的长城墙体,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更多的墙体被人消灭,这个我们能够改变吗?
急功近利的开发,往往是将真古迹变成一个假古董。峡口村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处那块土地的真正价值,急于寻求发展出路的地方行政长官们,对于古迹的认识仅限于通过开发旅游来赚钱,在他们看来,搞旅游就要有足够的景点,景点就是新造出来的。
由于资金以及旅游市场的限制,峡口所在乡政府的开发规划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但是一旦有资本进入,当地旅游市场有所发展,峡口村的一切也许很快就会改变,那样的发展是否会给世代生活于长城庇护下、现在人口日渐稀少的峡口村带来福祉,我们只有拭目以待。